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培均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广东省稻瘿蚊的发生和综合防治研究被引量:6
- 1990年
- 50年代初期,稻瘿蚊在本省部分山区、丘陵区发生,间歇猖獗;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全省基本实现双季连作稻后,稻瘿蚊发生为害明显减少。70年代以来,部分地区大面积种植早稻:(1)迟熟品种,迟插;(2)三季连作稻和中稻;(3)晚稻寄秧,植期延长。为稻瘿蚊创造了良好的繁殖环境和转移桥梁,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便猖獗成灾。80年代以后,全省恢复了双季稻连作制,采用早、中熟品种适时移植,使用喹硫磷等有效农药,作好晚稻秧田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较有效地控制了稻瘿蚊的发生为害。
- 莫禹诗吕培均黄汉杰
- 关键词:稻瘿蚊猖獗原因
- 沙蚕毒系农药防治夏秋植节瓜蓟马试验示范总结被引量:1
- 1989年
- 我省种植的节瓜,常遭受节瓜蓟马(Thripspaimi Karny)又名棕榈蓟马为害,特别是夏秋植节瓜受害更为严重,造成品质和产量严重下降。过去推广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兴棉宝、灭百可等由于长期单一使用、滥用或超浓度使用,造成防效逐步下降。为了解决节瓜蓟马的防治问题,1987年我们与广州市蔬菜办公室及其下属有关单位协作,继续在广州石牌、白云区石井镇和芳村区东漖镇等进行药效试验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证明沙蚕毒系的杀虫双、巴丹、杀虫单防治效果较好,节瓜增产显著。1987年仅广州白云区大面积示范使用杀虫双防治节瓜蓟马面积达5000亩次。
- 吕培均陈伟平王维专欧锦堃崔力强李碧香肖伯强谭妙霞梁伟坤郭镜波
- 关键词:节瓜农药
- 24%万灵液剂防治节瓜蓟马药效试验与示范被引量:4
- 1991年
- 24%万灵液剂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该药对雄性大鼠急性经口致死中量LD50为130毫克/公斤、急性经皮(兔子)致死中量LD50>5880毫克/公斤。对昆虫具触杀、胃毒作用,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也是一种很好的杀卵剂。近年来我们用它防治夏、秋植节瓜棕榈蓟马(Thrip palmi Karny)试验,效果显著。
- 吕培均陈伟平王维专肖伯强黄衍基许朔林
- 关键词:节瓜药效
- IKI-7899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及防治效果
- 1993年
-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IKI-7899对菜青虫的致毒方式主要是胃毒,兼有触杀作用,其毒力是敌敌畏的657倍,杀虫双的1290倍,与氯氰菊酯差异不大。IKI-7899 50ppm的剂量田间喷施对菜青虫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天药效85%以上,5—12天药效95%左右,维持药效14天以上。
- 王维专陈伟平吕培均卢叔勤徐要葵
- 关键词:蔬菜害虫菜青虫
-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及药剂防治试验被引量:11
- 1990年
- (一)发生与为害荔枝蒂蛀虫(Conpomorpha Sineneis Brad-ley)以前误称为爻纹细蛾,是荔枝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为害果实、花穗、嫩梢和嫩叶,蛀食果蒂和种仁,粪便留于果内,造成落果和降低果实品质。80年代以来,荔枝被害严重,一般被害率为20—40%,高的达90以%上;如1983—1385年中山市荔枝被害率高达90以上;1987—1989年广州市萝岗荔枝被害率达50—70%;1989年茂名市一些荔枝因被害严重而不能出口。所以,防治荔枝蒂蛀虫是当前荔枝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荔枝蒂蛀虫在华南地区年发生11个叠置世代,从4月至8月荔枝结果成熟季节,每一世代历期约20—25天,其中成虫产卵前期4天。
- 莫禹诗吕培均黄媛云黄汉杰陈峰
- 关键词:荔枝蒂蛀虫药剂防治
- 抑太保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药效试验被引量:1
- 1992年
- 抑太保5%乳油(chlorfluazuron),又名IKI-7899,是日本产的灭幼脲类杀虫剂,为棕色油状液体,pH 值为6.7,在常温下贮存稳定。其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1763—3013毫克/公斤,急性经皮LD50>2000毫克/公斤,急性吸入LC504.11—4.99毫克/升;对家兔皮肤、眼睛有轻度刺激作用。该药未发现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昆虫以胃毒为主。
- 吕培均陈伟平王维专
- 关键词:菜青虫小菜蛾抑太保蔬菜
- 甲胺磷和速灭杀丁混合乳剂对棉蚜、茄子红蜘蛛增效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茄子红蜘蛛Tetranychus wrticae Koca是棉花、蔬菜的重要害虫。近几年,在国内许多地方,由于速灭杀丁的长期单独使用,引发了棉蚜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同时速灭杀丁对红蜘蛛药效低,使用不当常引起红蜘蛛再度猖獗。
- 王维专陈伟平毛秋霞吕培均叶玉坤
- 关键词:棉蚜甲胺磷速灭杀丁
- 近年来稻瘿蚊猖獗原因和综合防治的调查研究
- 1980年
- 稻痿蚊以前在我省主要在山区、丘陵区间歇发生,但1971年以来,平原地区发生面积日益扩大,造成严重损失。例如,1971年从化县鳌头公社晚稻发生2万多亩,减产2—3成。1975年以后,全省2/3县、市每年发生面积共达300—600万亩。防治稻瘿蚊耗费农药也随之大幅度增加。猖獗原因的分析一、耕作制度的变化 1.早稻种植“科六”类迟熟种和迟插,推广三季稻或中稻、晚稻寄秧。中山县。
- 莫禹诗吕培均潘英谭玉娟
- 关键词:公社两段育秧秧田期晚稻
- 性信息素对小菜蛾种群控制的研究被引量:21
- 1991年
- 用性信息素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性活动规律及种群控制的结果表明,其性活动主要在18:00-24:00时这一时段,18:00-20:00时活动最频繁。性诱有效距离20-25米。在小菜蛾种群密度较低的情况下(4.32头/棵菜心,平均诱蛾115头/天),性信息素对害虫种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14天后诱杀效果达56.62%;而在中等或较高密度下,效果则不理想。性干扰提高诱杀效果17.99%,对雄蛾定向抑制率为68.6%。因此,性信息素的应用是小菜蛾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 王维专陈伟平吕培均陶方玲吴伟坚
- 关键词:小菜蛾性信息素种群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