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红
- 作品数:28 被引量:67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不同辐照处理对普洱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3年
- 设置不同含水量、不同辐照剂量的试验发现,除咖啡碱、儿茶素特别是脂型儿茶素含量有所下降外,普洱茶中其他品质成分如氨基酸、可溶性糖、茶多酚总量以及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辐照后一般都有所增加;各含水量、辐照剂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但水浸出物除不同剂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含水量及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经过感官审评,辐照茶样的感官品质无不良变化。
- 周树红龚淑英
- 关键词:辐照处理普洱茶化学成分感官品质可溶性糖咖啡碱
-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6
- 1999年
- 对4省11只代表性名优绿茶的冲泡水温与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及不同冲泡时间的单因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名优绿茶以冲泡水温100℃、时间4min,茶汤的感官品质最佳;部分原料特别细嫩、揉捻较重的名优绿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3min或冲泡水温80℃、时间5min感官品质最好;部分做形时几乎不揉捻的名优茶则以冲泡水温100℃、时间5~6min最有利于茶汤品质的发挥。
- 龚淑英沈培和顾志蕾周树红
- 关键词:名优绿茶冲泡时间感官品质
- 农科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 2003年
-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主体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起了主要作用,在主体因素中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对就业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客体因素中社会的用人观念、就业的市场和政策对就业也起了重要作用;"所学专业"、"工作经验"、"外语水平"、"社会用人观念"、"学历层次"依次排在诸因素的前5位。结合调查结果,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 周树红楼成礼
-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 浅析校园茶文化特点及育人功能
- 2000年
- 农林院校结合专业特色,弘扬校园茶文化,不但能促进茶叶消费,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而且也能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学茶、爱茶的专业思想,并能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 翁蔚周树红孙涛
- 关键词:育人功能农林院校茶文化
- 试论茶多酚清除生物自由基的高效性被引量:60
- 1999年
- 从生物自由基出发,本文综述了茶多酚(TP)清除自由基的效能.茶多酚对多种自由基具有卓越的清除特性,并明显优于其它抗氧化剂,但茶多酚浓度、体系pH值、自由基类型、儿茶素组成与结构对其清除效能有较大影响.
- 高永贵杨贤强周树红
- 关键词:茶多酚自由基清除高效性
- 当代农科大学生培养与就业新探被引量:9
- 2005年
-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体系是一项集学校、学生、社会为一体的全方位系统工程,面对高校扩招、国企改革、机构精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我国加入WTO后的各项政策变化,毕业生就业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必须认真调研、仔细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与果,将培养与就业相结合,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寻求新的突破。
- 林丽娟赵建明周树红
-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就业
-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被引量:245
- 2005年
-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越加严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竞争力的培育。
- 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社会需求
- 关于龙井茶原产地保护规则之探讨被引量:4
- 2000年
- 汤一周树红
- 关键词:龙井茶原产地保护
- 加压方法对机制龙井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在其它加工工艺一致的条件下,对机制龙井茶过程中不同的加压进行试验研究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锅时,用里硬外软、直径3.0-3.5cm、重量400-500g/根的加压棒,开始加压时间当投叶量为100g/槽时3分钟后,当投叶量为150-200g/槽时4-5分钟后有利于青锅叶翠绿色泽和扁平、挺直外形的形成;辉锅时,以直径为3.0cm,重量先400g/根后250g/根,这一加压方法有利于机制龙井茶品质的形成。
- 龚淑英毛祖法陆德彪周树红
- 关键词:龙井茶
- 关于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8
- 2003年
- 网络进入我国高校后,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网络意识,本文通过对某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网络对大学生所产生的一些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 周树红陈斌张必正
-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价值观网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