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芳
- 作品数:134 被引量:18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一种测量海面高和洋流速度的双波束SAR系统及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海面高和洋流速度的双波束SAR系统及其方法,包括三套相同的X波段天线Xa、Xb和Xc、三套X波段接收机、一套数字单机、一套基准源、一套激励源、一套内定标器、两套伺服、两套波控机、两套位置与姿态测量装置...
- 赵浩浩葛仕奇刘爱芳陈刚王雅楠徐辉
- 一种分布式InSAR系统的相位同步实现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InSAR系统的相位同步实现方法及装置,通过构建独立的相位同步脉冲信号发射和接收硬件通道,设计相位同步与成像一体化工作时序,实现PRF级相位同步脉冲信号对传和采样接收,相比于传统的连续波对传相位同步和...
- 刘爱芳 张诺贝来驰攀 赵毅轩 姬亚龙
- 雷达天线内定标网高精度实时动态测试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达天线内定标网的高精度实时动态测试方法,通过反射法进行雷达的内定标网或者电缆的高精度幅度相位变化实时测试;通过在天线阵面中增加状态开关切换置反射端进行电磁反射;通过定标开关实现相控阵天线多个内定标网之间的...
- 孙红兵李锐虞舜华林幼权刘爱芳
- 基于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的高速运动目标逆合成孔径雷达距离像补偿被引量:6
- 2004年
- 本文分析了高速运动目标的逆合成孔径雷达 (ISAR)回波信号模型 ,讨论了目标高速运动特征对ISAR信号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速运动特征会导致目标一维距离像的畸变和二维像的模糊。因此 ,必须对高速运动目标的距离像进行有效的补偿以消除距离像的畸变。针对高速运动目标的ISAR回波信号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匹配傅里叶变换 (DMFT)的高速运动目标距离像补偿算法。该算法采用DMFT谱包络最小Shannon熵准则进行参数估计 ,可解决幅度最大准则下参数估计性能恶化的问题。
- 刘爱芳朱晓华陆锦辉刘中
- 关键词:距离像ISAR匹配傅里叶变换逆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
- 一种天基对空MDV的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
- 本发明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基对空MDV的测试方法及电子设备。此方法通过获取待测目标的点航迹信息、待测目标的径向速度随时间变化信息,在获取到的每个航迹点的径向速度中,选取绝对值最小的径向速度作为MDV。由于待...
- 刘爱芳张永贺徐一凡黄祖镇陈国忠何东元
- 一种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条带模式的实现方法、系统及介质
- 本发明属于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布式InSAR大双基角条带模式的实现方法、系统及介质。本发明通过构建双基SAR成像几何模型、构建双基SAR回波模型、时间同步控制、波束同步控制、斜视回波数据处理,使得分布式InSA...
- 黄佳伟刘爱芳刘洪斌 吴远波李锐齐锋
- 一种基于定标链路的捷变发射波束快速测试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定标链路的捷变发射波束快速测试方法。本发明依托天基雷达内定标链路特性,建立一套幅相高精度内定标网络,采用内定标‑天线的耦合口与接收机接收口单独级联的方式,将波束捷变信号直接送给接收机,直接获得捷变发射...
- 刘爱芳姬亚龙黄祖镇徐一凡朱富国洪雨
- 联合探测先验信息的天基对空机动目标ISAR成像方法及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探测先验信息的天基对空机动目标ISAR成像方法及设备,属于雷达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利用窄带探测雷达对包含目标的空中区域进行搜索,获得窄带探测点航迹信息及目标运动参数;雷达转为宽带成像模式,基于目标...
- 黄祖镇蔡津剑刘爱芳林幼权罗斯瑜
- 一种改进的高分辨雷达随机脉冲串检测方法被引量:3
- 2007年
- 由于高分辨雷达的分辨率远小于目标尺寸,使得目标呈多散射中心,回波能量沿时间分布,从而降低了峰值幅度,增加了目标检测难度。因此文中基于一维距离像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分辨雷达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将一维距离像看作随机脉冲串,利用一维像强散射点的位置信息和幅度信息联合进行检测,自适应地估计目标一维距离像长度,提高了高分辨雷达检测性能。
- 邢雷刘爱芳左群声
- 关键词:高分辨雷达目标检测匹配滤波一维距离像
- 美国空间攻防体系发展与能力研究被引量:20
- 2018年
- 介绍了美国在空间态势感知、空间攻击和空间防御3个领域的空间攻防发展情况,其中包括天基监视系统(SBSS)、地球同步轨道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轨道快车(Orbit Express)、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机器人服务项目(RSGS)等重点装备。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空间攻防体系的发展思路与能力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空间态势感知是空间攻防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天地一体化的发展思路获取全空间高精度实时态势感知信息;在空间攻击方面,采用感知/攻击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实现最佳费效比;在空间防御方面,全面推进可重组模块化及高弹性卫星载荷研制,同时大力发展在轨修复与操作技术,以实现受损卫星快速恢复的能力。
- 李青刘爱芳王永梅郭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