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2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的可行性及f临床效果。方法27例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80min;出血量50~200ml2;术后引流量50~150mL,平均85mL;术后24h拔除引流管;术后胸腰椎后凸Cobb’s角矫正5°~20°.平均11.5°;患者2周后恢复工作。随访12~24个月.复查X线片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断钉及内固定失效发生。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型骨折有效、可靠。
- 杨喜旺郑稼刘槃周大凯
- 关键词:单节段椎弓根螺钉胸腰椎
-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 研究背景: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标准术式。随着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认识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关注颈前路手术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目前有很多关于颈椎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报导,但观...
- 周大凯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前路手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血清HMGB1和TGF-β1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意义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的参与机制和意义。[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6月,6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复合损伤组,60例单纯脊柱骨折患者作为单纯骨折组,50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ASIA评级评价复合损伤组脊髓功能,检测血清HMGB1和TGF-β1的水平。[结果] 1 d时,复合损伤组和单纯骨折组血清HMGB1和TGF-β1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复合损伤组在伤后1、3、7、14 d时,血清HMGB1和TGF-β1均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随着ASIA分级的增加,复合损伤组血清HMGB1和TGF-β1的表达也明显更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MGB1和TGF-β1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MGB1和TGF-β1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中明显比不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更高,随着脊髓损伤程度的不断加重,表达也逐渐升高,且血清HMGB1和TGF-β1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 周健周大凯杨永波杨锴
-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损伤
-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与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 2006年12月颈前路手术治疗并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1例,手术单节段55例,双节段31例,3节段5例.术前及随访时摄颈椎...
- 周大凯张忠民金大地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钢板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 改良T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的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与传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8—2016-08诊治的60例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采用改良TLIF治疗30例(TLIF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PLIF组)。结果 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8~24)个月。TLIF组与PLIF组术后3、6个月VAS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术后3、6个月VAS和JOA评分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LIF和传统PLIF治疗腰椎中央管狭窄伴单侧神经根管狭窄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重建脊柱稳定性。而改良TLIF对脊柱后柱结构破坏小,能够最大限度对腰背肌进行止点重建,保留脊柱稳定性,降低腰椎失败综合征发生的概率。
- 魏家森赵阳朱振军李慧宁周大凯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与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颈前路手术治疗并随访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1例,手术单节段55例,双节段31例,3节段5例。术前及随访时摄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前柱高度,JOA(17分)法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及术后疗效,并分析相关因素。结果随访12~75个月,平均34.1个月,术后改善率为51.30%±16.10%,优良率为70.33%。术后改善率与年龄、病程、术前功能评分、颈椎曲度增加值、颈前柱前缘高度增加率有关。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有效,一经确诊即需手术处理,改善颈椎曲度、增加颈前柱前缘高度可改善手术疗效。
- 周大凯张忠民金大地
-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骨移植
- 改良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31髋)DDH患儿,采用Salter截骨选择性联合应用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3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根据Mckay临床评定标准,其中优10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1例,良1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DDH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治疗DDH可靠的方法之一。
- 郭新军周大凯张峰朱振军
-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SALTER截骨术
- 儿童青少年期骨肉瘤综合治疗与截肢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期骨肉瘤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肉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14.5岁。发生部位:肱骨上端、股骨近端、胫骨上端各1例,股骨干5例,股骨远端13例。骨肉瘤患者分为综合化疗保肢组(A组,13例)和单纯截肢或不规则化疗截肢组(B组,8例)。评价两组患者复发转移率、3 a生存率及A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情况。结果 21例均获随访。A组患儿复发或转移率为15.4%(2/13例),低于B组患儿62.5%(5/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 a生存率为69.2%,B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Enneking肢体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术后功能评价系统,A组术后患肢功能优3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1.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能降低复发转移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不但可以保留肢体,且保留的肢体具有良好功能,是治疗儿童青少年期骨肉瘤的理想方法。
- 郭新军周大凯朱振军
- 关键词:骨肉瘤保肢手术新辅助化疗
- 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胸腰段后凸畸形疗效比较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截骨方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20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S致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6),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a时的脊柱功能障碍严重程度,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22评分(包括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疼痛、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5个维度)评估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a时的生活质量。测量患者站立位X线平片上的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功能活动、疼痛、自我形象、心理健康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TK、LL、SS、PI、PT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的TK、PI、PT角度显著小于术前,LL、SS角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1 a,2组患者的TK、LL、SS、PI、PT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VCD治疗AS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具有便捷、高效的临床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
- 周大凯朱振军李慧宁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 Runx2基因高表达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背景:Runx2在成骨分化的信号途径中起核心作用,在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及促进骨愈合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观察Runx2基因高表达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扩增Runx2基因,利用腺病毒载体构建Runx2重组腺病毒(pA d-Runx2),检测病毒滴度后用重组腺病毒感染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变化;(2)感染后1,3,7,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Runx2、BMP-2、OCN、ALP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成功制备pA d-Runx2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7×10^(10)pfu/L;(2)Runx2重组腺病毒感染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形态呈成骨样细胞改变,对照组细胞无明显变化;(3)感染组细胞Runx2、BMP-2、OCN、ALP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随感染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4)结果表明,高表达Runx2基因腺病毒感染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上调BMP-2、OCN、ALP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周大凯李慧宁马珊珊程田
- 关键词:脐血干细胞移植腺病毒科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