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淑银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即墨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类风湿
  • 5篇关节炎
  • 5篇风湿
  • 3篇性关节炎
  • 3篇类风湿性
  • 3篇类风湿性关节...
  • 3篇甲氨蝶呤
  • 3篇风湿性
  • 3篇风湿性关节炎
  • 2篇正清风痛宁
  • 2篇疗效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风痛宁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白细胞介...
  • 1篇血压
  • 1篇药物治疗
  • 1篇正清风痛宁缓...
  • 1篇治疗类风湿关...

机构

  • 6篇即墨市人民医...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6篇孙淑银
  • 1篇韩淑芬
  • 1篇任智良
  • 1篇兰红梅
  • 1篇王颖翠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正清风痛宁缓释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缓释剂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10月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即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实验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0%。结论正清风痛宁缓释剂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孙淑银
关键词:正清风痛宁缓释剂类风湿关节炎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与甲氨喋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2例小结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作为治疗组,58例单纯用MTX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对照组为8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RF、ESR及CRP比较,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MTX治疗RA疗效较好。
孙淑银兰红梅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甲氨蝶呤
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羟氯喹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孙淑银
关键词:羟氯喹甲氨蝶呤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联合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加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MTX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MTX与LEF药物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握力、ESR等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TX与LEF联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临床所致不良反应较少。
孙淑银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
血清白细胞介素-3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37水平与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RA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观察或检测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和IL-37水平及IL-37 mRNA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分析,分析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和DAS2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以上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中CRP、ESR、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这3项实验室指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37水平、IL-37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血清IL-37水平与以上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中IL-37与RA的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其在RA病程进展过程中具有抑制炎症的作用。
孙淑银王颖翠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1例肾盂癌术后并发高血压脑病的急救与护理
2001年
韩淑芬孙淑银任智良
关键词:肾盂癌急救高血压脑病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