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超涛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市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晚期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2篇放疗
  • 1篇单抗
  • 1篇单用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胆囊癌患者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栓塞术
  • 1篇占位
  • 1篇占位病变
  • 1篇三维适形
  • 1篇三维适形调强...
  • 1篇适形
  • 1篇适形调强

机构

  • 6篇厦门市第三医...

作者

  • 6篇吴超涛
  • 2篇熊小平
  • 2篇洪素艳
  • 2篇刘秋松
  • 2篇杨典华
  • 2篇吕卫红
  • 2篇周春梅
  • 2篇黎喜梅
  • 1篇钱路静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28例诊断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肺周围性占位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行活组织检查,一般取材2~3次,所取标本经甲醛固定液固定后送病理科检验。结果28例占位病变,穿刺成功率100%,活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27/28(96.4%),2例发生轻度气胸,3例穿刺后咯血痰,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诊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肺周围性占位病变定性诊断首选的方法之一。
熊小平刘秋松吴超涛吕卫红周春梅洪素艳
关键词:CT引导穿刺活组织检查
肝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出血机制,以降低出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肝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血管造影,再超选择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超液态碘化油(5~30m1)制成的混悬剂。结果18例共行肝动脉栓塞术30次,发生出血21次,其中大出血12次,经抗酸、止血、降门静脉压等治疗,16例出血停止,2例死亡。结论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包括门静脉高压,凝血机制障碍。急性胃十二指肠黏膜损害等;碘油逆流入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或/和加重原有门静脉高压是肝动脉栓塞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直接原因。预防的关键是,术前对肝癌患者门静脉高压病情的充分了解;术中间接门脉造影的正确分析以及尽可能超选择栓塞肝癌瘤体;合并脾亢的肝癌患者术中可行脾部分栓塞术;对高危患者术前应进行预防性降门静脉压处理。
熊小平刘秋松吴超涛吕卫红周春梅洪素艳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栓塞术消化道出血
晚期胆囊癌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晚期胆囊癌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晚期胆囊癌患者,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将其按照盲选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吉西他滨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随访1年观察两组生存期。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压升高、蛋白尿及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胆囊癌患者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近期疗效与吉西他滨相当,且能够减少不良反应,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远期疗效佳,应用安全性高。
吴超涛
关键词:晚期胆囊癌吉西他滨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妥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结束后2个月鼻咽原发灶CR率、颈部淋巴结CR率、放疗结束后1年原发灶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47,P> 0.05)。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步顺铂化疗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晚期鼻咽癌可提升近期疗效,但在提高远期疗效和患者生存率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随访调查。
吴超涛吴乐明黎喜梅杨典华
关键词:尼妥珠单抗鼻咽癌同步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联用唑来膦酸和放疗与单用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疗效对比
2015年
目的:探讨联用唑来膦酸和放疗与单用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骨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80例骨转移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放疗,为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止痛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止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使用唑来膦酸和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该病患者的疼痛。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杨典华钱路静黎喜梅吴超涛
关键词:放疗唑来膦酸骨转移瘤
节拍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与研究节拍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方便选取78例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将入选的7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39例采取常规化疗(常规组),39例给予节拍化疗(研究组),对比化疗效果、不良反应、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化疗总有效率为46.15%(18/39),低于常规组的48.72%(19/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P=0.821>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低于常规组的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2,P=0.025<0.05);研究组变异率7.69%(3/39),低于对比组的12.82%(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9,P=0.709>0.05),化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中晚期胃癌患者节拍化疗,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较小,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吴乐明吴超涛
关键词:节拍化疗老年中晚期胃癌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