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宁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31-I治疗GD伴颈部血管杂音最佳剂量初探
- 2018年
- 目的探讨131-I治疗GD伴颈部血管杂音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对57例GD伴颈部血管杂音患者行不同131-I剂量治疗,2年后进行顾分析统计。结果 28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经典剂量,即每克甲状腺组织给予2.96-4.44MBq(以下用实验组80-12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差,29例颈部血管杂音伴GD采用5.92MBq-7.4MBq(以下用对照组160-200UCi/g表示)治疗效果较好。对照组甲低发生率略高于实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杂音伴GD患者采用160-200UCi/g治疗效果好,不仅有助于高代谢症状及体征的迅速控制,而且可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郑红宾张庆叶宁齐志兵程征肖银罗萍张青
- 关键词:疗效
- 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应用的探讨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直径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的使用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患者均成功施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血管造影动脉出血阳性率94.5%(69/73),术中即时止血技术成功率100%,随访中1例术后出血加重,2例因再次出血而行外科手术,其余患者随访无再出血,止血临床成功率95.8%(70/73)。结论710-1000μm明胶海绵颗粒在胃及十二指肠动脉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万严王杰文胡俊松叶宁刘勇易本清
- 关键词:胃十二指肠动脉出血动脉栓塞术明胶海绵颗粒
- 栓塞微粒球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栓塞微粒球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超选至双侧子宫动脉远端,用栓塞微粒球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术后3、6个月随访,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复查B超或CT,术后3个月肌瘤体积较术前缩小23%-7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中使用栓塞微粒球可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万严刘勇叶宁易本清
- 关键词:子宫肌瘤动脉栓塞
- 肝癌介入治疗及管理规范
- 肝癌介入治疗规范化,可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文章从医疗机构、介入手术室及人员配备等方面,阐述了肝癌介入治疗规范化的要求,并重点就其操作程序进行规范。指出,肝癌的规范化介入治疗及管理不仅提高了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 易本清王杰文刘勇叶宁许晨熊健张峰徐育青余玉英
-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管理规范生存率
-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放射溶栓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例外伤性下肢血管闭塞患者DSA检查后1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溶栓后再通,1例截肢。7例非外伤性下肢动脉闭塞病变患者介入放射溶栓治疗后,完全再通4例,部分再通1例,未开通截肢2例。结论介入放射治疗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特别是合并有心、脑、肺疾病的高龄患者,见效快,效果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 万严杨志宏叶宁
- 关键词:介入溶栓治疗
-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随访1个月-1年半,行统计分析。结果8例患者栓塞成功,1例好转,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疗效迅速,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抢救患者生命有效治疗手段。
- 叶宁万严刘勇易本清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大咯血
- 巨大肾癌术前介入治疗的应用
-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前经肾动脉灌注栓塞在巨大肾癌上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7例巨大肾癌行肾动脉灌注栓塞术(栓塞组),后行外科手术切除,观察其临床疗效,计算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并与未行介入治疗直接手术患者11例(对照组...
- 叶宁
- 关键词:巨大肾癌手术治疗术前介入治疗
-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氯化锶(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69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实验组(n=35)。对照组患者行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实验组患者行唑来膦酸联合89SrCl2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骨转移灶消退疗效、镇痛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实验组骨转移灶消退总有效率为68.57%(24/35),高于对照组的44.12%(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8.57%(31/35),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偶见发热,给予消炎痛栓后缓解。结论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使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有利于促进骨转移灶消退,减轻疼痛程度,安全性较高。
- 叶宁许峰齐志兵肖银环
-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唑来膦酸疼痛
- 经导管介入治疗急性动脉出血17例报告
- 2006年
- 叶宁王杰文万严
- 关键词:介入治疗动脉出血
- 骨转移癌核医学治疗效果与钙磷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核医学治疗效果与钙磷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本院接受99Tc-MDP联合氯化锶(89Sr)治疗的骨转移癌患者30例。观察所有患者骨痛缓解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碱性磷酸酶(AKP)、血甲状旁腺素(PTH)、血钙及血磷。分析钙磷代谢情况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骨痛缓解率为86.67%(26/3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第1次治疗后,有效组PTH、AKP、血钙和血磷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第2次治疗后,有效组PTH、AKP、血钙和血磷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PTH、AKP、血钙和血磷水平与治疗效果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99Tc-MDP联合89Sr治疗骨转移癌患者可有效缓解骨痛,抑制骨转移,不良反应较少,钙磷代谢水平和核医学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 叶宁许峰齐志兵冯晓然罗萍叶琳
- 关键词:骨转移癌核医学99TC-MDP氯化锶钙磷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