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翠霞

作品数:52 被引量:38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
  • 18篇土壤
  • 6篇污染
  • 5篇育苗
  • 5篇砷污染
  • 5篇水稻
  • 5篇水培
  • 5篇微生物
  • 4篇砷形态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4篇外源
  • 4篇苗期
  • 4篇红壤
  • 3篇稻田
  • 3篇氧化物
  • 3篇荧光
  • 3篇油菜
  • 3篇施肥
  • 3篇蔬菜

机构

  • 52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武威市凉州区...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作者

  • 52篇吴翠霞
  • 44篇曾希柏
  • 38篇苏世鸣
  • 38篇王亚男
  • 32篇白玲玉
  • 25篇李莲芳
  • 15篇段然
  • 5篇朱昌雄
  • 5篇叶婧
  • 5篇孙媛媛
  • 5篇张骞
  • 4篇李红娜
  • 4篇李峰
  • 3篇文炯
  • 3篇曹卫东
  • 3篇高雪
  • 3篇刘小诗
  • 2篇聂军
  • 2篇陕红
  • 2篇冯秋分

传媒

  • 12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土壤调理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壤调理剂,按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55%~65%的镁、铝双金属氧化物,20%~30%的秸秆生物质焦,以及10%~20%的磷酸铁。其中,20%~30%的生物质焦是将40~50%农作物秸秆通过碳化生成,农作物...
曾希柏李莲芳孙媛媛白玲玉苏世鸣王亚男吴翠霞
文献传递
一种水稻环保型钵体育苗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环保型钵体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秧田选择、秧厢铺设切根网、制备育秧原土、配制营养土、水稻种子在播种前的处理、播种、苗床管理与苗期病虫害防治等步骤,本发明的方法具有秧苗壮、不易染病、管理方便、适合机械化栽插...
段然曾希柏汤月丰文炯白玲玉王伟政苏世鸣李莲芳王亚南吴翠霞
文献传递
不同改良措施对第四纪红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红壤是我国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其耕地地力低下问题亟待解决。探究不同改良措施影响下红壤地力提升效果,对实现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休闲(F)、不施肥(CK)、单施无机肥(NPK)、无机肥配秸秆还田(NPKS)、无机肥配施生石灰(NPKL)、无机肥配施骨粉有机肥(NPKA)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NPKC)等改良措施下不同土层和改良年限土壤中pH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并利用微孔板荧光法比较了土壤中碳氮磷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措施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与CK相比,2020年NPKC处理0~20cm土层中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和有效磷(AP)含量分别提高了73%、29%、61%和1847%,同时该处理也显著增加了参与碳循环α-1,4-葡糖苷酶(αG)、β-1,4-葡糖苷酶(βG)、β-1,4-木糖苷酶(βX)、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参与氮循环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酐酶(NAG)活性。相关分析表明,SOM与αG、βG、βX、CBH和NAG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pH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改良措施对0~20 cm土层酶活性的影响大于20~40 cm。2019年,NPKA处理0~20 cm土层中CBH酶活性较CK提高了352%,而在20~40cm土层中CBH酶活性仅较CK提高了2%。此外,不同改良措施土壤中ACP酶活性也呈现出随改良年限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无机肥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升红壤养分状况,改善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贫瘠红壤地力提升的有效改良措施。
赵婧王亚男曾希柏曾希柏温云杰吴翠霞郑重
关键词:红壤PH养分含量酶活性
一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复合淋洗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砷污染土壤的复合淋洗剂及其使用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乙二胺二琥珀酸三钠(EDDS)和草酸进行有效配比组合成复合淋洗剂,并优化淋洗工艺参数,不仅可以高效去除污染土壤中的砷,...
李莲芳朱昌雄李峰叶婧李红娜吴翠霞
文献传递
外源As(Ⅲ)在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中的老化过程被引量:10
2016年
应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As(Ⅲ)在第四纪红土、紫色砂页岩和花岗岩3种母质发育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砷的有效性、结合态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20 d老化后,3种土壤中均只能检测到As(Ⅴ)的存在;伴随老化过程的进行,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为:紫色砂页岩发育土壤(RS2)>花岗岩发育土壤(RS3)>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RS1).应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3种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的变化(P<0.05),土壤p H、有机质及铁铝锰氧化物是影响砷老化的主要因素,且锰氧化物的影响大于铁铝氧化物(P<0.05).相关分析表明,非专性吸附态砷和专性吸附态砷是构成土壤有效砷的主要形态.
高雪王亚男曾希柏白玲玉苏世鸣吴翠霞
水铁矿结构稳定性及对砷固定研究与展望被引量:12
2020年
水铁矿是砷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中最常用、最有效的钝化剂。水铁矿等铁氧化物对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并对环境中的砷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但水铁矿在环境中容易转化,极大地影响了其对砷固定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水铁矿的结构及影响其稳定性因素的分析入手,综述了水铁矿与砷的交互作用,探讨其在修复砷污染土壤方面的可行性,旨在为利用水铁矿修复砷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降低农田中砷有效性等角度,对砷污染农田修复和安全利用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杨忠兰曾希柏孙本华白玲玉苏世鸣王亚男吴翠霞
关键词:铁氧化物稳定性影响因素
一种降低作物对砷吸收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作物对砷吸收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含砷固体培养基、制备培养液、制备棘孢木霉厚垣孢子粉剂与制备种衣剂等步骤。本发明种衣剂提高种子活力,对种子发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发芽率1~2个百分点...
曾希柏张骞苏世鸣王亚男白玲玉黄道友朱奇宏吴翠霞
文献传递
铁氧化物固定土壤重金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21年
铁氧化物及其前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它既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钝化剂联用。尽管应用铁氧化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对长期、大规模应用的效果及其稳定性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在对铁氧化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植物和微生物对铁氧化物稳定砷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杨忠兰曾希柏孙本华苏世鸣王亚男张楠张洋吴翠霞
关键词:铁氧化物污染土壤生物有效性
一种酸性土壤有机质分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有机质分级方法,涉及土壤有机质分级技术领域。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去离子水提取土壤中DOM,所述DOM为可溶性有机质,所述可溶性有机质包括氨基酸和脂质等可溶性小分子;S2:测定POM的...
张洋张子怡苏世鸣王亚男张楠吴翠霞曾希柏张慧琦曹张印
干湿交替对铈锰改性生物炭固定红壤As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以砷(As)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培养试验,探讨了铈锰改性生物炭(cerium-manganese modified biochar, MBC)在干湿交替老化条件下对红壤中As的固定效应.结果表明,与常规培养比较,干湿交替条件下MBC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红壤中水溶态As(WSAs)含量(P<0.05)和pH值,且随着材料用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降低,试验结束时,土壤pH值比常规条件下降低了0.08~0.16个单位.与此同时,干湿交替条件下添加MBC后的土壤WSAs显著下降,当培养至30 d时,WSAs相比于常规培养降低了38.73%~51.94%,比试验初期降低了45.64%~56.19%,未添加MBC的处理在两种培养模式下土壤WSAs含量和pH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干湿交替处理更为明显.从红壤中As赋存形态看,当培养试验结束时,相比于常规培养而言,干湿交替模式下MBC的施用使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As(F1)降低了33.16%~36.00%,专性吸附态As(F2)降低了7.67%~11.99%,残渣态As(F5)增加了15.43%~42.45%,且土壤As的迁移系数M亦显著低于常规培养(P<0.05),降幅为9.02%~12.75%;而未添加MBC的处理土壤As活化明显,且以干湿交替条件下更甚.整体上看,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有利于MBC对红壤中As的固定,MBC修复As污染红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黄晓雅李莲芳朱昌雄黄金丽吴翠霞叶婧
关键词:干湿交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