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4篇手术
  • 4篇切除术
  • 4篇结石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胆囊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胆囊切除术
  • 3篇疗效
  • 3篇腹腔镜胆囊
  • 3篇腹腔镜胆囊切...
  • 3篇腹腔镜胆囊切...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结石
  • 2篇一期缝合
  • 2篇引流
  • 2篇疗效比较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开腹

机构

  • 4篇安徽省阜南县...

作者

  • 9篇吴卫国
  • 7篇刘学礼
  • 6篇胡涛
  • 6篇程平
  • 5篇刘安成
  • 3篇张俊生
  • 1篇王伟
  • 1篇张伟
  • 1篇卢丽华
  • 1篇李京

传媒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10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3047例LC中105例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转开腹的原因并总结。结果本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为3.45%,分析原因主要为胆囊三角严重粘连、解剖困难、胆囊管结石嵌顿、胆管损伤、大出血、意外胆囊癌等,105例患者经中转开腹后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准确严格把握LC手术适应证,术中规范、精细操作可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而当操作困难或对手术没把握时,应及时中转开腹以确保手术安全性。
刘学礼程平刘安成吴卫国胡涛张俊生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中转开腹
关于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总结肝胆管结石病的外科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5年1月一2011年12月260例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其中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94例,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78例,肝部分切除术56例,肝门部胆管切开成形+胆肠吻合术32例。结果随访228例,随访半年-10年,术后优良率及残石率分别为:肝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7.57%、54.05%,肝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78.38%、32.43%,肝部分切除术96.15%、7.69%,肝门部胆管成形+胆肠吻合术85.71%、14,29%,总优良率79.82%、残石率31.58%。结论充分利用现代诊疗手段,正确判断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肝胆管结石病治疗水平的关键。
刘学礼吴卫国卢丽华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手术并发症复发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2
2013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种术式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观察组,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治疗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吴卫国程平刘安成刘学礼胡涛张俊生王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
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及术后胆漏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比较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及T管引流术的疗效,并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安徽省阜南县人民医院收治并完成胆总管探查术的18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观察组)82例,T管引流(对照组)101例,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对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82例患者中,8例发生术后胆漏(9.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胆道手术史、术前血白蛋白水平、术前总胆红素与一期缝合术后胆漏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胆红素水平以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胆总管一期吻合术后胆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临床疗效优于T管引流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为减少术后胆漏的发生,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手术缝合技术(包括腔镜缝合技术)。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胆总管切开后一期吻合和T管留置的手术适应证。
刘学礼吴卫国张玉豹赵炳奎李京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T管引流胆漏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Ⅲ-Ⅳ期环状痔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多数学者认为痔是位于肛管和直肠的一种组织垫,称为肛管血管垫,简称“肛垫”,当肛垫松弛、肥大、出血或脱垂的时候,即产生痔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痔的发病率增高。1998年意大利Anronio Longo医生提出用吻合器经肛门环形切除直肠下端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做端一端吻合(即PPH),该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我院对66例Ⅲ-Ⅳ期环状痔患者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经过系统随访、回顾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刘安成程平胡涛吴卫国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直肠下端黏膜环形切除发病率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4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77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7.01%,无死亡病例,住院时间为25.7±7.5d;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7.14%,死亡2例,住院时间为37.0±5.8d。在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
张伟吴卫国
关键词:手术非手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7例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急性胆囊炎因起病急,病情重,局部体征明显,易导致胆区解剖结构异常,曾被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禁忌证。近年来,随着LC器械的发展,技术的改进和手术经验的提高,在基层医院急性胆囊炎行LC业已成为可能。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共行LC手术2067例,其中急性胆囊炎行LC共67例,现分析如下。
刘学礼程平刘安成吴卫国张俊生胡涛臧桂芝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CHOLECYSTECTOMYLC手术手术经验禁忌证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Ⅰ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作为缝合组,T管引流30例作为引流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缝合组在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输液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微创术式之一,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吴卫国程平刘学礼刘安成胡涛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一期缝合T管引流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5例临床体会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经验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例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因损伤肠系膜上动脉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余24例顺利完成捆绑式胰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08±90)min;其中1例发生胰瘘,1例腹腔出血,1例吻合口出血,均经非手术处理后痊愈。结论在合理掌握适应证和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手术指导下,捆绑式胰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基层医院是安全可行的,是一种预防胰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刘学礼程平吴卫国胡涛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