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怀
- 作品数:36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 1998年
- 目的:探讨nm23H1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South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LSAB法),检测80例大肠癌及正常粘膜DNA中nm23H1杂合性缺失(nm23H1LOH)和石蜡组织切片中nm23H1蛋白表达。结果:80例中45例为杂合子,其中LOH14例,9例有淋巴结转移,31例无LOH者,仅6例有淋巴结转移(P<0.01);nm23H1蛋白表达阴性20例中11例有淋巴结的转移,表达阳性25例中4例有淋巴结转移(P<0.01)。nm23H1LOH和nm23+H1蛋白表达阴性者在DukesC/D期较A、B期多见(P<0.05)。LOH和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无关。结论:nm23H1LOH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检测大肠癌组织DNA中nm23H1LOH和组织切片中nm23H1蛋白表达,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李升平朱振宇王辉云王吉甫朱全胜刘锦怀
- 关键词:大肠肿瘤NM23-H1
- 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1997年
- 为探讨CD44v6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对101例大肠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重新切片,采用CD44v6鼠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结果发现CD44v6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组织类型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和根治术后复发有关;CD44v6表达阳性者术后生存率较表达阴性者低(P<0.01)。结果表明:CD44v6在大肠癌转移和复发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能成为预测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 李升平王吉甫张昌卿刘锦怀刘锦怀
- 关键词:抗原CD预后大肠癌预后
- 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多器官衰竭250例手术情况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本院近十年来施行脾切除术250例,其中围手术期内死亡14例,均为多器官衰竭所致;本文对此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1.临床资料 本文250例分为肝硬化切脾、非肝硬化切脾(外伤、血液病,肿瘤)等两大组;围手术期死亡14例,占全部病例的5.6%(14/250),男性11例、女性3例。
- 胡石奇冯宏祥刘锦怀
- 关键词:多器官衰竭脾切除术围手术期多脏器损伤肝肾综合征脾破裂
- 阑尾病变诊治的若干现代观点
- 1997年
- 阑尾病变是普外科常见疾病。Jess报告500万人口的城市中16%施行过阑尾切除术。我院从1976~1996年20年中,因各种原因行阑尾切除术8620人,占同期胃肠道手术的28.9%。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阑尾病变的诊治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现就若干现代观点阐述如下。 急性阑尾炎诊治新进展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及一旦延误诊治危害极大等特点,只有早期诊断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众所周知,但不典型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John报告的一组病例。
- 刘锦怀
- 关键词:阑尾切除术阑尾病变阑尾炎诊断阑尾肿瘤现代观月经周期
- 老年人和青年人胃癌的特点对比分析
- 1998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与青年人胃癌不同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1981年~1996年住院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1 086例,按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60岁)373例,青年组(≤35岁)5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老年组男:女为3.2:1,青年组为1:1.9;老年组肿瘤位于胃窦部以上占66.5%,青年组肿瘤位于胃窦部多见,占78.8%;老年组中高份化腺癌占62.2%,而青年组中低分化、未分化及粘液腺癌居多,占73.0%;老年组手术切除率为75.5%,青年组为59.6%;老年组5年生存率为49.8%,青年组为15.4%。结论:老年人和青年人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应加以区别对待;但由于青年人胃癌较老年人胃癌发病年龄早,预后更差,应引起重视。
- 谭卫民李升平刘宏杰刘锦怀
- 关键词:老年人青年人胃癌
- 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多器官衰竭原因初探
- 1997年
- 本院近年来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恶性梗阻性黄疽75例,围手术期内死亡15例(手术当天至出院的期间),均与发生多器官衰竭有关,本文拟对引起多器官衰竭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性53例,女性22例,年龄42~84岁(60岁以上60例),发现黄疸时间2周以内40例,4周以内25例,8周以上lO例;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外胆道、胰腺占位性病变;血液生化检查符合梗阻性黄疸;手术所见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胆道、胰腺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包括根治性切除术20例,单纯内引流术35例、外引流术15例、剖腹探查术5例。
- 胡石奇周发水刘锦怀
-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多器官衰竭根治性切除术外引流术剖腹探查术
- 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1997年
- 脾脏肿瘤较罕见,以往文献报道不多,现代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使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了解及诊断水平逐步提高,借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在手术治疗前及时确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脾脏肿瘤病人,就其诊断和治疗问题予以诊断。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7~56岁,平均35岁,病程2周至4年不等,就诊主诉包括上腹部不适,腹块(脾脏肿大)15例,贫血、发热、消瘦2例,健康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3例,既往无病史,无疟疾史及血吸虫病史。
- 胡石奇刘锦怀
- 关键词:脾脏肿瘤脾脏占位性病变脾切除术手术方式脾脏肿大B超检查
- 34例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大肠癌病例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回顾716例大肠癌,发现多原发性恶性肿瘤34例,占4.75%。同时癌11例(1.5%)。均为2处癌。异时癌23例(3.2%),其中2次癌19例,3次癌4例,第3次癌发生的间隔时间(平均3年10个月)较第2次癌出现的间隔时间(平均5年9个月)为短。大肠多原发癌17例(2.4%),其中同时癌7例(1%),异时癌10例(1.4%),大肠+肠外多原发癌18例(2.5%)。有腺瘤样息肉者12例(35%),其中大肠组8例(47%),大肠+肠外组4例(22%)。本病易漏、误诊、主要原因是概念淡漠,缺乏系统认识。68%的病人能得到手术根治。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56%、40%(2例)。
- 夏金堂刘锦怀刘明重李喻元
- 关键词:多原发癌大肠癌
- 大肠癌病人手术前后两项免疫指标的动态研究被引量:6
- 1995年
- 对35例大肠癌病人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病人术前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sIL-2R明显高于正常人。术后大肠癌病人免疫功能呈现一个暂时性抑制到逐渐恢复的过程。临床未复发组的免疫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明显高于复发组。而复发组免疫功能持续低下。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变化与大肠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 廖军陈蕃邓倩仪李升平刘锦怀谭卫民
- 关键词:大肠癌NK细胞活性SIL-2R
- 胰腺结石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1997年
- 胰腺结石临床上少见,常与慢性胰腺炎有关。近年来慢性胰腺炎的增加,使胰腺结石的发病率亦上升。本文整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例胰腺结石的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胰腺结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进行讨论。
- 胡石奇李颖刘锦怀
- 关键词:胰腺结石慢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