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映梅
- 作品数:167 被引量:674H指数:13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各种介入治疗肝癌方法临床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介入治疗作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1],可分为经血管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1经血管介入技术1.1经肝动脉介入技术可分为选择性肝动脉灌注(TAI)、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目前,临床应用以TACE为主,在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和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中已被公认为首选疗法,其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尤其是局限性肝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2]。
- 杨晋辉唐映梅
-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
- 血管内皮细胞和移植排斥反应被引量:5
- 2005年
- 唐映梅
- 关键词:移植排斥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系统识别移植物组织间早接触
- 脂肪性肝病
- 2016年
- 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贮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现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不同种族、年龄、男女均可发病,但以40 ~49岁为发病高峰,我国成人患病率为15% ~ 30%.
- 赖维菊唐映梅
- 关键词:脂肪性肝病可逆性疾病发病高峰病理综合征脂肪变性肝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实验中的移植途径及比较
- 2014年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干细胞,经过局部微环境的诱导,可在体内外进行扩展,到晚期可分化成为多种细胞系。当组织受损伤时,可迅速到达损伤部位,分化为特异的组织细胞,参与组织修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这种惊人的分化及组织修复能力,为治疗退行性疾病和器官损伤性疾病提供广阔前景,故成为科研热点。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多以大鼠为动物模型,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如何进入大鼠体内并定植,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找到最合适、最安全的移植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地移植进入大鼠疾病模型体内的受损区域,是研究者关心的重点。本文就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实验中不同移植途径进行综述,并比较各种途径的优缺点,希望能对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并期待能有更成熟的移植手段来推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研究的进展。
- 杨波郑盛左丽丽唐映梅杨晋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发生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索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发生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以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PBC且甲状腺功能检查资料完善的患者301例。根据患者甲状腺疾病累及情况,分为HT组患者83例,非HT组患者8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分析PBC患者发生HT的相关因素及预后特征。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BC患者常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HT患病率为27.6%,PBC患者中HT组较非HT组女性患者数量(χ^(2)=9.547)、Child-Pugh评分(Z=-3.100)、IgA(Z=-1.992)、IL-6(Z=-1.969)、TgAb(Z=-9.612)、TPOAb(Z=-9.739)水平明显增加,肝硬化(χ^(2)=8.807)、乏力(χ^(2)=4.951)、纳差(χ^(2)=6.636)、腹胀(χ^(2)=7.977)发生率明显增加(P值均<0.05),HT组患者较非HT组患者TC(Z=-2.743)、TG(Z=-2.332)、LDL(Z=-2.604)、C3(t=5.063)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Child-Pugh评分[比值比(OR)=1.486,95%CI:1.060~2.083,P<0.05]、TgAb(OR=1.032,95%CI:1.012~1.052,P<0.05)、TPOAb(OR=1.007,95%CI:1.002~1.012,P<0.05)水平升高是PBC患者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t=9.147)、UDCA治疗不应答(t=-2.727),AST(t=2.121)、ALP(t=2.446)、总胆红素(t=10.114)、IgA(t=4.162)、IL-6(t=2.033)水平升高,总蛋白(t=-3.384)、HDL(t=-3.887)、C3(t=-2.440)、C4(t=-2.422)水平降低,合并肝性脑病(t=3.685)、腹水(t=6.744)、gp210抗体阳性(t=3.125)是Mayo风险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提示预后不良。PBC患者合并HT不是Mayo风险评分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t=-0.077,P>0.05),并不影响患者预后。结论PBC患者常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疾病,以甲状腺疾病最为多见,尤其是�
- 张静怡唐映梅
- 关键词:预后
- 实验性肝硬化相关组织形态定量学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研究
-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肝、脑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相关组织的体视学变化,探讨肝硬化时脑组织形态学改变、一氧化氮(NO)在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论;肝硬化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目减少,尼氏体减少、消失可能是肝...
- 唐映梅
- 关键词:肝硬化一氧化氮脑组织神经元一氧化氮合成酶
- 17例肝病患者肝穿刺标本电镜分析
- 目的:探讨电镜检查对肝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17例肝病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组织穿刺活检,取肝组织后以0.25%戊二醛固定,常规脱水,渗透,包埋,超薄切片,铀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结果:17例接受肝穿刺电镜检查的患者中,男...
- 唐映梅杨晋辉李祥金尤丽英
- 文献传递
- 暴发性胰腺炎并肺动脉栓塞一例
- 2011年
- 患者男,30岁。因“持续上腹痛伴呕吐2d”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重型?)”入院。经对症治疗后腹痛无缓解,并持续加重伴尿少,于2010年4月1日转入我院。体检: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
- 唐映梅包维民尤丽英杨晋辉
- 关键词:暴发性胰腺炎肺动脉栓塞浅表淋巴结医院诊断对症治疗上腹痛
- 双途径化疗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患者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药物传输泵(DDS)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7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出癌栓,再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C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3年。结果 C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5%、80.6%、41.9%和29.0%,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8%、87.1%、54.8%和45.2%,其中2年和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均<0.05);C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0%、16.1%和22.6%,与A组和B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并取出癌栓后,行双途径化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
- 郑盛唐映梅尤丽英杨晋辉
- 关键词: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门静脉化疗
- 2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资料与病理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2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方法对21例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1例PBC患者中女:男之比为2:1,平均(50.7±13.9)岁.临床表现主要有黄疸(60.9%)、腹痛(33.3%)、乏力(23.8%)、纳差(23.8%).大多数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r-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升高,伴有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异常、高胆红素血症(TBIL),50%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阳性.21例患者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均可见特征性改变.结论PBC多见于中年女性,黄疸是最常见的症状,ALP、GGT明显升高有助于PBC的诊断,AMA-M2与核包膜蛋白(GP210)、核多点抗体(SP100)同时检测可增加对PBC的检出率,肝病理组织学是确诊依据,尤其AMA-M2阴性者更有价值.
- 柏保利杨晋辉尤丽英胥莹唐映梅郭涛
-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