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乃礼

作品数:133 被引量:41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2篇政治法律
  • 17篇文化科学
  • 16篇哲学宗教
  • 11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6篇历史地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6篇政治
  • 12篇社会
  • 10篇心理
  • 10篇官员
  • 9篇主义
  • 9篇干部
  • 7篇政治社会
  • 7篇政治社会化
  • 7篇政治思想
  • 7篇政治心理
  • 7篇社会化
  • 7篇乡村
  • 6篇政府
  • 6篇政治学
  • 6篇特朗普
  • 6篇文化
  • 5篇政治心理学
  • 5篇中国政治
  • 5篇乡村治理
  • 5篇民主

机构

  • 132篇南开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人民论坛

作者

  • 133篇季乃礼
  • 5篇吕文增
  • 2篇刘远涛
  • 2篇刘杰
  • 1篇张萌
  • 1篇王青
  • 1篇刘焕祥
  • 1篇王明杰
  • 1篇张振华
  • 1篇李瑛
  • 1篇卫红娟
  • 1篇于淼
  • 1篇李志亮
  • 1篇宋鹿豫
  • 1篇王焱
  • 1篇金田野

传媒

  • 13篇人民论坛
  • 9篇宜宾学院学报
  • 5篇宝鸡文理学院...
  • 4篇湖南大学学报...
  • 4篇学习论坛
  • 4篇中共宁波市委...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学术界
  • 3篇理论与改革
  • 3篇领导科学论坛
  • 3篇上海行政学院...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理论学刊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深圳大学学报...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桂海论丛
  • 2篇山西青年管理...
  • 2篇党的生活(江...
  • 2篇甘肃行政学院...

年份

  • 4篇2025
  • 8篇2024
  • 6篇2023
  • 11篇2022
  • 4篇2021
  • 18篇2020
  • 6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4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4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朗普对华心理探析——基于信念体系操作码的解读被引量:7
2019年
特朗普是新任美国总统,他对中国的态度反复变化,令人捉摸不定。操作码是测量领导人政治认知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领导人对于政治基本问题的看法。通过对特朗普的操作码分析,发现他具有合作倾向、高转变倾向、投机倾向和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总体而言,特朗普是一个不稳定的合作者。基于其信念体系和中美现实状况,本文认为特朗普对华心理认知是合作者大于竞争者,并预测合作与互利是中美发展的未来趋向,同时"不确定性"是中国需要谨慎对待的方面。
季乃礼孙佳琪
关键词:操作码特朗普政治心理
大众传媒中的霸权理论
2012年
霸权理论认为大众传媒是为现有政权服务的,极力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霸权理论论述最为精到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学说,该学派认为大众传媒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导致了人们的批判能力的丧失,大众传媒操纵了民众,而政党通过操纵大众传媒影响公众。霸权理论提出后遭到了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认为大众传媒是中立的,甚至有时是批判现有政权的。
季乃礼
关键词:大众传媒霸权理论政治社会化法兰克福学派
公共性建构:乡村文化治理先行的实现逻辑
2025年
文化治理主张治理内容与治理工具的统一。由行政思维或经济思维主导的乡村文化治理往往侧重于文化治理的内容或工具的单一维度,难以真正融入乡村文化生态。为实现乡村文化治理先行,以文化引领并整合乡村治理资源,需要从乡村文化自身的公共性出发,实现治理内容与治理工具有机结合。本文以浙江省余姚市和山东省齐河县的“文化先行官”项目为例,考察乡村文化治理过程中公共性建构的具体实践。研究显示:一方面,“文化先行官”项目通过建设具有公共性的乡村文化,重塑了乡村公共权威和公共空间,形成了乡村治理所需的公共精神和公共规则,这是乡村文化治理公共性建构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文化先行官”项目以治理建设公共文化,又以文化发展乡村治理,体现了乡村文化治理内容与工具两个维度的结合。
季乃礼尹剑
关键词:文化治理公共性
村级党建、治理重心下移与乡村振兴——基于Y村党员“包片联户”制度的田野调查被引量:13
2021年
在我国传统乡村治理实践中,位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型载体发挥着支撑性功用,其在当下的呈现形式是党的村级组织。基于"国家—政党—社会"的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基本问题均位于村域之内,具体表现为村级党组织涣散与村庄社会关联断裂。这使得强化村级党建与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改善乡村治理状况的必经之途。从Y村党员"包片联户"制度的实施经验看,两者的互动过程呈现出耦合与并进的状态: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驱动村级党建面向乡村社会,进行社会构建,引领集体行动;村级党建则支撑社会治理重心寓于农村基层,再造乡土自性,重塑治理格局。基于此,简约治理以新的样态呈现出来,不但形成了以村级党组织为中介,国家与社会均衡互动的局面,而且还为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机制。
许晓季乃礼
“两创”与“两个结合”的过程性互动关系与逻辑
2025年
“两创”与“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研究仅将二者关系进行单向定位,未视为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消解概念边界,将“两创”与“两个结合”动态过程作为共同主视角进行考察可知二者互为必要理论前提和有效实践工具。互动逻辑为以“两创”为载体,推动“两个结合”时代化、大众化;以“两个结合”为引领,实现“两创”多元性、价值性发展。两个过程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接轨。未来应在融合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季乃礼陈颖异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贤能政治与“破心中贼”:中国传统治理之道被引量:2
2017年
贤能政治的讨论中,没有学者关注研究方法的差异。贝淡宁的观点遵循着从思想至实践再到思想的过程,学者们对他的批评则主要来自儒家的文本。通过对商至汉代治理模式的探讨,我们发现目前所讨论的贤能政治在汉代才真正确立,但是这种贤能政治既融合了儒家、法家的思想,也吸收了周朝和秦朝的经验,是一种复合型的贤能政治。贤能者不但在于执行法律,使人们外在的行为改变;更重要的在于教化,以"破心中贼",只有做到此,才能实现王朝的长治久安。
季乃礼金田野
关键词:儒家
西尔斯“象征政治”述评
2014年
美国标榜为民主和人权的国家,美国的学者西尔斯提出了象征政治,对民主和人权提出了批评。他认为选民在投票时,往往不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是多年积淀的情感对候选人和相关政策所表现出来的象征进行投票。体现在人权上,主要表现为种族歧视,尽管种族歧视从生理和法理的角度已经消失,但白人对黑人的负面情感依然存在,并体现在对相关政策的态度上。
季乃礼
关键词:西尔斯
三元悖论视角下的区块链信任与社会治理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对区块链应用落地和社会治理完善创新的趋势回应,“区块链+社会治理”的发展思路应运而生。区块链系统与社会治理领域在微观层面(个体维度)、中观层面(人际维度)、宏观层面(系统维度)存在着某些内在耦合,这既为“区块链+社会治理”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信任作为区块链与社会领域的共同点和联结点,是区块链有机融入社会治理的切口和关键,有助于推动区块链三元悖论和社会治理三难困境的缓解和突破。在政府的引导、协调和规范下,工具理性和思维理念得以实现互动,技术力量与政治动能得以实现互补,信任体系和社会治理得以实现互构,社会多元主体能够在共同体中开展充分的价值创造、交换和共享。
季乃礼兰金奕
关键词:三元悖论区块链社会治理信任
以社区为依托的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日益深入,城市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转型阶段,威胁公共安全的风险源大量滋生,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已成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做好危机预防,才能保证公共安全的良性治理。但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必须能对威胁公共安全的因素进行全方位控制,这无疑对政府治理能力构成不小挑战。在此情形下,政府寻求同其他参与力量的协同共治便成了化解困境的可行路径。理论上,协同共治的展开可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中的社会资本。实践上,政府须转变治理理念,主动介入社区建设,通过设立公共论坛,采取协商决策,构建制度规范来重建社区中的社会资本。
季乃礼许晓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社会资本
提高公众参与能力是《意见》的最大亮点被引量:1
2016年
《意见》对公众参与提供了制度保障。让公众参与政策过程,必须有两个前提:其一,必须为公众参与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即把公众参与作为政策制定的必要条件;其二,公众必须有能力参与政策过程。两者缺一不可。《意见》的出台,恰恰从公众参与的角度缓解甚至消除了目前政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意见》可以看出,把政策看作一个过程来看,把政策过程细化为决策、管理、服务、结果、重要领域信息公开。在几个关键的节点上,《意见》都规定了公众的参与。
季乃礼
关键词:公众参与领域信息政府电子政务政策信息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