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
- 作品数:11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分析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登记2014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患者293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主动脉弓及变异、成攀技术方式、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依据手术操作时间分为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组间差异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293例患者中,男212例,女81例,平均年龄(63.3±9.8)岁。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Ⅲ型主动脉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Ⅲ型主动脉弓(比值比9.93,95%可信区间6.63~14.86,P<0.01)是影响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手术难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形态是影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重要因素,Ⅲ型主动脉弓使造影难度增加、并发症增多。
- 苏伟吴艳李伟任春晖黄弢耿晓坤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桡动脉
- 妊娠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1例病例报道
- 2016年
- 报道1例妊娠期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病例,突出表现为影像学特征性双侧大脑半球病灶,经合理治疗大部分逆转。
- 吴艳吉训明段建钢杨晓燕
-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血管源性水肿妊娠核磁共振
- 头颈静脉回流障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2
- 2023年
-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头颈静脉回流障碍相关疾病逐渐引起关注。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结合近年国内外进展,反复讨论,制定了《头颈静脉回流障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共识结合现有的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围绕脑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窦狭窄和颈内静脉狭窄这三类最常见的头颈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系统总结相应的病因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等临床问题并提出了71条指导性建议,为相关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 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吉训明周陈吴艳吴艳姜缪文魏铭徐耀铭李克李克刘璐刘璐宋宝莹阚远
-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静脉窦血栓形成颅高压
- 右侧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293例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右侧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93例疑似颅内、外血管病变患者,均采用5F Simmons造影导管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记录患者主动脉弓分型、造影成功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血肿/出血、栓塞事件、导管打折及扭结、心律失常事件等)。结果 293例患者主动脉弓分型为Ⅰ型弓54例、Ⅱ型弓161例、Ⅲ型弓78例,其中特殊主动脉弓有牛型弓3例、椎动脉起自弓上4例。293例患者中,275例右侧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成功,9例因桡动脉穿刺失败、4例Simmons导管成袢失败、5例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导致造影失败。后经右肱动脉入路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分别为穿刺点严重皮下血肿2例、脑梗死1例、导管打折及扭结3例、心律失常3例。结论 5F Simmons造影导管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苏伟吴艳任春晖李伟黄弢耿晓坤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 静脉溶栓与动脉介入在卒中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 静脉溶栓及动脉介入治疗各有所长,均在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最新研究显示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后,极大地鼓励了临床医师的信心。但动脉介入治疗仍然强调了“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针对目前治疗现状,血管内介入治...
- 康海娟吴艳吉训明
- 关键词: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静脉性脑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 背景及目的:静脉性脑出血是指由于脑皮层静脉、静脉窦或脑深静脉被血栓堵塞所引起的脑局部水肿或出血,也称静脉性脑梗死。
- 段建钢吉训明宋海庆吴艳陈健
- 关键词:影像学
- 肾病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男,26岁.主因"头痛2周,四肢乏力1周"于2014年9月12日入院.患者2周前出现后枕部持续胀痛,1周前觉四肢无力,持重物、行走费力.查头颅CT示上矢状窦、右横窦高密度影(图1),头颅MRI示皮层多发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示上矢状窦、右横窦、乙状窦显影欠佳(图2)。
- 王媛孟然段建钢吴艳吉训明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磁共振静脉成像上矢状窦头颅MRI四肢乏力
- 脑卒中早期应用小剂量帕罗西汀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早期服用小剂量帕罗西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发脑卒中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发病1周后均予帕罗西汀5mg,每日一次口服,持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于发生焦虑抑郁后方予相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康复得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发生焦虑/抑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上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早期服用小剂量帕罗西汀可以有效减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提高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周宏郭春生叶淑萍吴艳薛影贺茂林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帕罗西汀小剂量
- 尼莫地平、环磷酰胺、SOD联合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环磷酰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3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单药治疗组(A、B、组)、二联药物治疗组(D、E、F组)、三联药物治疗组(G组)及对照组(H组)。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再灌注前20 min、再灌注后12 h和36 h尾静脉给药。缺血4 h再灌注48 h后计算大鼠存活率、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药物治疗组的大鼠存活率显著增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SOD、尼莫地平、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显著,疗效优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与单药治疗。
- 吴艳罗玉敏李淑婷吉训明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尼莫地平环磷酰胺神经保护
- 特发性颅高压静脉窦狭窄腔内介入治疗进展
- 2019年
- 特发性颅高压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高颅压综合征,可引起严重的头痛及视力障碍。作者系统性回顾了特发性颅高压发病机制中的静脉系统流出通路受阻机制,即静脉窦狭窄与颅高压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回顾了腔内介入治疗特发性颅高压的相关文献,认为对于合并静脉窦狭窄的特发性颅高压患者,行静脉窦狭窄的腔内支架治疗成功率及症状缓解率较高,再治疗率较低,并总结了介入治疗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 李克王立艳孟然段建钢闫峰吴艳陈健罗玉敏吉训明
- 关键词:颅内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