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敬 作品数:15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一例报告 被引量:3 2006年 夏阳 冯昌宁 高琦 姚敬 汪昱 郑起关键词:食管肿瘤 黑色素瘤 恶性 外科手术 骨膜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骨膜蛋白与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fin、N-cad.herin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骨膜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骨膜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06vs21/106,X2=34.027,P〈0.05;43/106vs89/106,X2=42.480,P〈0.05;66/106vs19/106,X2=43.382,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骨膜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X2=7.752,P=0.007;X2=5.008,P=0.031;X2=10.227,P=0.002;X2=8.001,P=0.006),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435,P〈0.001),与N-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213,P=0.028)。结论骨膜蛋白可能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闫磊磊 姚敬 严雪冰 汪昱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 结直肠肿瘤 外科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1995—2005年应用三种不同方法治疗284例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囊肿穿刺抽液+注射无水乙醇161例:出现并发症9例(5.59%),复发53例(32.92%),病死率为0。开腹手术71例:出现并发症16例(22.54%),复发8例(11.27%),病死率2.82%。腹腔镜手术52例:出现并发症7例(13.46%),复发6例(11.54%),病死率为1.92%。结论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无统一标准。腹腔镜手术具有一定优势,但临床上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式。 韩晓东 张频 郑起 姚敬 汪昱关键词:囊肿 外科治疗 预后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普外科进行治疗的6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在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及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的传统化疗方案,化疗后均行手术治疗。治疗期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CT改变以及R0切除率。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回归分析化疗副作用与年龄、ECOG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上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化疗有效率、手术R0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化疗毒副作用上,观察组的恶性呕吐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均高于传统化疗组(均P<0.05),但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能缓解,不影响手术及后续治疗。Spearman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呕吐及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与年龄以及ECOG评分呈现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及S-1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提高胃癌患者化疗效果,增加手术R0切除率,且化疗安全性可控。 赵怡 张正筠 姚敬 杨喆关键词:新辅助化疗 紫杉醇 奥沙利铂 S-1 进展期胃癌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 分析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对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对720例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瘘及无吻合口瘘两组.采用x2检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20例中共有44例(6.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瘘的平均时间为术后5.6 d.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与肛门距离〈7 cm和手工吻合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吻合13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6%和5.9%(χ^24.116,P〈0.0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5.0%和 14.1%(χ^23.943,P〈0.05),生存率分别为56.8%和72.5%(χ^24.979,P〈0.05).结论 性别、术前放化疗、糖尿病、肿瘤下缘与肛门距离〈7 cm和手工吻合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者远期预后不良. 姚敬 韩晓东 汪昱关键词:直肠肿瘤 生存率 结直肠癌组织leptin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发病比例逐年增高,公认同饮食、能量消耗等均有关联;肥胖基因(Ob基因)的表达产物leptin蛋白(瘦素)在调节能量支出、代谢、激素分泌、生殖和免疫等领域有较多的研究,但在结直肠组织中是否存在leptin受体蛋白说法不一。本研究了解leptin受体在人结直肠和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存在,探讨leptin受体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年龄和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固定标本的leptin受体,ELISA方法测定新鲜组织匀浆上清液中leptin受体。分别比较不同体重、TNM分期、年龄和性别的检测结果。结果:leptin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均有表达,癌肿组织的阳性率(48%)高于交界处的(30%),交界处的又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28%)。Ⅲ/Ⅳ期病例肿瘤组织匀浆上清液中leptin受体的表达为1613±570,高于Ⅰ/Ⅱ期的表达1245±472(P<0.01)。但leptin受体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指数之间未见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上均存在leptin受体,癌组织中有更高的检出率,且高分期的病例较低分期的病例有更高的leptin受体蛋白表达。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体重指数无相关性。 邹扬 汪昱 夏晓天 杨喆 秦环龙 乐淳 姚敬 王治国 程喆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腺癌 瘦素受体 内分泌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EG-VEGF的表达状态,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普外科大肠癌根治术病例128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IMS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EG-VEGF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G-VEGF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EG-VEGF的表达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分别为26.1±9.2、31.2±11.3,差异无显著性。大肠癌组织中EG-VEGF表达的标记指数42.5±11.9,较正常大肠组织和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1)。大肠癌组织中EG-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腹膜转移以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在大肠癌的原发灶和转移灶中,EG-VEGF是一个重要的促进血管生长的因素,并可能成为大肠癌患者一个新的预后因素。EG-VEGF的分子靶向治疗有望改善预后。 姚敬 韩晓东 汪昱关键词:大肠肿瘤 免疫组化 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间质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构建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间质组织和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间质组织基因表达谱,从间质中筛选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分别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收集的4例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原发灶组织和4例不伴肝转移的大肠癌组织行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各自的间质组织。提取微量RNA,结合安捷伦人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4×44 K 2.0)技术,构建8例间质组织标本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选择显著上调及下调的前2位基因行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在4对新鲜标本的芯片杂交检测中共筛选出1948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其中上调的有1266条,下调的有682条。对骨膜蛋白(Periost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PGC-1)/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这4个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芯片筛选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联合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大肠癌肝转移间质相关基因,为寻找大肠癌肝转移临床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程家乐 姚敬 彭佳远 汪昱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基因芯片 间质 基因表达谱 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胃电图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电图在远端胃切除术后预测胃瘫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47例远端胃切除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胃瘫分为胃瘫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72 h、96 h、120 h体表胃电图的差异。同时对47例患者进行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和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瘫组术后各阶段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均有升高趋势,手术前后各阶段胃电振幅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胃瘫组在术后72 h的恶心、呕吐和反酸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胃瘫组术前血红蛋白和总胆红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后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电图参数结合上腹部临床症状分度评分和生化指标对腹部术后发生胃瘫可能性有一定参考。 朱崟 石路 姚敬 张正筠 李洋洋 杨俊关键词:胃瘫 远端胃切除 胃电图 吻合器痔切除术与LigaSure痔切除术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对现有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来比较吻合器痔切除术与Liga Sure痔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1966~2012年的多个数据库中符合入选标准的5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检测的主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早期疼痛、术后尿潴留和出血、伤口问题、排便或排气失禁、肛门狭窄、住院天数、残留皮赘、痔脱垂、复发。结果:5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吻合器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iga Sure组(P〈0.000 01)。Liga Sure组残留皮赘和脱垂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吻合器组(1.8%vs 15.2%;P=0.0004)。Liga Sure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吻合器组(1.2%vs 7.5%;P=0.003)。结论:Liga Sure痔切除术的疗效优于吻合器痔切除术。 姚敬 佟大年关键词:痔疮 吻合器痔切除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