张建波
- 作品数:25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网络时代的历史之核与文学之壳——评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被引量:4
- 2011年
- 七卷本重磅网络历史小说读本———《明朝那些事儿》聚焦历史人物命运,揭幕官场政治谜团,对历史本相进行了当下的通俗化个人解读,以现代意识穿越历史岩层,并借鉴网络文学中戏谑、反讽的流行手法,消解经典权威,模糊道德判断,从文学的彩壳中剥离出真实的历史之核。尽管小说重现历史路径普及明史并彰显道义,但人物塑造与历史情境的模式化倾向也制约了小说审美空间的有效拓展。
- 张建波
- 关键词:明朝那些事儿网络文学
- 新闻舆论监督中避免隐私侵权之对策研究
- 2011年
- 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新闻舆论监督在深入揭露社会阴暗腐败面,批评谴责悖德败俗违法乱纪行为方面作用明显,但也经常造成公民个人的隐私侵权。新闻采访报道实践中,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应合理运用以下七种对策以切实避免频频发生的隐私侵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区分不同的民事主体;征得当事人同意;坚持正当的新闻舆论监督;采取合理的隐性采访的方式;引用权威消息来源;进行善意批评和公正评论;恪守新闻职业纪律和道德。
- 张建波
- 关键词:舆论监督隐私权公众人物知情权
- 庄子与史铁生的自由精神之比较
- 2009年
- "乘物以游心"的庄子在乱世以自由逍遥的精神追求探究人生意义,执着的行魂史铁生处盛世思接远古,以个体的自由精神彰显生命本色。前者的自由精神是在时代之匣里对必然人生命运的结果性追求,后者的自由精神是于个体的偶然命运之殇里传递过程的美好。二者穿越时空对自由精神的多向度诉求使得人类的普世价值历久弥新。
- 张建波
- 残缺而完美的世界——史铁生作品中人物生存图景
- 残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屡屡在小说中得以展示,史铁生以其悲己悯人的普世情怀,选取境况相似的残疾群体作为文学关照的对象,以真诚态度写出这一群体直面残缺人生诸多困境时的精神生态,严肃思考苦难挫折于命运人生母题中的价值意义,从关注...
- 张建波
- 文献传递
- 个性色彩·文学情结·政治意识——解读丁玲精神史与20世纪中国革命
- 2013年
- 丁玲创作的精神流变轨迹与中国革命的复杂进程之间有着特殊的历史张力。丁玲早期作品中个性色彩与文学情结并存,凸显其忧患而叛逆的特质,但这种特质在左翼文学革命中趋于淡化;中期作品文学情结与政治意识相融,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启蒙理性到工农革命的跨越,成就了信仰永驻的红色经典;后期作品政治意识与个性色彩犹存,其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折射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的复杂性。
- 张建波
- 关键词:文学情结政治意识精神史
- 心灵与世界的对话——史铁生复调小说的审美现代性
- 2010年
- 史铁生后期的小说创作注重主人公与作者的精神交流,以平等对话的方式阐释并传递人类生存的价值意义,呈现出巴赫金笔下复调小说的审美特征,其复调小说的审美现代性可从三个层面进行审视把握:一是作者与主人公对话形式的哲学展现;二是符号化人物形象的思想承载透视;三是精神世界的人性反思与救赎。
- 张建波
- 关键词:复调小说审美现代性
- 逆游的行魂——史铁生论
- 当代作家史铁生专论重点研究史铁生对于残疾、命运、困境、爱愿、宗教等人生母题的文本阐释与精神超越,研究史铁生的文化心理结构及话语创作资源,凝炼史铁生的创作风格并审视其哲思文本的复调审美特质,进而提炼史铁生独有的文学人格。从...
- 张建波
- 关键词:文化心理结构
- 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前生今世之品
- 2009年
- 张建波
- 关键词:文化空间作家作品文学发展从业者
- 传播学视野下的高校影视文化教育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传媒时代高校影视文化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从传播学角度审视高校影视文化教育,存在着传播者的尴尬、受传者的志趣差异、媒介的多元挑战、传播内容芜杂、传播效果无奈等一系列症结,应采取提高传播者专业素养、分类引导受传者的志向情趣、合理发挥多元传播媒介的功能、逐步优化高校影视文化的传播内容以及加强传播效果分析等对策,以切实提高高校影视文化教育水平。
- 张建波
- 关键词:传播学影视文化受众
- 残缺而完美的世界——史铁生作品中人物生存图景被引量:4
- 2011年
- 残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屡屡在小说中得以展示,史铁生以其悲己悯人的普世情怀,选取境况相似的残疾群体作为文学关照的对象,以真诚态度写出这一群体直面残缺人生诸多困境时的精神生态,严肃思考苦难挫折于命运人生母题中的价值意义,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力倡重建信仰,弘扬爱心,从而为局限人类的缺憾人生作出近乎完美的哲理注解。
-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