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李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医学院附属康桥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角膜
  • 4篇术后
  • 4篇Q值
  • 4篇LASIK术
  • 4篇LASIK术...
  • 3篇准分子
  • 3篇准分子激光
  • 3篇激光
  • 3篇角膜非球面性
  • 3篇非球面
  • 3篇分子
  • 2篇原位
  • 2篇手术
  • 2篇屈光
  • 2篇屈光手术
  • 2篇磨镶术
  • 2篇Q值引导
  • 2篇LASIK
  • 1篇原位角膜磨镶...
  • 1篇散光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8篇周李
  • 6篇邓应平
  • 3篇王琳
  • 2篇邱乐梅
  • 2篇李宇
  • 2篇黄海
  • 1篇孙晓萍
  • 1篇黄学文

传媒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四川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LASIK术后主视眼的变化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LASIK术后主视眼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来50例LASIK术后主视眼的变化。结果:49例近视眼获LASIK手术矫正后,主视眼无变化,1例主视眼发生变化。结论:LASIK手术后一般不会导致主视眼的变化。
李宇邓应平王琳周李邱乐梅
关键词:LASIK主视眼
Q值引导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眼球面像差的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Q值引导的LASIK对角膜Q值、眼球面像差的修正效果。方法选择27例(54眼)接受近视手术治疗的患者做LASIK。等效球镜度数在-2.75~-9.00D以内,散光度小于-2.00D,屈光参差度数在-1.00D以内,每例患者随机选择一眼行Q值引导LASIK(F-CAT组),另一眼行常规LASIK(对照组)。目标Q值取自身术前Q20-0.50。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F-CAT组和对照组术后角膜Q值、眼球面像差以及总高阶像差的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时,F-CAT组和对照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到1.0者分别有26眼和27眼,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CAT组和对照组Q20均值分别为-0.18±0.10和-0.17±0.09(Z=-1.01,P=0.31)。术后1个月F-CAT组Q20均值为0.68±0.67,对照组为0.84±0.64(Z=-2.27,P=0.02)。术前F-CAT组和对照组的C12均值分别为(0.026±0.076)μm和(0.025±0.091)μm(Z=-0.94,P=0.35)。术后1个月C12均值分别为(0.107±0.091)μm和(0.128±0.074)μm(Z=-2.32,P=0.02)。术后2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均增加,术前、术后2组间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在目标Q值取自身术前Q20-0.50治疗-9.00D内近视时,Q值引导LASIK在保持术前角膜前表面形态和减小术后球面像差方面比常规LASIK有优势,但它仍不能阻止高阶像差增加的趋势。
周李周李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非球面切削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和眼球差的变化
邓应平周李王琳
定量放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定量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表现为泡状视网膜脱离58例58只眼行巩膜外垫压术。根据术前观察的视网膜脱离范围估计放液量。视网膜下液由助手用冲洗钝针头在穿刺口附近抽吸定量。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中平均放液量为(0.83±0.35)m L。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7只眼,1只未复位者为人工晶体眼。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1只眼出现视网膜下出血,其它病例无放液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除未复位1眼外,未发现玻璃体增殖较术前进展眼。结论定量排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垫压治疗泡状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周李黄海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术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DME的投药剂量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寻找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选择FFA证实为DME的患者38例45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19例22眼,B组19例23眼。两组分别采用40g/L的TA2mg和4mg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前两组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分别为0.06±0.06和0.06±0.05(t=0.076,P=0.94),并且眼压<21mmHg。用药后随访6mo,对比观察用药前后的视力、眼压、晶状体和眼底改变以及FFA表现。结果:治疗后平均BCVA:A组22眼为0.13±0.05,B组23眼为0.12±0.0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9,P=0.00;t=-5.75,P=0.00)。用药后眼压>21mmHgA组2眼(9%),B组9眼(39%),高眼压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4)。FFA显示治疗有效A组为19眼,B组22眼,两组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2,P=0.56)。在6mo内复发率A组5眼(23%),B组3眼(13%),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4)。两组中均无发生难治性青光眼和白内障发展眼。黄斑水肿复发眼再次玻璃体内注射TA有效。结论:玻璃体内注射TA2mg或4mg对于DME均有一定疗效,其短期复发率没有明显差异。玻璃体内注射2mgTA较注射4mg能较少引起眼压升高。
周李黄学文黄海
关键词:黄斑水肿曲安奈德
LASIK术前后角膜Q_(20)与Q_(30)的相关变化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LASIK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形态的变化规律。方法111眼近视眼按等效球镜作为分组依据(<-3.00D、-3.00^-6.00D、>-6.00D),角膜地形图测量手术前后角膜Q20值和Q30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Q20、Q30多为负值,术后向正值变化。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与Q20弱相关(r=0.332,P<0.01),与Q30值没有相关性(P>0.05)。Q20组间均值相比及Q30组间均值相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Q20、△Q30(表示手术前后Q20或Q30变化的绝对值)均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1)。△Q20或△Q30组间均值两两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Q20及Q30相比其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D以内△Q30变化大于△Q20变化,而-6.00D以上△Q20变化大于△Q30(P<0.05)。结论Q20可以作为评估近视度数较高患者眼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化的敏感指标,而Q30可以评估中低度近视患者LASIK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化。并且Q20和Q30术前值均有可能成为设定目标Q值的参考值。
周李邓应平孙晓萍王琳李宇邱乐梅
关键词:Q值角膜屈光手术
角膜非球面性与Q值调整的角膜屈光手术被引量:1
2008年
周李邓应平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角膜非球面性Q值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散光视力障碍
Q值引导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比Q值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术后术眼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差异。方法:选择27例近视度数在-2.50~-9.25D,散光度<-2.00D,无屈光参差的患者做LASIK,每名患者随机选择1眼行Q值引导LASIK(F-CAT组),另眼行常规LASIK(对照组)。Q引导值取术眼角膜Q20的平均值加上-0.5。术后随访1mo,比较F-CAT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差异。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术后UCVA和残余的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F-CAT组Q20的增加量比对照组增加量减少(P<0.05),并且术后球差增加量<对照眼(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CS均无降低(P>0.05)。术后1mo,F-CAT组Q值引导眼在3c/d时对比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Q值引导的LASIK矫正近视,在提高术后CS方面比常规LASIK有优势。
周李邓应平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