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兰珍

作品数:178 被引量:1,105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3篇医药卫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2篇中药
  • 33篇学成
  • 32篇化学成分
  • 27篇鞣质
  • 25篇色谱
  • 21篇药理
  • 21篇液相色谱
  • 21篇相色谱
  • 19篇高效液相
  • 19篇高效液相色谱
  • 19篇藏药
  • 14篇药材
  • 14篇指纹
  • 14篇指纹图
  • 14篇指纹图谱
  • 13篇叶下珠
  • 13篇液相
  • 12篇色谱法
  • 10篇液相色谱法
  • 10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177篇北京中医药大...
  • 9篇天津药物研究...
  • 6篇北京微量化学...
  • 3篇北京城市学院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中国食品药品...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科技厅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国家药典委员...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 1篇成都市食品药...
  • 1篇广州泽力医药...
  • 1篇劲牌持正堂药...

作者

  • 177篇张兰珍
  • 68篇吴玲芳
  • 41篇梁文仪
  • 30篇赵海娟
  • 29篇孙雪飞
  • 29篇陈文静
  • 27篇杨光辉
  • 26篇朱丹
  • 26篇毛鑫
  • 26篇崔雅萍
  • 25篇邵岩岩
  • 22篇李师
  • 21篇石任兵
  • 19篇王坤凤
  • 17篇郭亚健
  • 12篇巴寅颖
  • 12篇张晓雪
  • 10篇李淑青
  • 10篇袁永兵
  • 5篇涂光忠

传媒

  • 2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2篇中草药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药杂志
  • 6篇2013年中...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中国实验方剂...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5篇中华中医药学...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药物分析杂志
  • 4篇中国药物警戒
  • 4篇第三届“中药...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2007中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成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11篇2018
  • 12篇2017
  • 25篇2016
  • 17篇2015
  • 15篇2014
  • 2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藏药余甘子药材及其鞣质部位的指纹图谱评价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建立不同产地藏药余甘子药材及其鞣质部位HPLC指纹图谱。采用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甲醇-0.2%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60 nm。提取13个色谱峰为药材指纹图谱共有峰,11个色谱峰为鞣质部位指纹图谱共有峰,采用对照品指认了5个主要色谱峰,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对所收集的8个不同产地藏药余甘子药材及其鞣质部位进行系统比较与归类,8个余甘子药材相似度在0.763~0.993,鞣质部位相似度在0.903~0.991,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将不同产地的余甘子药材和鞣质部位分别聚为3类。该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为不同产地藏药余甘子药材及其鞣质部位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孙雪飞张鸿雁夏青赵海娟吴玲芳张兰珍石任兵
关键词:藏药HPLC指纹图谱
高分辨核磁共振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种中药质量控制方法,既可定性分析又能进行含量测定。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了NMR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进展。
王坤凤吴玲芳赵海娟夏青孙雪飞张兰珍
关键词:核磁共振中药鉴别
柏子仁中胆碱的TLC鉴别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柏子仁中胆碱的鉴别方法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TLC法鉴别柏子仁中的胆碱,展开剂为正丁醇.浓盐酸.水(5.0:2.8:1.2),显色剂为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以胆碱为对照品,雷氏盐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
张兰珍张畔榛王莹莹郭亚健乔文林
关键词:中药化学柏子仁生物碱
文献传递
人肠内菌对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代谢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人肠内菌对藏药余甘子鞣质部位的代谢。方法采用人肠内菌与余甘子鞣质部位在厌氧条件下,37℃共温孵培养的方法进行代谢,代谢样品通过离心、甲醇沉淀蛋白后,运用HPLC-MSn法对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运用HPLC-UV法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并绘制时间含量曲线。结果余甘子鞣质部位在人肠内菌作用下用HPLC-MSn检测出13个成分,其中4个为代谢成分焦性没食子酸、甲基没食子酸、尿石素B和尿石素A;4个为原型成分没食子酸、柯里拉京、galloyl glucose、digalloyl glucose和5个待指认成分。样品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3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随人肠内菌代谢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余甘子鞣质部位可被人肠内菌代谢,代谢后其原型活性成分仍有保留,并且有新生成的抗癌活性成分出现。
杨光辉吴玲芳张晓雪朱丹邵岩岩毛鑫梁文仪陈文静石任兵张兰珍
关键词:代谢
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2024年
目的 研究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依据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测试各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辣木叶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淫羊藿次苷B1(1)、(3S)-O-β-D-glucopyranosyl-6-[3-oxo-(2S)-butenylideny]-1,1,5-trimethylcyclohexan-(5R)-ol(2)、淫羊藿次苷B2(3)、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4)、鸢尾苷元(5)、鸢尾苷(6)、鸢尾甲苷A(7)、鸢尾甲苷B(8)、5-羟基-2-羟甲基吡啶(9)、草夹竹桃苷(10)、3,4,5-三甲氧基-1-O-β-D-苯酚葡萄糖苷(11)、1-O-(4-羟甲基苯基)α-L-吡喃鼠李糖苷(12)、苄基-O-β-D-葡萄糖苷(13)以及methyl 2-[4-(α-L-rhamnopyranosyl) phenyl] acetate(14)。其中化合物6、7和8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均弱于阳性对照维生素C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2~11为首次从辣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周立鹏雒晓卫王树楷常子豪胡倩刘宇琦高晔陈尹心王保锦黄雅王朝慧崔艺彤刘越张兰珍
关键词:异黄酮抗氧化
中药保健品农药残留的研究慨况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保健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和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方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并对中药保健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建立更简便...
吴玲芳张兰珍
关键词:中药保健品药品管理农药残留
文献传递
茯苓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主要治疗水肿尿少、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证,主要化学成分为茯苓三萜和茯苓多糖,其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单指标性和多指标性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不同产地的茯苓中有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质量存在差异.且茯苓的质量评价标...
赵海娟夏青孙雪飞吴玲芳王坤凤张兰珍
关键词:茯苓中药药理指纹图谱
一种余甘子多糖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甘子多糖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取余甘子药材进行温浸提取,挥干溶剂所得药渣;(2)药渣加入蒸馏水,80‑100℃提取,水提液浓缩,加入90%‑98%乙醇至醇浓度为70‑90%,静置,离心或过滤,所...
张兰珍张鸿雁梁文仪张秋楠常子豪
文献传递
RP-HPLC测定夏枯草不同部位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夏枯草不同部位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SC-C柱(4.6 mm×250 mm,5μm),乙腈-甲醇-水-乙酸胺(69:16:15:1)为流动相,流速1.0 mL...
张兰珍巴寅颖季思伟姜艳艳郭亚健
关键词:夏枯草熊果酸齐墩果酸HPLC
文献传递
丹参酚酸类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82
2016年
丹参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成分是丹参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具有保护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治疗。该文对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丹参酚酸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梁文仪陈文静杨光辉朱丹毛鑫邵岩岩吴玲芳张晓雪张兰珍
关键词:丹参丹酚酸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氧化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