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曾林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艺术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教学
  • 7篇高职
  • 6篇音乐
  • 4篇音乐欣赏
  • 4篇院校
  • 4篇声乐
  • 4篇声乐教学
  • 4篇教育
  • 4篇乐教
  • 4篇高职院校
  • 2篇教师
  • 2篇高职声乐
  • 2篇高职声乐教学
  • 2篇歌唱
  • 2篇《音乐欣赏》
  • 1篇电影
  • 1篇电影欣赏
  • 1篇兴盛
  • 1篇选修
  • 1篇选修课

机构

  • 12篇广东女子职业...

作者

  • 12篇吴曾林

传媒

  • 3篇职业教育研究
  • 2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音乐创作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艺海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 1篇艺术教育
  • 1篇文艺生活(艺...
  • 1篇当代教育论坛...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隋、唐燕乐的兴盛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启示被引量:4
2004年
隋、唐燕乐兴盛,佐证了"中国民族音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交流融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汉族音乐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外国音乐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发展"的轨迹。因而坚持保护和继承民族音乐,培养高素质的民族音乐人才是民族音乐发展的根本出路。
吴曾林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课教学问题探讨
2004年
吴曾林
关键词:高校非音乐专业《音乐欣赏》选修课素质教育教学内容
巧用“哭”状歌唱
2011年
试着用"哭"着的生理状态和生理原理去唱歌,当然,这种哭的状况,不是真哭,也不是唱什么歌曲都哭丧着脸,只是模仿"哭"的感觉和状态,准确地说是:不出声,深吸气,内心感动地"叹"着,状态略低郁或沉静,鼻梁适度酸胀,眼眶适度扩张。多年来我还将这种"哭"的感觉用于声乐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反应很好。
吴曾林
关键词:生理状态歌唱教学实践内心
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被引量:4
2011年
幼儿音乐教育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与情感体验、表达的融合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关键,是幼儿教师综合音乐能力的高标准体现。《音乐欣赏》课程是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重视和创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对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合格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吴曾林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音乐欣赏
歌唱教学中辅助方法浅析
2010年
如何快速有效地理解和实践科学的歌唱方法,是学唱歌的人最想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打哈欠""闻花香""打喷嚏""微笑"等辅助方法在准确、高效地指导歌唱中被广泛使用,说明这些歌唱辅助方法对理解和掌握歌唱技巧具有特别的作用。文章指出,认识和理解这些辅助方法的生理原理和作用,在歌唱教学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辅助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和掌握歌唱技巧。
吴曾林
关键词:歌唱方法歌唱技巧
高职院校“音乐电影”欣赏教学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中"音乐电影"欣赏的教学,要遵循电影欣赏的理论和过程规律及教学过程的规律,系统设计"音乐电影"欣赏环节,把握好选材、备课、教学、总结的要点;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欣赏音乐电影的同时进行专业能力和专业意识的培养,有效地实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吴曾林
关键词:音乐欣赏高职院校音乐电影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目标的哲学思考被引量:3
2011年
声乐课作为高职院校音乐类(或艺术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的完成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专业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其教学目标十分重要。针对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际教学效果与声乐教学目标严重脱节的问题,试图通过哲学的思考,为科学、合理地制定声乐教学目标寻找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内在目标"的追求作为声乐教学的方向,把"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声乐教学的重点,形成合理的、有效的、灵活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吴曾林
关键词:声乐教学哲学
试论高职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之演绎被引量:7
2011年
因材施教是被一贯提倡的教学原则。声乐教学的共性、高职声乐教学的特殊性、高职声乐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落实因材施教有相当的难度。识"材",梳"材",适"材",善扬其长,施教于短,演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曾林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因材施教
高职声乐教学“换教师”现象剖析
2012年
不合理的"换教师"现象使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针对性、统一性大打折扣,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难于保障。高职声乐教学受学生综合条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有限的课时数和学制的制约,"换教师"应慎之又慎,更要趋利避害,以保障高职声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吴曾林
关键词:高职院校声乐教学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以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为例
2016年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分别创作了大量风格迥异、个性极强的传世音乐作品,但是,贵族情结、"长不大"意愿、消极厌世、自卑等行为模式也伴随着这四位音乐家痛苦的人生经历。这些行为模式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分析具备了人格障碍的明显特征,透过对他们人格障碍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分析了解他们作品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特殊的视角。
吴曾林
关键词:音乐防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