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鲲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青海红十字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丹参
  • 1篇等效性
  • 1篇动脉
  • 1篇毒副作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功能
  • 1篇血管功能障碍
  • 1篇药代
  • 1篇药代动力学
  • 1篇药物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预防使用抗菌...
  • 1篇色谱
  • 1篇生物等效
  • 1篇生物等效性
  • 1篇生物等效性研...
  • 1篇使用抗菌药
  • 1篇示范病房
  • 1篇切口手术

机构

  • 5篇青海红十字医...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5篇周鲲
  • 1篇郝军舰
  • 1篇李晓良
  • 1篇陈海燕
  • 1篇付清华
  • 1篇王国志
  • 1篇谢铭

传媒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药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我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的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建后,慢性癌痛药物的使用现状,监测评价我院慢性癌痛药物使用的情况是否合理,安全、有效、适宜、经济,让癌症患者疾病全程无痛的基本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6—9月门诊癌症患者处方和...
周鲲
文献传递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 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双周期交叉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奥美拉唑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DAS2. 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的t_(1/2)分别为(1. 79±0. 86),(1. 49±0. 50) h,C_(max)分别为(0. 51±0. 25),(0. 49±0. 12)μg·mL^(-1),t_(max)分别为(2. 05±0. 64),(2. 04±0. 63) h,AUC_(0-12) h分别为(1. 64±1. 41),(1. 57±0. 99)μg·h^(-1)·mL^(-1)。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 48±33. 82)%。结论两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周鲲王国志伊红琳
关键词:奥美拉唑药代动力学高效液相色谱生物等效性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肿瘤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33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1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结果:①实验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毒副反应实验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后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灶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共计121例,总有效率67.22%,对照组为97例,总有效率64.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明显减轻恶性肿瘤化疗中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周鲲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恶性肿瘤化疗
炮制前后丹参对去势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功能障碍调节研究
2023年
目的:比较丹参炮制前后提取物对去势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功能障碍调节作用。方法: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丹参生品及酒炙品组大鼠中获得的肠系膜动脉段用于分析组织结构变化、生化指标水平、前列腺素的释放、NO的形成、血管扩张剂对乙酰胆碱的反应以及对电场刺激的血管收缩反应,分析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和NO供体硝普钠的作用。结果:酒炙丹参比丹参生品对去势大鼠肠系膜动脉血管功能的影响更明显,包括改善血管壁厚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前列腺素释放、促进内皮NO形成和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增加;酒炙丹参逆转了由睾丸切除术引起的电场刺激诱导反应的降低。结论:酒炙丹参通过逆转由睾丸切除术引起的神经源性反应和内皮功能障碍,对血管功能产生有益影响。
谢铭周鲲王峰霞韩玉萍祝睿郝军舰
关键词:丹参肠系膜血管功能
应用QC管理方法对Ⅰ类切口手术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实施QC管理方法对Ⅰ类切口手术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以促进抗菌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实施QC管理前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1 900例和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QC管理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2 0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无指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实施QC管理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干预前14.05%降至8.85%,无指征预防用药率由13.11%下降至1.68%,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C管理方法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无指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付清华周鲲李晓良陈海燕刘海燕
关键词: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