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永根

作品数:141 被引量:1,148H指数:2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22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1篇水稻
  • 26篇杂种
  • 24篇野生
  • 23篇野生稻
  • 21篇栽培
  • 20篇栽培稻
  • 19篇育性
  • 18篇不育
  • 17篇普通野生稻
  • 16篇胚囊
  • 16篇基因
  • 15篇花粉
  • 14篇粳型
  • 13篇四倍体
  • 13篇同源
  • 13篇同源四倍体
  • 13篇倍体
  • 11篇粳型亲籼系
  • 10篇育种
  • 9篇种质

机构

  • 140篇华南农业大学
  • 17篇香港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农学院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作者

  • 140篇卢永根
  • 74篇刘向东
  • 31篇张桂权
  • 27篇李金泉
  • 26篇冯九焕
  • 18篇徐是雄
  • 14篇傅雪琳
  • 13篇严小龙
  • 12篇赵杏娟
  • 11篇徐雪宾
  • 9篇陈跃进
  • 8篇郭海滨
  • 8篇梅曼彤
  • 7篇年海
  • 7篇王兰
  • 6篇刘桂富
  • 6篇丁效华
  • 6篇陈志雄
  • 5篇王国昌
  • 5篇庄楚雄

传媒

  • 24篇华南农业大学...
  • 23篇中国水稻科学
  • 9篇Acta B...
  • 8篇作物学报
  • 8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科学通报
  • 5篇Journa...
  • 3篇大豆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3篇高教探索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遗传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11篇1999
  • 7篇1998
  • 8篇1997
  • 6篇1996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不同播季大豆品种开花前后光周期反应类型的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100个为材料,在广州(23°N)进行分期播种实验,以研究大豆的花前及花后光周期反应类型,并筛选适应低纬度种植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大豆品种在春播条件下,生育期及开花期存在极显著差异,东北地区品种V-R1期约37d,南方和部分长江流域春豆32~35d,其他品种多数在40~50d之间,有些品种株高可达80cm以上,有一定的产量潜力.在夏播条件下,大豆V-R1期明显缩短,一般20~25d,花后光周期反应品种差异极大,并一直到R5期.由于营养生长差,北方和南方早熟春豆无利用价值.秋播品种光周期反应差别不大,特别是花后光周期反应不明显,株高低,产量也低.本实验结果也同时表明,东北春大豆极早熟种如东农41,东农36花前和花后光周期都不敏感:东北春大豆中晚熟种花前光周期敏感,花后光周期不敏感;华南四季豆花前和花后光周期中度敏感,其中的一些品种表现出“长青春期”特性;多数南方大豆夏播有明显的花后光周期反应,表现出R1-R3以及R3-R5期比春播明显延长,其中信宜黄豆和华1号极敏感,在春播和夏播条件下,这2个品种V-R1可达75d以上,春播整个生育期都可达200d以上,前者春播出现重复开花现?
年海卢永根黄鹤严小龙
关键词:大豆光周期播种
基于功能性标记和测序发掘携带有S5^n基因的水稻新种质被引量:11
2009年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优势,但杂种F1普遍高度不育,难以直接利用.S5n基因可以克服由S5基因座位互作引起的杂种不育性.目前S5n基因已被成功克隆,该基因功能区存在大片段的缺失DNA,为快速并准确发掘携带有S5n的水稻新种质提供基础.本文将S5n基因序列与日本晴相对应序列进行比对,在S5n基因缺失DNA的两端设计引物,对已知携带有S5n和不携带有S5n基因(但携带有S5i或S5j)的水稻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建立S5n基因的功能性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我国水稻微核心种质进行检测,其中有10个品种的S5座位中存在DNA片段缺失,这些品种可能携带有S5n基因.这些品种包括毫补卡、小红谷、老造谷、三磅七十箩、木邦谷、魔王谷内杂、饭毫皮、飞蛾糯2、包协-7B和特青选恢等,其中除三磅七十箩和老造谷外,其余的8个品种均未见报道携带有S5n基因.对存在缺失DNA的10个品种的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发现全部品种S5座位的缺失DNA片段都与02428和零轮(已知携带有S5n)的一致,说明这10个品种S5座位的基因也是没有功能的,证明确实存在S5n基因.
杨有新吴锦文陈志雄王兰郭海滨李金泉刘向东卢永根
关键词:微核心种质
水稻灿粳亚利间育种的研究进展
灿粳亚种间育种是继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后水稻育种的又一次革命。1987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水稻灿粳亚利间育种的研究。通过对水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的遗传分析,揭示了水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的遗传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选...
张桂权卢永根卢庄文曾瑞珍
关键词:杂种不育性水稻
低磷胁迫下溶液培养大豆生长和磷素营养特性及其与土培下磷效率特性的关系被引量:29
2001年
采用无磷 (P0 )和低磷 (P1 )溶液培养方法 ,对 1 9份经田间和盆栽土培试验中磷效率特性表现不同的大豆基因型进行研究 ,探讨低磷溶液培养条件下大豆基因型生长和磷素营养特性及其与土培条件下磷效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低磷溶液培养下 ,不同大豆基因型吸收溶液中可溶性磷的能力存在差异 ,吸收的磷量可达到自身固有磷量的 5 %~ 80 %左右。土培条件下磷效率比值相对值较小 (即在酸性红壤耕地上适应性较好 )的基因型 ,在低磷溶液培养下 ,不同基因型吸收溶液中可溶性磷的能力有强有弱 ;而磷效率比值相对值较大 (即在酸性红壤耕地上适应性较差 )的基因型 ,亦有相似的表现。低磷处理的不同大豆基因型植株鲜重净增量为无磷处理的 1 7 79%~ 99 0 9% ,植株干重净增量为 1 5 64 %~1 1 6 67%。无磷处理的植株干、鲜生物量 ,地上部干、鲜量 ,磷效率比值和低磷处理的磷效率比值以及种子重与土培条件下大豆基因型磷效率比值相对值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
童学军李惠珍曾焕泰章文贤严小龙卢永根
关键词:大豆基因型低磷胁迫
Further Studies on Microtubule Organizational Changes During Megagametogenesis in Rice Embryo Sac被引量:3
2001年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microtubule distribution and organization during megagametogenesis in the embryo sac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v. IR36) were re-examined using a modified polyethylene glycol sectioning technique before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of microtubules. In the sectioned materials the pattern of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were quite well preserved. Fine details of the patterns of structural changes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in the major stages of development during embryo sac megagametogenesis (viz. functional megaspore, uni-nucleate, 2-nucleate, 4-nucleate, 8-nucleate and mature stage) could be clearly observed and easily followed. Some new organizational patterns of microtubules associated with the probable movement and positioning of the polar nuclei were observed.
徐是雄刘向东朱洪亮卢永根
关键词:MEGAGAMETOGENESISMICROTUBULE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同源四倍体水稻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被引量:43
2003年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是研究植物胚囊的形成与发育过程以及胚囊变异的理想工具。同源四倍体水稻是二倍体水稻染色体加倍形成的。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察经透明处理的水稻子房,研究加倍的基因剂量对于四倍体水稻的胚囊形成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广陆矮4号四倍体大部分的胚囊形成与发育的过程基本是正常的,一部分胚囊出现异常现象,在成熟胚囊时期异常频率为10 61%;L202四倍体的异常频率较高,成熟胚囊时期异常频率达到45 65%。
张华华冯九焕卢永根杨秉耀刘向东
关键词:胚囊水稻同源四倍体发育染色体加倍囊变
普通野生稻与亚洲栽培稻杂种F1的生殖特性研究
利用塑料半薄切片技术,结合花粉育性观察,分别对粳稻台中65×普通野生稻的杂种F1以及籼稻广陆矮4号×普通野生稻的杂种F1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籼野杂种F1或粳野杂种F1的大部分花粉均能正常发育,形成正常...
黄益峰王仲平冯九焕李金泉卢永根
关键词:花粉发育显微技术普通野生稻生殖特性
文献传递
广东高州普通野生稻生殖特性的研究 Ⅰ.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被引量:17
2006年
对采自6个采样点141个编号的高州普通野生稻的结实率、花粉育性及其发育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高州野生稻的结实率平均为57.23%,普遍偏低;花粉育性平均为89.3%。育性在50%以上的编号134个,占95.04%;7个编号出现不同程度的败育现象,败育类型以典败为主。其中育性最低的是GZW122,育性仅为8%;17个编号(占12.06%)的裂药性存在严重的异常现象。相关分析表明,花粉育性和裂药性与结实率存在极显著相关。不同采样点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位于祥山镇祥山村祥山洞的编号结实率、花粉育性和裂药指数都较低,变异系数却较大,显示出较丰富的多样性。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研究发现,高州普通野生稻花粉发育过程与栽培稻一致,同样经历了8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小孢子中期、小孢子晚期、二孢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
杨培周郭海滨赵杏娟李金泉黄成达刘向东卢永根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生殖特性结实率花粉育性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Ⅲ.不同类型品种F_1花粉不育性的等位基因分化被引量:44
1993年
以台中65等基因F_1不育系为遗传测验种,测定了栽培稻(O.sativa)45个品种在3个F_1不育基因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化度。在S-E3基因座上,除Dular带有S_i/S_i基因型外,其余被测品种均带有S_i/S_i基因型。在S-E2和S-E5基因座上,籼型品种带有高频率的S_i基因,而粳型品种带有高频率的S_i基因。S_i和S_i均具有不同的分化度。籼型品种携带的S_i基因和粳型品种携带的S_i基因具有较高的分化度。中间型品种和广亲和品种的等位基因分化在S-E2基因座上与粳型品种相似,而在S-E5基因座上与籼型品种相似。此外,分析了各类型品种相互杂交F_1杂种在S-E2和S-E5基因座的杂合率、杂合度和杂合性。与籼/粳杂种相比,中间型品种(包括广亲和品种)与籼型和粳型品种杂交,F_1杂种均具有较低的平均杂合性,从而表现出较高的亲和性。因此,无论是杂种不育性还是杂种亲和性均由花粉不育基因控制。花粉不育基因也称为特异亲和基因。
张桂权卢永根刘桂富杨进昌张华
关键词:杂种不育性等位基因分化
水稻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被引量:26
2003年
选择均匀分布于水稻 1 2条染色体上的 1 0 0个微卫星标记对 6个籼型、6个粳型测验种和 1 0个待测粳型亲籼系的 DNA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测验种 DNA在籼粳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 ,表现在其粳型判别值 (Dj)的变异范围为 0 .1 2~ 0 .87,籼型测验种的 Dj值均低于 0 .2 5,粳型测验种的 Dj值均高于 0 .75,Dj 值可以用于粳型亲籼系粳型性的判别。根据 Dj值大小 ,待测粳型亲籼系 G2 4 1 6- 3、G2 4 1 7- 2 - 1、G30 0 4 - 4和 G30 0 5- 4 - 2属于偏粳型 ,G2 50 5- 1和 G2 60
丁效华陈跃进杨长寿张泽民卢永根张桂权
关键词:粳型亲籼系水稻广亲和性微卫星标记亚种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