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卫东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1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1996-2005年天津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07年
- 目的分析天津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6-2005年天津市甲肝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天津市甲肝发病率从1996年的10.94/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83/10万,静海县年均发病率最高(9.86/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存在春、秋季两个高峰;发病数前三位的职业是学生、农民和工人;男性年均发病率为5.09/10万,女性为2.84/10万,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近10年1~14岁组发病率下降90%以上,平均发病年龄推迟约15岁。结论天津市近10年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今后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同时,要做好其他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工作。
- 解晓华单爱兰夏卫东
- 关键词:肝炎甲型发病率
- 基于改良TOPSIS法的天津市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对2018年天津市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应用改良的TOPSIS法,综合机构网络运行情况、传染病报告率、卡片报告及时性、卡片审核及时性、卡片重复报告、患者身份信息填写情况等指标对天津市各区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利用改良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报告质量居前3位的区分别为河东、西青、红桥区,居后3位的区分别为河西、东丽、静海区。综合评价结果很好地区分了各地区报告质量的优劣,排序结果反映了实际报告质量的高低。结论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的报告质量和医疗机构现场调查报告质量的指标,全面、科学地评价各地区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的优劣,构建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为全国和其他省市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 徐娜刘长娜夏卫东陈虹刘军
- 关键词:传染病
- 天津市1990~2005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天津市近16年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5年天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伤寒副伤寒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数据使用Excel及spss11.5统计处理。[结果]1990~2005年天津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649例,Cox-Stuart检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15,P﹤0.05),中心城区及环城4区发病率显著低于边缘区县(P﹤0.01);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峰主要在14岁(包括14岁)以下人群。[结论]经过16年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是目前仍存在暴发隐患,其防治工作决不能放松,采取综合措施维持疫情平稳情况下继续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重点监测及早预警、减少暴发的发生及其危害。
- 吴伟慎解晓华单爱兰刘辉何海艳夏卫东
-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
- 2013年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被引量:38
- 2014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工作现状,为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各区(县)医疗机构2013年1—9月门诊、住院病历,二、三级医疗机构抽查门诊病例20例和住院病例5例,一级医院抽查门诊病例10例。核对抽查病例所在医院的门诊住院病例登记、传染病卡片、网络直报系统电子卡片三者之间信息,计算传染病漏报率、及时报告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和准确率、报告卡与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结果调查传染病690例,总漏报率2.17%,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2.33%和1.97%(χ2=0.10,P=0.75)。及时报告率99.11%,纸质报告卡填写完整率98.67%,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75.56%,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93.93%。结论天津市2013年传染病总漏报率较低,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情况差别较大,报告质量有待提高,需加强督导和培训力度,完善电子病历的应用,从而减少漏报病历,提高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 陈虹夏卫东许婕刘长娜徐娜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 天津市2000-2011年甲型肝炎免疫控制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评价2000--2011年天津市甲型肝炎(甲肝)免疫控制策略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天津市2000—2011年甲肝疫情,评价疫情报告和诊断的可靠性。统计甲肝免疫目标人群接种率,并以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1999、2005和2010年健康人群甲肝抗体水平,评价免疫屏障状况。采用多重曲线模型分析天津市甲肝与其他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结果天津市历经11年在特定人群1岁幼儿、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和高危人群中实施甲肝疫苗免疫预防策略,有效控制了甲肝流行。甲肝发病率从2000年的2.89/10万降至2011年的0.12/10万;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8.02%降到2011年的0.48%。全市甲肝抗体水平呈现随时间推移增高的趋势。结论天津市实施的甲肝疫苗免疫策略控制了甲肝流行。
- 张之伦朱向军丁亚兴高志刚李永成单爱兰刘勇夏卫东
- 关键词:甲型肝炎免疫预防
- 2017年天津市网络直报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和及时率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天津市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现状,了解各级医疗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本市网络直报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网络直报系统中天津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随机抽取三级医疗机构19家、二级医疗机构13家、一级或未分级医疗机构32家,共64家。结果共抽查法定传染病1 250例,报告1 242例,传染病报告率为99.4%,报告及时率为96.3%。2017年传染病报告率显著高于2013—2016年的水平。环城4区和远郊区报告及时率高于市内6区,本年度报告及时率低于2013—2016年的水平。结论天津市网络直报系统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稳步升高,报告及时率尚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和教育培训等措施,提高本市传染病报告率和报告及时率。
- 刘长娜徐娜夏卫东陈虹刘军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传染病报告
- 2004—2012年天津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掌握天津市2004—2012年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规范传染病报告工作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天津市2004—2012年间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开展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调查数据,分析医疗机构漏报率相关指标,并运用SPSS 11.5软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天津市在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中,共查出传染病18 153例,漏报1214例,总漏报率为6.69%;漏报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73,P=0.000)。丙类传染病漏报率明显高于乙类传染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0.000)。根据不同的管理时期,分为2004—2008、2009—2012年两个时段,一、二和三级医疗机构的漏报率在这两个时段中,漏报率均有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医疗机构级别越高,漏报率下降的越明显(MantelHaenszel:χ2=562.13,P=0.000)。结论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大对各级医疗单位的传染病专项督导检查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报告疫情的自觉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传染病漏报率,提高传染病报告水平。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由于近年来管理模式的不同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对传染病报告水平的影响有所不同。
- 霍飞许婕夏卫东刘长娜徐娜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漏报
- 天津市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季节性分布及气温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天津市细菌性痢疾的季节性特征以及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有关措施与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和相关回归统计法对天津市2006-2015年细菌性痢疾发病情况和气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为5-10月,相关分析表明细菌性痢疾月发病情况与气温呈正相关(r=0.877,P<0.01),通过曲线拟合,以二次函数的拟合度最高(R^2=0.852),模型为y=2.500-0.009x+0.022x2。结论气温对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有直接影响,年平均气温升高,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高峰期延长。天津市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建立的方程可对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
- 霍飞高璐夏卫东
-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气温季节性分布
- 天津市2011年居民传染病漏报及就医习惯调查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法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及就医习惯。方法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辖区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近期传染病发病就诊情况。结果共调查居民19 320人,查出传染病8种26例,总漏报率为11.5%。其中未查出甲类传染病,乙类、丙类和其他传染病的漏报率分别为9.1%、0.0%、50.0%。结论天津市居民法定传染病总体漏报率较低,今后应继续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绩。
- 徐娜霍飞刘长娜许婕夏卫东
- 关键词:传染病数据收集发病率
- 2014年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现况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存在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该市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天津市16个区县(滨海新区塘沽、汉沽、大港分别抽取)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8家,一级医疗机构36家开展调查。结果共抽查传染病634例,传染病报告卡605张。医疗机构传染病平均报告率为95.4%(95%CI:93.7%-97.0%),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门诊病例与住院病例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级医疗机构的报告及时率、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高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结论天津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有漏报现象,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亟待提高。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导和培训工作,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电子病历系统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工作流程。
- 刘长娜夏卫东徐娜许婕陈虹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