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宫笠俐

作品数:21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外交
  • 4篇京都议定书
  • 4篇环境外交
  • 4篇《京都议定书...
  • 3篇战后
  • 3篇冷战
  • 3篇国际气候
  • 3篇国际气候谈判
  • 2篇冷战后
  • 2篇冷战后日本
  • 2篇民主
  • 2篇公共
  • 2篇安全观
  • 2篇一带一路
  • 1篇邓小平
  • 1篇地方政府
  • 1篇信任
  • 1篇信任机制
  • 1篇演进
  • 1篇应对方略

机构

  • 18篇吉林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丹佛大学
  • 1篇长春市中级人...

作者

  • 21篇宫笠俐
  • 1篇赵穗生
  • 1篇王国锋
  • 1篇许佳

传媒

  • 3篇东北亚论坛
  • 2篇日本研究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国际论坛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邓小平理论研...
  • 1篇当代亚太
  • 1篇日本学刊
  • 1篇现代日本经济
  • 1篇东北亚学刊
  • 1篇韩国研究论丛
  • 1篇中国周边外交...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战后日本环境外交决策机制之研究
冷战结束之后,环境议题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日本在环境外交领域中的议题涉猎广泛,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论文选取了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的外交政策作为案例研究。论文根据其政策的演变将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分为三...
宫笠俐
关键词:环境外交国际气候谈判《京都议定书》
文献传递
被动加入与主动退出:日本参与国际捕鲸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国际捕鲸管制公约》自生效以来历经机制的变迁,国际捕鲸委员会逐渐从“捕鲸者俱乐部”转变为“反捕鲸者俱乐部”。自“商业捕鲸禁令”生效以来,日本一直以“科研捕鲸”的名义利用《国际捕鲸管制公约》的疏漏进行大规模捕杀鲸鱼活动并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2018年底日本政府更是宣布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重新开启商业捕鲸之路。文章从国际捕鲸机制对于国家的有效性视角来探究日本捕鲸问题,认为国际捕鲸机制的负外部性、国际捕鲸机制的有效约束力不足和日本国内因素影响了国际捕鲸机制对于日本的有效性。要改变国际捕鲸机制现在所面临的僵局,需要在对国际捕鲸机制进行自身完善的同时,日本也应当从生态环境的视角重新审视鲸类保护的问题。
宫笠俐王柏琪
关键词:有效性
日本能源结构转型与政策执行困境
2024年
世界各国正在加速向低碳能源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率方向推进能源转型。日本提出了以确保能源安全作为前提,实现稳定供给、提高经济效率与环境协调的能源政策目标,为未来能源转型确立了多维度的供给体系与政策方向。但福岛核事故对日本能源转型造成的影响依然持续,其引发的转型困境也凸显出日本在能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日本在能源政策执行进程中并非按照各目标协调并进的原则,而是遵循着明显的经济优先排序,其具体政策也妨碍了减少核电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积极措施的贯彻落实。日本的案例说明,气候安全的解决方案大多与各国的能源安全利益相冲突,以能源安全名义采取的政策反而会影响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能源政策目标的内生性矛盾难以协调,也就意味着日本能源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宫笠俐叶笑晗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治理能源安全
后冷战时代日本环境外交战略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冷战结束后,环境议题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纳入日本对外战略框架有着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以对外输出资本和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及提高国际声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益性的实施方式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性本质。
宫笠俐
关键词:后冷战时代环境外交政治大国公益性利益性
“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东亚海洋安全信任机制构建被引量:4
2021年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为东亚海洋安全合作指明了方向。目前领土与海洋权益等问题阻碍着东亚区域海洋传统安全合作,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介入和域内国家海洋能力的差异等因素也影响着东亚海洋安全合作的开展,为此需要引入信任机制。信任是国家间达成合作的基础,长期的利益互惠有助于信任的构建与维系。东亚区域发达的海洋贸易合作、对航道运输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多领域的非传统海洋安全合作为其构建信任机制提供了可能。可以从利益、制度与情感层面入手,构建起海洋安全信任机制框架,深化海洋安全合作,从而维护东亚海洋的和平与稳定。
宫笠俐叶笑晗
关键词:海洋安全信任机制
环境正义的公共政治向度——环境物品分配体系的制度安排被引量:6
2012年
环境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环境政策本质上是对环境物品这一公共资源的再次分配。环境利益的不平等分配、环境风险的不公平承受和环境治理责任的不合理负担是主要的环境分配不正义现象,其根源于公民参与不足的政府环境决策体制、效率优先的公共环境政策导向、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环境资源配置制度和政府责任缺失的环境物品分配结构。只有改变产生环境不正义的政治结构、调整环境资源配置机制、转变政府环境建设决策模式、明确政府在环境物品公平分配方面的政治责任、尊重公民的环境人权和政治参与权、完善公共环境服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不正义产生的政治根源,实现环境物品的公正分配。
宫笠俐王国锋
关键词:环境正义公共政治环境政策
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模式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环境服务是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环境物品和环境服务的公共活动。目前我国公共环境服务供给中存在供给主体单一、可销售性差、市场化水平低和政府责任缺失等问题。政府应当制定保障性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重构公共环境供给模式,优化环境服务结构,逐步缩小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环境服务差距,最大限度地克服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现象,解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环境服务需求和落后的公共环境服务生产和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满足社会的公共环境需求。
宫笠俐王国锋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转变及原因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日本是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参与国家之一,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日本最终选择批准议定书,让国际社会对作为京都会议东道国的日本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担当态度赞赏有加。然而《京都议定书》的第一承诺期还未过去,日本就对《京都议定书》的未来表现出消极态度。文章试图分析日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立场由积极转变为不积极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日本的谈判态度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启示。
宫笠俐
关键词:国际气候谈判《京都议定书》后京都时代
战后日朝建交谈判主动性换位探析
2013年
冷战期间,日本和朝鲜分别隶属于美苏两大对立阵营,两国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冷战结束后,朝鲜是日本在亚洲唯一没有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日朝两国为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过程中,以冷战为分界线,日本和朝鲜对待两国建交谈判的态度发生明显的换位。究其原因,冷战期间来自美韩两国的影响,使日本在二战结束后对朝鲜的"主动外交"采取消极态度。冷战结束后,在日朝关系正常化谈判过程中,双方关注焦点的差异是导致正常化谈判失败的重要原因。此外,日本的对朝政策前后缺乏连贯性,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很难取得实质性成功。
宫笠俐
关键词:建交谈判主动性
日本民主党政权的外交理念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困境被引量:1
2012年
自日本民主党执政以来,中日两国在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方面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民主党政权更迭频繁,内外政策缺乏连贯性;执政经验尚浅并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以及民主党内少壮派政治家的保守倾向是目前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中日两国共同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两国领导层加强沟通、尤其是加强同日本少壮派政治家的联系和沟通并通过低级政治的合作外溢到高级政治的合作是当前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应对之策。
宫笠俐
关键词:民主党战略互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