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民

作品数:90 被引量:484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造山带
  • 13篇喜马拉雅造山...
  • 11篇杂岩
  • 11篇变质
  • 10篇变质核
  • 10篇变质核杂岩
  • 9篇盆地
  • 8篇地质
  • 8篇新生代
  • 8篇干热岩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中段
  • 7篇年代学
  • 7篇青藏高原
  • 6篇滇东北
  • 6篇东昆仑
  • 6篇断层
  • 5篇地热资源
  • 5篇青藏

机构

  • 85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6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人民武装...
  • 4篇江苏省地质调...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长江三峡勘测...
  • 2篇山西省第一水...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长江三峡勘测...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89篇刘德民
  • 37篇李德威
  • 14篇蔡雄飞
  • 14篇袁晏明
  • 9篇王国灿
  • 8篇谢德凡
  • 7篇廖群安
  • 6篇杨巍然
  • 6篇管彦武
  • 4篇曹树钊
  • 4篇张雄华
  • 4篇易顺华
  • 4篇李华亮
  • 4篇罗文行
  • 3篇秦雅东
  • 3篇王岸
  • 3篇汪校锋
  • 3篇罗中杰
  • 3篇陈斌
  • 3篇关俊朋

传媒

  • 11篇地学前缘
  • 8篇吉林大学学报...
  • 8篇地球科学(中...
  • 4篇中国地质
  • 4篇海洋地质动态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地质学报
  • 3篇地层学杂志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现代地质
  • 2篇地质找矿论丛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2篇地质科技通报
  • 2篇第三届全国沉...
  • 2篇第五届构造地...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黄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论评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北耿集-板桥地区新元古代变火山岩系地层归属——来自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的证据
2024年
扬子克拉通北缘、鄂北枣阳市耿集-板桥地区震旦系—奥陶系中相间出露两套变火山岩系,其地层归属存在武当群和花山群的争议且长期缺乏深入研究。耿集-板桥地区野外调查、变火山岩系LA-ICPMS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耿集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为浅灰色、灰白色变酸性含砾晶屑岩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粉砂岩,与打鼓石群硅质条带叠层石白云岩共生,其中变酸性晶屑凝灰岩锆石年龄为821.7 Ma、ε_(Hf)(t)值为-2.44~9.70,其可能是扬子克拉通前南华纪基底青白口系花山群组成部分;板桥地区变火山岩系主要由灰白色变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火山凝灰岩、酸性火山岩、粉砂岩组成,内部发育大量基性侵入岩,其中变酸性火山岩锆石年龄为741.2 Ma,ε_(Hf)(t)值为4.62~9.56,其应归属为南秦岭造山带南华系武当群,可能是印支期逆冲到扬子克拉通盖层上的残块。
苑东洋石威刘德民黄天统徐龙生陈超孔令耀
关键词:新元古代武当群锆石U-PB测年LU-HF同位素
滇东北会泽地区南红玛瑙产出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主要产于上三叠统飞仙关组的中上部砾岩层、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砾岩层以及晚二叠世峨眉山组杏仁状玄武岩中。玛瑙新鲜面多为红色、浅红色及灰白色;呈椭球状或扁球状分布于砾岩之中,分布不均匀,局部富集;玛瑙砾石大小不一,玛瑙粒径多集中在0.5~5cm,偶见大于6cm。会泽地区的南红玛瑙矿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1)晚二叠世时期,玄武质火山岩(P_3e)中的含硅质热液在晚期充填于玄武岩气孔或裂隙中,经过(快速)冷却形成隐晶质石英或晶质石英集合体——玛瑙,即原生玛瑙;2)晚二叠世晚期的华力西运动和印支运动早期的地壳继续隆升,使得含玛瑙玄武岩遭受风化-剥蚀作用,两次剥离出来的玛瑙单体经流水搬运作用及河湖相沉积作用,形成宣威组(P_3x)、飞仙关组(T_1f)含玛瑙砾石层——沉积砾岩型玛瑙矿产;3)近-现代地质作用,使得二叠纪玄武岩气孔中原生玛瑙和宣威组、飞仙关组沉积砾岩层中的次生玛瑙砾石,再次受到风化-剥蚀作用,玛瑙砾石经流水搬运至现代河流或湖泊中,形成次生玛瑙砂矿。
刘德民吕晓春黄锦山邵俊琦李致伟程炎勋
关键词:滇东北
巴颜喀拉山群上部遗迹化石与岩性、水流的关系
巴颜喀拉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浊积盆地。区内巴颜喀拉山群为一大套既具有浅变质岩系特点,又保留沉积岩的原有沉积构造特征的成层有序地层。该套地层中过去很少报道有遗迹化石。根据构造与沉积的特征,可以划分5个组:1组为含砾杂砂岩与变...
蔡雄飞刘德民袁晏明王国灿
文献传递
滇中地区昆阳群物源及构造环境被引量:17
2016年
昆阳群的形成时代、沉积环境、源岩性质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查明滇中地区昆阳群的物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文章在分析昆阳群沉积组合和沉积相的基础上,对昆阳群3件变质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对昆阳群20件极低级变质碎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从昆阳群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和美党组中分别获得了最年轻的谐和年龄为984.0 Ma、945.0 Ma和954.0 Ma;碎屑锆石年龄峰谱显示,在1.0 Ga、1.35Ga、1.73 Ga和2.44 Ga出现了统计峰值,其年龄主要集中在1.73 Ga和1.35 Ga。表明昆阳群源区主要经历了1.0 Ga、1.35 Ga、1.73 Ga和2.44 Ga的构造热事件,资料显示扬子地块西南缘出露的大红山群形成时代为1.7 Ga,格林威尔期的构造热事件时期为1.0~1.3 Ga。此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昆阳群源岩主要是形成于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石英质旋回沉积、长英质岩石和少量镁铁质岩石。在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0.95~1.0 Ga),Rodinia超大陆形成阶段,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弧后前陆盆地中形成昆阳群的沉积组合,物源主要来自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大红山群和格林威尔期岛弧的岩石。
纪星星周诗陈棋刘德民李德威
关键词:昆阳群碎屑锆石地球化学构造环境
西藏冈底斯南缘中新世含矿斑岩源区组成与成因被引量:7
2014年
青藏高原南部中新世下地壳流动是当前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关键科学问题是下地壳的流动方向。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冲江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4.9~14.8 Ma,朱诺斑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5.3~14.9 Ma。含矿埃达克质斑岩的特征如下:Si O2含量67.72%~74.49%,K2O含量2.85%~5.98%,Sr含量93~804μg/g,高Sr/Y(16~139)、(La/Yb)N(21~43)比值,Eu/Eu*值为0.6~0.91。冲江岩体锆石εHf(t)值为1.2~5.1,朱诺岩体锆石εHf(t)值为–6.9~–0.1,他们与徐旺春等报道的镁铁质麻粒岩的锆石Hf值(–2.5~4.8)具有很好的叠合性,暗示镁铁质麻粒岩(印度镁铁质下地壳)可以作为他们的岩浆源区。此外,Sr-Nd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拉萨地块两个端元混合的特征,Pb同位素表现出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喜马拉雅富集陆壳端元的特征。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的岩浆源区物质组成包括:拉萨陆壳、印度陆壳、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地幔成分),表现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特征,暗示青藏高原南部由南向北的下地壳流动方向。
高成李德威刘德民罗文行冯旻譞李华亮
关键词:冈底斯部分熔融
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潜力评价被引量:9
2020年
为了对广西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成热条件及其潜力进行评价,利用广西航磁勘查数据,采用Parker-Oldenburg法反演计算了居里面深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大地热流密度值和不同埋深地温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现有测温资料吻合,合浦盆地内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具有干热岩资源成生条件。结合合浦盆地内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和油气钻孔资料,分析了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的储层和盖层条件。初步圈出2个位于西场凹陷和常乐凹陷的干热岩勘查靶区C1和C2,面积分别为167.10和72.90km^2,干热岩资源量分别为182.48×10^15、77.59×10^15 J。按20%的采收率,合浦盆地干热岩资源量可开采量为52.01×10^15 J,折合标准煤177.48×10^4 t,占2018年广西全区能源生产总量3756.69×10^4 t标准煤的4.72%。在资源量评价基础上,可优先考虑位于合浦盆地西场凹陷的C1靶区开展进一步的勘探工作。
康志强张起钻管彦武冯波袁金福孙明行刘德民王新宇杨志强陆济璞张勤军冯民豪
关键词:干热岩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更新世地震事件层年龄测定及意义被引量:1
2017年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纪以来受昆仑山断裂活动影响,地震活动强烈,发育一系列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主要包括:负荷构造、火焰构造、球—枕状构造、地震角砾、震裂缝、层内震褶曲和同沉积微断层等。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剖面、点上解剖和样品测试分析,初步认为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分别于1.8—1.2Ma、0.8Ma、0.15Ma发生过3次强烈构造活动,这些事件均伴随强烈的古地震活动,作为这些隆升事件的沉积和构造响应,盆地更新统中形成了一系列典型软沉积物变形以及相关的震积构造,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板内不均匀隆升过程及其隆升构造—地震—沉积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朱萌李德威李书刘德民罗文行
关键词:震积岩古地震更新统青藏高原隆升
滇东北会泽地区铁胆石产出特征及成因分析
2018年
铁胆石是极具观赏价值的玩石新宠,在中国仅有滇东北会泽县驾车乡等少数地方产出。驾车乡的铁胆石产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炭质页岩、炭质泥质粉砂岩中。其实质为富含黄铁矿晶体的碳酸盐岩结核体,在围岩中分布极不均匀,多呈黑色、灰黑色中带浅铜黄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具有沉积层理及定向排列特征,主要成分为黄铁矿、方解石、白云石以及泥质、碳酸质胶结物。铁胆石形成于水体较深、水动力较弱的还原环境,经历元素富集、黄铁矿形成,岩石固结、结核体形成以及差异风化、铁胆石显露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在较深海水、热液和生物作用参与下,形成了较坚硬固结的原生铁胆石;后一阶段经差异性风化剥蚀和搬运而形成次生铁胆石。
刘德民浦正义黄锦山邵俊琦程炎勋李致伟
关键词:滇东北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动力机制及其远程效应被引量:3
2024年
作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以来的地球节律构造事件中最典型、最显著的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其构造地貌特征及其重要性,内部单元组成,构造演化历程及动力机制,以及对周边盆地乃至整个中国大陆的影响及远程效应至今一直是学术关注的焦点。本文重新圈定了青藏高原构造地貌范围,确立了其在全球构造中的地位。青藏高原的远程效应向南北两侧延伸,北到北冰洋,南到太平洋,总体上围绕东经105°经线穿越了整个亚洲大陆,本文采用东经105°所在经线大圆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该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青藏高原处于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南北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的交汇处,其内部的帕米尔高原更是区域构造的中流砥柱。青藏高原起源于帕米尔高原,它是一个印支期的热穹窿,晚期转化出一条直径200 km的异常重力柱,垂直下沉至600 km,构成一个垂向上的挤压-伸展构造,完成于白垩纪。以它为中心向东西扩展,东边三条、西边一条水平方向挤压-伸展构造。喜山期它还遭受到岩体的侵入,白垩系基本上未变形。古近纪,印度陆块与亚洲陆块碰撞,形成先压后升的雄伟的喜马拉雅造山带。以它为中心向北扩展,第四纪3个地幔枝上升,导致整个青藏高原上升。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机制模型:早期表现为地质体在垂向上的离心运动和在水平上的伸展运动;后期是以挤压为主的阶段,表现为地质体在垂向上的向心运动和水平上的挤压运动。从驱动力的角度,早期以热能为主驱动力,后期以重力势能为主驱动力。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形成演化是欧亚陆块新生代最令人瞩目的地质事件,其直接影响到岩石圈浅部及地壳表层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地形地貌、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产生了具有举足轻重的近区及远程效应。3个远程
刘德民王杰姜淮赵悦郭铁鹰郭铁鹰
关键词: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地热能动力机制
甘肃北山牛圈子地区基性岩墙群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获得甘肃北山牛圈子地区辉绿岩中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13.6±3.3)Ma(MSWD=0.61),为晚石炭世,代表岩墙侵位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具高Mg、贫K,P和Ti,富集不相容元素,亏损相容元素,Nb,Ta明显亏损等特点,具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特征。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其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晚石炭世牛圈子地区处于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通过对比天山和本地区岩体的主微量和稀土元素认为,其可能是晚石炭世天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为晚石炭世塔里木地幔柱作用的产物。
齐琦王永和余吉远刘德民过磊计波冯旻譞杨建国王磊
关键词:甘肃北山大火成岩省岩墙群LA-ICP-MS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