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陇
- 作品数:14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后位大剂量全身照射技术
- 1998年
- 钱健升刘崎崐吴向陇安怀伦
- 关键词:X线诊断TBI骨髓移植
- 嗅神经母细胞瘤6例报告
- 1991年
- 报告了嗅神经母细胞瘤6例,4例误诊为鼻息肉。Kadish 分期对该病预后有一定帮助。本文B 期患者3例均存活;C 期3例已死亡。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根治性手术,对中、晚期患者,放疗及化疗可能有一定疗效。
- 吴晴吴向陇
- 关键词:嗅神经神经母细胞瘤手术
- 原癌基因C-fos及抑癌基因P16编码产物在子宫颈癌中表达的研究
- 1999年
- 目的:回顾性的调查中晚期子宫颈癌组织标本中,C-fos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试图寻找一种新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物。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放射治疗前中晚期子宫颈癌组织标本和2例正常宫颈组织和2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作为对照。检测了C-fos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fos蛋白在非肿瘤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子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在3年死亡组中阳性表达强度及蛋白相对含量显著高于3年生存组(P<0.05);P16蛋白在非肿瘤宫颈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在宫颈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2%,其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C-fos及P16在宫颈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强度及蛋白相对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均小于r1-0.05)。结论:C-fos在子宫颈肿瘤组织中存在高表达,C-fos高表达与子宫颈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无关,而与预后相关,提示C-fos蛋白有可能成为判断子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P16在子宫颈癌中存在高表达,P16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预后无关;C-fos与P16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 吴向陇锁爱莉陈宏伟
- 关键词:子宫颈癌原癌基因C-FOS抑癌基因P16
- 嗅神经母细胞瘤(附6例报告)被引量:1
- 1993年
- 嗅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自1978年~1988年共收治6例。例1,男,43岁,因恶心、呕吐20天,于1980年11月急诊。CT示:前颅凹占位病变。行开颅肿瘤切除。病理为:前颅凹星形细胞瘤。术后60C0前颅凹DT45Gy/7周。1981年5月因左鼻塞就诊。
- 吴晴吴向陇
- 关键词:嗅神经神经母细胞瘤
- CyclinD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 2002年
- 连小赟路雪萍李明众吴向陇
- 关键词:CYCLIND1食管癌预后
- 食管癌非手术综合治疗45例报告
- 1994年
- 分析了1988年11月~1989年5月间45例食管癌患者的随机分组综合治疗份况。所有患者放疗(RT)均采用C_o^(60)外照射DT60~65Gy/6~6.5周。化疗:A组顺铂(PDD)20mg/次,2次/周,静冲,长春新碱(VCR)1mg/次,1次/周,静冲,共5周。B组氟啶片(FT_(207))0.25/次,3次/d,口服,总量30.0。A.B 2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6.2%、54.5%、P>0.05。1.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6.4%,P<0.0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月、12月、P<0.05。A组在1.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上优于B组,并高于其他报道。
- 吴向陇汪涛
-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药物疗法病例分析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干预试验研究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蟾皮、全虫、蜂房 (CQF液 )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及其相应机理。方法 应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和亚硝酸钠灌胃建立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模型。免疫组化ELPS法测定单纯诱癌组 (32只 )、单纯中药组 (2 0只 )及中药阻断组 (48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结果 单纯诱癌组的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药阻断组 (P <0 .0 5 )。VEGF表达阳性率及其强度在癌及癌前病变间存在显著差异 ;诱癌组VEGF达阳性率及其强度显著高于阻断组。结论 CQF液对小鼠前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阻断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对VEGF表达的调控相关。
- 陈谦连小云郑伟周斌吴向陇
- 关键词:前胃癌癌前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蟾皮全虫
- 耐药基因MDR_1和GST-π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MDR1 和GST -π基因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了 2 0例宫颈癌组织耐药基因MDR1 和GST -π。结果 宫颈癌组织MDR1 、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5% (1 3/2 0 )、75% (1 5/2 0 ) ,MDR1 和GST -π共表达率为 50 % (1 0 /2 0 ) ,二者均表达阴性 2例 (1 0 % )。两种耐药基因表达与肿瘤分化、临床分期均无关。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亦存在较高的MDR1 和GST -π基因表达 ,而二者在其先天性耐药机制中均占有重要的作用 。
- 刘小平吴素歌韩苏夏李恩孝吴向陇李旭李信民闫春芳
- 关键词:宫颈癌GST-ΠRT-PCR
- 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00年
- 目的 研究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对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雅培公司提供的 IMX全自动快速粒子酶免疫分析系统 ,对 2 5例正常献血员和 83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进行了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血清检测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关系。其中 80例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变化情况进行了自身比较。结果 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相关性。放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有明显变化。结论 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 ,可以作为对放射治疗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 吴向陇姜缨李明众汪涛王雯
- 关键词:子宫颈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抗原疗效
-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组织类型与预后(附43例分析)
- 1993年
- 本文收集了1987.3~1990.11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3例,均经病理复查按“成都分类”分型,低、中、高分别为30%、40%、19%,2例不能分型.原发于结内占65%,结外占35%.Ⅱ期16例,Ⅲ Ⅳ期27例(63%)B组53%、综合治疗组25例(58%)、单化组14例(33%)、单放、单手术各2例.CR53%PR33%、总有效率为86%.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5.1%、51.5%、46.7%,无瘤生存3年以上者9例,本文分析了非何金氏淋巴瘤予后与临床分期,治疗手段,近期疗效、病理分型关系密切,并对病理亚型(低、中、高)与病期、治疗手段,近期疗效以及原发部位(结内结外)等因素作了初步分析.
- 薛颖吴向陇张学斌张冠军
- 关键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