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思园 作品数:5 被引量:1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抑癌基因DOC-1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1年 口腔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oral cancer-1,DOC-1)是美国哈佛大学牙医学院口腔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Todd等在仓鼠正常口腔上皮细胞中克隆出的-个候选抑癌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而抑制细胞增殖.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显示杂合性缺失和在恶性角化细胞中表达明显消失的基因,与口腔癌的发病机理联系密切,本文将近年来有关DOC-1基因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娄思园 生秀杰关键词:候选抑癌基因 肿瘤 抑制细胞增殖 口腔上皮细胞 杂合性缺失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清与腹腔液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前血清OPN平均水平为(46.68±16.38)ng/ml(16.69-101.8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0.05);内异症组患者的腹腔液OPN平均水平为(47.47±15.90)ng/ml(20.35-97.56ng/ml),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表达水平(P〈0.05)。(2)Ⅲ-Ⅳ期内异症患者的血清与腹腔液中OP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Ⅱ期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内异症患者的血清与腹腔液的OP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69,P〈0.05);对照组血清与腹腔液的0PN表达亦呈正相关关系(r=0.538,P〈0.05)。结论 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高表达,可能促进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促进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OPN在内异症的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娄思园 生秀杰 周冬梅 周映群 宋清源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骨桥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BRMS1基因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BRMS1基因对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BRMS1-siRNA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内(实验组),设转染不干扰任何基因的NC-siRNA的OVCAR3细胞为阴性对照组,未进行任何转染的为空白对照组。BRMS1基因有效沉默后,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OVCAR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蛋白NF-κB p65、uPA表达的变化。结果:人卵巢癌细胞OVCAR3中BRMS1基因成功沉默。Tr-answell侵袭实验中,实验组转入底层膜的细胞数〔(190±8.5)个〕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4±7.8)和(146±6.8)个,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中,实验组转入底层膜的细胞数〔(231±8.9)个〕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77±9.7)和(182±7.9)个,P<0.05〕。在实验组中NF-κBp65、uPA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结论:BRMS1基因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转移,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下调uPA的表达,从而实现抑制卵巢癌的远处转移。 周冬梅 生秀杰 娄思园 刘启才 宋清源 周映群关键词: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BRMS1基因 右侧腹股沟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2009年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半年,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月经规则,痛经,程度轻,经量中等,偶有血块。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肿物.自诉直径约3~4cm,轻压痛。月经期肿物胀大,疼痛加剧,外部皮肤无红肿,遂来我院进一步诊治。 娄思园 生秀杰关键词:腹股沟肿物 子宫内膜异位症 右侧 月经期 应用RNAi技术研究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BRMS1)对人类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BRMS1-siRNA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R3细胞内(实验组),设转染不干扰任何基因的NC-siRNA的OVCAR3细胞为阴性对照组,未进行任何转染的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筛选并鉴定BRMS1基因有效沉默后,用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检测BRMS1基因沉默前后3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人卵巢癌细胞OVCAR3中BRMS1基因成功沉默。BRMS1基因沉默后,Transwell侵袭实验中,实验组转入底层膜的细胞数为(190±8.5)个,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44±7.8)个、(146±6.8)个;t=8.747,t=8.869;P=0.0001,Transwell迁移实验中,实验组转入底层膜的细胞数为(231±8.9)个,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77±9.7)个、(182±7.9)个;t=9.314,t=9.224;P=0.000]。结论BRMS1基因能抑制人类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卵巢癌治疗的靶基因。 周冬梅 生秀杰 娄思园 刘启才关键词:卵巢肿瘤 肿瘤转移 BRMS1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