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世民

作品数:1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5篇地方志
  • 4篇志书
  • 4篇编纂
  • 3篇省志
  • 2篇学术
  • 2篇炎帝
  • 2篇志学
  • 2篇史学
  • 2篇终审
  • 2篇主要观点综述
  • 2篇自然环境
  • 2篇历史学
  • 2篇国史
  • 2篇方志学
  • 1篇地方志编纂
  • 1篇地方志事业
  • 1篇地理
  • 1篇行政建置
  • 1篇修志
  • 1篇续志

机构

  • 18篇陕西省地方志...

作者

  • 18篇张世民

传媒

  • 3篇中国地方志
  • 1篇华夏文化
  • 1篇渭南师范学院...
  • 1篇陕西档案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新疆地方志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西部学刊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2011年新...
  • 1篇第十届国史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省志·炎帝志》终审会主要观点综述
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陕西省志·炎帝志》终审会于2009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本志书召开的第二次评审会(初审会由省内专家于2009年11月25日在宝鸡市召开)。来自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
张世民
明嘉靖《汉中府志》及其校注本评析
2022年
汉中地区最早的一部会通型志书——明嘉靖《汉中府志》,属于明清时期简约派志书的一种。该志书在篇目设计、府县关系、话语视角、资料考辨、价值判断、特色认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郭鹏所著《嘉靖汉中府志校注》一书,重在资料校正和内容弥补,也饶具版式更新、校注精准、纠补审慎、行文凝练等特点。旧志整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强调学术质量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亟应强化其知识产权保护和出版扶持工作。
张世民
关键词:旧志整理知识产权保护
略论地方志编纂与国史研究的关系--以陕西省地方志编纂成果为例
本文试以陕西地方志量化编纂成果为例,对地方志工作的角色和使命、地方志编纂与国史研究的关系、地方志事业的本体定位和功能定位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就商于各位专家学者。
张世民
关键词:地方志编纂模式
论屈复与清代秦声
2023年
屈复是清初诗人,清代秦声的奠基人。屈复的一生,堪称是诗学的一生。历来涉及屈复的评价,大抵有三种类型:一种是贬抑论者,一种是褒赞论者,还有一种是褒贬互见论者。钱钟书早年在《容安馆札记》中,完全沿袭清代诗人沈德潜、袁枚的观点,故不乏微词,晚年则将李因笃、屈复视作清代秦声的奠基人,给予新的评价。就诗学源流而言,屈复所倡导的“寄托说”,作为清代早期诗人典型的诗学观点,构成了清代秦声的特色内涵;就诗歌题材而言,屈复坚持独立的不合作立场,撰写大量有所寄怀的诗歌,其寄托方式精微而多样;就诗家情怀而言,屈复放弃科举,虽不能擢发于当代,却不失为非遗民的“遗民”诗人;就诗学话语而言,屈复诗风被界定为“豪而俚”,自有其语言根底和话语特征;就诗学批评而言,屈复从对《诗经》《楚辞》《乐府》《唐诗》等等的专题研究中,提炼一己的诗法、诗意和诗学观念,同时又从《明四家诗选》《王渔洋诗选》等著述中,寻觅到一种近世的诗性参照;就诗学影响而言,屈复倡导的豪放而激昂的诗风,也影响到清代以降至民国时期关陇诗人的诗作风格。
张世民
关键词:诗学批评寄托说
《延安市志》的当代色谱
2021年
1997年,是延安市撤地设市的大日子,也是《延安市志》的记述上限。继《延安地区志》(西安出版社,2000)之后,《延安市志》(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把记载周期锁定在1997至2010年,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着鲜明的时代诉求。从延安地区到延安市的历史演变,不光是行政建置的调整变化,更是走向新发展、迎来新机遇的重要标志,构成这一革命老区当代色谱的几大色素,也在这一时期彰显得格外突出。
张世民
关键词:时代诉求行政建置色谱
《陕西省志·炎帝志》终审会主要观点综述
<正>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的《陕西省志·炎帝志》终审会于2009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本志书召开的第二次评审会(初审会由省内专家于2009年11月25日在宝鸡市召开)。来自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
张世民
文献传递
也谈历史学与方志学的几个问题
2022年
一、史志同源与史志理论的内在关联问题在我看来,在中国传统经史学术谱系中.史志同源,流派纷披,总的特征是枝繁叶茂。涉及史志溯源,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比附今著,则-府州县志而已。”足见这里的“志”重在郊野,也就是关于地方的记载;而这里的“史”重在庙堂,也就是大一统框架下的国史。两者出现的迟早,其实说明了方志与国史的关系,殊无关乎方志学与历史学的源流问题。
张世民
关键词:方志学历史学史志国史学术谱系
关中理学与史志关系的典型例证——《高陵县续志》被引量:3
2020年
熟悉白遇道其人,源自由陕西省文史研究馆、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的《关学文库》整理出版工作;而了解白遇道基本生平,则与读曹冷泉(1901—1980)所撰《陕西近代人物小志》有关。民国三十四年(1945),曹氏所推介的近代陕西名人,就包括了"清麓学派"创始人、三原贺瑞麟(号复斋,1824—1893)和"烟霞学派"创始人、咸阳刘光蕡(号古愚,1843—1903)等。刘古愚以陕甘味经书院为阵地,致力于洋务实业和维新教育,"独截众流应世运,巍然百代振儒风";而贺瑞麟以正谊书院为阵地,倾心于儒学教育和礼教推广,"复斋高节配前贤,笃守程朱壁垒坚"。
张世民
关键词:续志文史研究馆儒学教育关学
也谈历史学与方志学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不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了历史理论和方志理论两种语境。从区域社会实践到方志编纂实践,从方志哲学更新到方志体裁改造,从方志编纂、方志审定、志鉴管理、史志文献、年鉴编辑、志鉴应用,然后到志鉴发展史的研究,共同构成了方志学的学科体系。又,史志著述若不能凿通政治话语与道德话语之间的壁垒,也就难以跨越历史时空,保有著述的持久生命力。尽管道德话语体系的本质,随着不同时代人们对于道德内涵的不同赋予,实质上也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历史性变化,但毕竟,道德话语体系较之政治话语体系,具有更深邃的洞察力和更强烈的表现力。政治话语体系所展现的是一种现实评价,道德话语体系所展现的是一种传统评价,前者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质,后者则具有超越当下牵绊的审美特质。上述两种学科畛域的划分、两种学术话语的甄别和不同学术话语之间的转换,也往往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或社会观念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张世民
关键词:历史学方志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建设
广域民俗志的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以《浙江通志·民俗志》《陕西省志·民俗志》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与《陕西省志·民俗志》的比较分析,探讨广域会通型志书社会部类/民俗版块的编纂问题,并对《浙江通志·民俗志》作出学术评估和书写判断;指出民俗记述以普通民众为对象,有民俗事像和民俗事物的不同内涵,而对社会习俗的著录,关键在于对民俗事像的系统反映;强调民俗区域划分的重要性,主张省级广域民俗志书应擘画设置民俗区划图。作者对于历史民俗和现实民俗、文化视角和社会视角做了明晰的畛域划分,认为民俗志的编写,最关键的是记录经验世界的鲜活民俗。文章还探讨了民俗书写的话语方式和概念内涵,提出了钩沉民俗话语中私密话语的命题。
张世民
关键词:民俗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