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权
-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附56例报告)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的腔内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联合采用尿道内冷刀及电切镜等腔内技术行尿道内切开术;对并发BPH、输尿管结石或膀胱肿瘤患者一并以电切镜或输尿管镜进行前列腺电切、气压弹道碎石或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本组56例尿道狭窄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拔管后均排尿通畅,仅1例术后因出血而再次住院治疗;无明显尿失禁、尿瘘等并发症。术后根据狭窄段长度定期行尿道扩张。结论:采用经尿道腔内切开术、瘢痕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避免了开放手术痛苦。为降低狭窄复发率,彻底切除瘢痕是必要的;为弥补瘢痕切除不彻底,狭窄段较长患者术后定期行尿道扩张也是必需的。同时,对于尿道狭窄合并BPH、输尿管结石或膀胱肿瘤的患者,在尿道狭窄处理后也可一并处理。
- 苏元华杨谊李慧张奎江洋高强吴凌枫王辉唐春华陈立新孙双权
- 关键词:尿道狭窄内窥镜术
- 膀胱肿瘤患者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检测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多种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数检测40例膀胱癌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中T细胞及其亚群、B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所有人的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含量。结果显示: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NK细胞及CD+4T、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和Treg细胞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膀胱肿瘤患者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膀胱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综合功能下降,血清和尿中IL-10、IL-35、TGF-β1水平检测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
- 唐春华孙双权董明渊王辉陈立新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IL-10IL-35TGF-Β1
- 两种大鼠膀胱测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比较大鼠在乌拉坦麻醉下经尿道置管膀胱测压与清醒状态经耻骨上膀胱造瘘置管测压的尿动力学指标差异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15只成年雌性SD大鼠在不同剂量乌拉坦麻醉后经尿道置管测压,15d后行耻骨上膀胱造瘘置管,术后第3~8天及第14天分别行清醒膀胱灌注测压。比较膀胱容量,排尿量,残余尿量,最大排尿压及排尿效率的差异。结果乌拉坦麻醉尿道置管测压时,按0.8g/kg体重腹腔注射后麻醉程度浅,无法插管。而按1.2g,kg体重腹腔注射后,对排尿反射影响较大。按1.0g,kg体重腹腔注射较为合适。而耻骨上膀胱造瘘测压时,术后第8天以后膀胱容量较为稳定。两者相比,清醒状态膀胱造瘘置管测压时膀胱容量较乌拉坦麻醉下尿道置管测压明显增大,分别为2.26±0.44mL及1.45±0.41mL(P〈0.05);最大排尿压明显降低,分别为26.15±6.71cmH2O及44.32±4.93cmiH2O(P〈0.05);排尿效率明显增大,分别为(96.73±3.81)%及(80.44±4.12)%(P〈0.05)。结论两种大鼠膀胱测压方法测得指标具有明显差异。
- 孙双权陈忠叶章群苏元华杨为民章慧平蔡丹龚化
- 关键词:尿动力学
- 基于社区联动模式下PSA初筛的上海市松江乡镇地区老年男性前列腺癌筛查结果分析与筛查模式探索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施基于社区联动模式下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初步筛查,分析上海市松江乡镇地区老年男性前列腺癌(PCa)的筛查结果和流行病学特征,并探索一种有效的筛查模式。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联合上海松江地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义诊及年度体检接受PSA筛查的居民数据,对tPSA>10 ng/ml和4 ng/ml≤tPSA≤10 ng/ml且f/tPSA比值异常者建议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并对筛查出的PCa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分析。通过电话回访、家庭医生家访等模式结合加强宣教。结果显示,共有17 198名居民接受了筛查,其中4 ng/ml≤tPSA≤10 ng/ml者共2 234名(12.99%),tPSA>10 ng/ml者257名(1.49%)。最终417名居民进行了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171名居民穿刺结果提示为PCa,穿刺阳性率为41.00%,PCa检出率为0.99%,PCa患者的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168例,98.24%)。在146例接受诊治的PCa患者中,风险分组以中、高危患者为主(124例,84.93%)。并且随着筛查模式的优化,后期门诊就诊人数比例较前明显上涨。综上,基于社区联动的PSA初筛模式在上海市松江乡镇地区老年男性PCa筛查中显示出较高的有效性,流行病学结果显示该地区PCa患者主要以中、高危风险群体为主,提示应加强早期筛查与健康教育。
- 方道成吴凌枫陈立新唐春华王勇李慧王辉张奎孙双权高强董明渊王朝杨谊杨志伟柳静杜文娣施贞兵毕淑梅温晖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
- 多发脏器损伤合并创伤性肾上腺出血的诊治分析(附29例病例)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探讨成人创伤性肾上腺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对成人创伤性肾上腺出血的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29例成人创伤性肾上腺出血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和愈合情况,其中男25例,女4例,患者均在ICU、胸外科、骨科等科室治疗。结果29例患者均为单侧肾上腺出血。所有患者皆行CT检查诊断为创伤性肾上腺血肿,皆予以保守治疗,患者恢复好,门诊复查随访,未有因肾上腺损伤出血而引起肾上腺功能不全的患者。结论成人创伤性肾上腺血肿相较其他脏器创伤后血肿发生少,诊断相对困难,CT是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创伤性肾上腺血肿如诊断与治疗及时,基本上保守治疗就可以痊愈,包括大于50 mm血肿也无需手术治疗。对于同时合并多脏器损伤出血的患者,需予以同时治疗。
- 李慧杨谊吴凌峰张奎孙双权王辉高强董明渊陈立新唐春华苏元华毛小叶
- 关键词:创伤肾上腺出血
- 肾囊肿患者相关肾功能指标及CT征象变化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肾功能指标差异,分析CT检查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A组)及15例囊性小肾癌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将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接受肾功能检查,两研究组患者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三组肾功能指标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估CT检查在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三组受试者血清肌酐值和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肾小球滤过率则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P<0.05);CT鉴别诊断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的准确率为85.8%(188/219),其中正确诊断单纯性肾囊肿178例(87.3%,178/204),正确诊断囊性小肾癌10例(66.7%,10/15)。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均存在肾功能指标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两种疾病的螺旋CT征象虽存在特异性,但在诊断占位体积较小的病灶时仍具有漏诊、误诊风险,建议将其可作为两疾病的辅助鉴别诊断手段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 姜燕臧秀娟王顺娟孙双权
- 关键词:肾囊肿肾功能CT征象
- 谷氨酸及其受体在排尿反射通路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谷氨酸是排尿反射通路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大脑皮质、脑桥及脊髓排尿中枢对排尿反射的调控。谷氨酸受体包括代谢型受体和离子型受体,这两类受体在排尿反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离子型受体又分为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它们在排尿反射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谷氨酸与其他神经递质在排尿反射中也存在相互作用。
- 孙双权陈忠叶章群
- 关键词:谷氨酸受体排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
- 5-氨基乙酰丙酸荧光膀胱镜在膀胱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 苏元华孙双权张奎
-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具有术后复发率高的特点,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膀胱镜检查时难以发现扁平微小病变。所以提高膀胱癌早期诊断率以及早期诊断复发的微小癌灶,对于膀胱癌的预后意义重大。作为一种新的膀胱癌的诊断方法,...
- 关键词:
-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光敏剂
- 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一例
- 2024年
-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收治的1例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患者,女,46岁,因“检查发现左肾占位10余天”收住院。术前影像学检查考虑左肾占位,Bosniak IV级。排除手术禁忌后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病检结果提示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K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肾脏肿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均不典型,组织病理学在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良性MESTK预后良好。
- 孙双权孙玮玮王勇方道成温晖
- 关键词:肾脏
- IL-10、IL-35和TGF-β在膀胱癌中的分布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35和TGF-β在膀胱癌患者血、尿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膀胱癌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和尿液标本,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1周和对照组的IL-10、IL-35和TGF-β含量。分析其与膀胱癌分化程度、侵袭性和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细胞因子IL-10、IL-35、TGF-β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与低级别肿瘤患者相比,高级别肿瘤患者血清IL-35(P=0.004 7)、TGF-β(P=0.012 7)和尿液IL-10(P=0.002 6)、TGF-β(P=0.005 7)的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24个月,有8例患者出现复发,其初发时的血清IL-10、IL-35、TGF-β和尿液IL-35含量均高于未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比较,术后的细胞因子下降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IL-35和TGF-β等不同程度上调,与肿瘤的分化、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导致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或可作为膀胱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早期免疫标志物。
- 唐春华陈立新孙双权王辉高强吴凌枫
- 关键词:膀胱癌IL-10IL-35TGF-Β免疫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