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毅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急性脑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嗅觉
  • 1篇嗅觉功能
  • 1篇学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性
  • 1篇血压
  • 1篇盐酸

机构

  • 8篇成都大学

作者

  • 8篇左毅
  • 3篇吴婉玉
  • 2篇张志民
  • 2篇赵洪鉴
  • 2篇廖峻
  • 1篇李庭梅
  • 1篇姚薇
  • 1篇曾红莲

传媒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药物联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药物联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颈动脉支架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左毅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缺血性脑血管病
CBL教学法在中枢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四川成都大学神经病学本科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择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系本科2019级1班的学生为实验班-CBL班(CBL教学法),采取以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为整体课程CBL教学模式,本科2019级2班的学生为对照班(传统授课式教学法),采取分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通过考核等比较两个班学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部分的临床理论掌握情况。结果 两个班学生的年龄和基线学习成绩并无显著差异,CBL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的理论、操作以及病例分析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班的带教总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 相比传统授课式教学法,CBL有助于调动医学本科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更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的整体认识。锻炼临床思维和神经科定性定位诊断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避免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提升教学满意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C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员临床实践技能,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综合素质,值得广泛应用。
杨华君赵洪鉴李庭梅左毅廖峻
关键词:LEARNING本科教学
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治疗;治疗组30例,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治疗同时给予帕罗西汀20mg抗抑郁治疗,持续4周。观察2组...
张志民左毅姚薇
文献传递
盐酸替扎尼定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替扎尼定与多塞平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方法对53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进行替扎尼定和多塞平治疗,其中替扎尼定组纳入28例,多塞平组纳入25例,在治疗后2周、4周观察头痛程度评分变化和进行疗效评价。
张志民曾红莲左毅
文献传递
脑卒中后癫痫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分析36例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3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未发作癫痫患者36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轻度14例,中度13例,重度9例,对照组轻度21例,中度10例,重度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19例,进步8例,无变化7例,恶化2例,死亡0例,显效率52.78%,对照组显效25例,进步9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死亡0例,显效率69.44%。两组患者治疗显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单纯脑卒中患者差,应及时给与抗癫痫治疗,提高患者临床预后。
左毅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发作临床疗效神经功能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对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疗程14 d。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脂指标(TC、TG、HDL-C、LDL-C)、血清指标(Hcy、hs-CRP)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TC、TG、LDL-C、血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HDL-C更高(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可安全有效地改善高血压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cy、hs-CRP水平。
吴婉玉左毅廖峻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吡拉西坦高血压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再灌注损伤中应用效果及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静脉溶栓再灌注损伤中应用效果及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符合静脉溶栓指标的ACI 11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SOD活力、ADL评分升高,MDA和NSE、ET和hs-CRP含量及NIHSS评分降低,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依达拉奉治疗ACI可显著改善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状况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左毅吴婉玉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静脉溶栓再灌注损伤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嗅觉、味觉功能评估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嗅觉、味觉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及门诊接受治疗的90例T2DM患者(T2DM组)、6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以及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04名(NC组),分析各组嗅觉、味觉功能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 DPN组病程、长期吸烟史、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间接胆红素(IBIL)与T2DM组、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嗅觉评分总分(TDI)、味觉评分总分(DTV)均与病程、长期吸烟史、HbA1c、LDL-C、hsC-RP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IBIL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OR=2.232,95%CI1.443~6.223)、长期吸烟史(OR=1.826,95%CI 1.076~5.444)、HbA1c(OR=2.117,95%CI 1.572~8.336)、LDL-C(OR=1.909,95%CI 1.201~6.224)、IBIL(OR=1.776,95%CI 1.063~5.023)及hsC-RP(OR=2.446,95%CI1.338~7.061)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并发DPN患者存在嗅觉、味觉功能障碍,可能与血糖控制、炎症反应等有关。
左毅赵洪鉴吴婉玉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嗅觉功能味觉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