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生
- 作品数:56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急性白血病15例
- 王华刘安生高文瑾
- 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瘤2017方案治疗儿童伯基特淋巴瘤中期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BL)的临床特点, 总结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成熟B细胞淋巴瘤2017方案(CNCL-B-NHL-2017)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儿童淋巴瘤协作组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36例年龄≤18岁BL患儿临床资料, 均按照CNCL-B-NHL-2017方案分层治疗。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特点, 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 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436例患儿发病年龄6.0(4.0, 9.0)岁, 男368例(84.4%)、女68例(15.6%)。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4例(0.9%)、30例(6.9%)、217例(49.8%)、185例(42.4%), 危险度A、B1、B2、C1、C2组分别为1例(0.2%)、46例(10.6%)、19例(4.4%)、285例(65.4%)、85例(19.5%)。全组患儿中63例(14.4%)单纯化疗, 373例(85.6%)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21例(4.8%)治疗中进展, 3例(0.7%)复发, 13例(3.0%)治疗相关死亡。随访时间24.0(13.0, 35.0)个月, 全组患儿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90.9±1.4)%, A、B1、B2、C1、C2组2年EFS分别为100.0%、100.0%、(94.7±5.1)%、(90.7±1.7)%、(85.9±4.0)%, A、B1、B2组整体高于C1组(χ^(2)=4.16, P=0.041)和C2组(χ^(2)=7.21, P=0.007)。单纯化疗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2年EFS分别为(79.3±5.1)%、(92.9±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 P<0.001)。临床分期Ⅳ期(包括白血病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正常值4倍、中期评估有瘤灶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R=1.38、1.23、8.52, 95%CI 1.05~1.82、1.05~1.43、3.96~18.30)。结论 CNCL-B-NHL-2017方案对儿童BL疗效显著, 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 张梦吴攀段彦龙金玲杨菁黄爽刘英胡波翟晓文王宏胜富洋李府杨晓梅刘安生秦爽袁晓军董玉双刘炜周建文张乐萍贾月萍汪俭屈丽君戴云鹏管国涛孙立荣姜健刘嵘金润铭王柱军王西阁张宝玺陈开澜庄树铨张静周春菊高子芬郑敏翠张永红
- 关键词:伯基特淋巴瘤儿童
- 小儿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36例进行分析,结果多数起病急骤(24例);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者多(1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苍白、黄疸、尿深黄、肝脾肿大;外周血象示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升高;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31例,红系以中、晚幼红居多,可见巨幼样变及分裂象,粒红比例倒置。胆红素增高32例,以间接胆红素为主;Coomb试验阳性率为56.23%,其中以温型抗体者多见,激素治疗见效快。温冷双抗体者治疗效果差,病程迁延,易复发。Coomb试验是否阳性与临床病情、预后、年龄无关。本组病例曾动态观察1例患儿Coomb试验,入院时滴度为2068,6个月时为512,18个月时为256,24个月时为128,但无任何临床表现,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均在正常范围,提示AI-HA易复发原因可能与抗体消失慢有关。本组有4例患儿激素治疗不满2周,Hb<90g/L,网织红细胞>0.05,提示近期效果与激素治疗时间长短有关。输洗涤红细胞者贫血纠正快,输全血者效果慢,单用激素治疗无效者可加用丙种球蛋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防治感染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 庞菊萍刘安生文金全
-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因儿童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
- 王华高文瑾刘安生
- 一种血液肿瘤患者脑脊液定位式抽取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肿瘤患者脑脊液定位式抽取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定位组件、卡座、固定座、第一齿条、固定座、充吸泵、夹持罩、夹持气垫、第二齿条、调节套、第三齿条、防护罩、杀菌罩、定位套、杀菌垫,首先由固定组件和夹...
- 傅蔷王华刘安生
- 文献传递
-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清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 陈艳妮苏德成张凤翔庞菊萍刘安生孙熠王赛娟
- 一氧化氮是一种内皮松弛因子,可使血管扩张,且对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肿瘤坏死因子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当它浓度高于正常时,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引起组织器官损伤,二者对炎症和免疫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该研究以应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过敏性紫癜
- 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专用摇匀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血液内科骨髓采集专用摇匀装置,所述的电机固设于固定座内部上端左侧,所述的转动架固设于电机左侧,所述的套筒固设于转动架左侧底端,所述的上顶杆固设于套筒内部中端,所述的放置瓶放置于套筒内部上端,且所述的放...
- 傅蔷史纪元王华刘安生
- 文献传递
- 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411例中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抑制物产生及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国内血友病A患者接受第3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FⅧ)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产生和相关安全性情况。方法:对411例重型和中型血友病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1例血友病A患者均为男性,46例仅接受百因止治疗,包括18例既往未接受过FⅧ治疗(PUP)和28例既往接受过FⅧ治疗(PTP);365例接受百因止与其他FⅧ制剂治疗,包括9例PUP和356例PTP。411例患者中13例(3.2%)报告了抑制物产生阳性,包括27例PUP中的3例(11.1%)和384例PTP中的10例(2.6%)。在365例接受百因止与其他FⅧ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7例(1.9%)、36例(9.9%)和11(3.0%)报告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和丙肝表面抗体阳性,同时有9例(2.5%)和1例(0.3%)报告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在46例仅接受百因止治疗的患者中,未见病毒学阳性结果。结论:中国血友病A患者接受百因止替代治疗总体安全且耐受性良好,抑制物发生率较低。
- 王诗轩孙竞李长钢周荣富裘哲君张心声周郁鸿胡群方拥军杜欣王思力李晓静洪珞珈曾小菁雷平冲程淑琴马军刘安生薛峰杨仁池
- 关键词:血友病A抑制物
- rHuTPO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uTPO)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小儿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72例ITP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rHuTPO注射液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免疫球蛋白A(PAIgA)、免疫球蛋白G(PAIgG)、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并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7 d和14 d的PLT水平分别为(109.07±10.82)×10^(9)/L、(145.86±15.78)×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01±10.73)×10^(9)/L、(138.57±13.62)×10^(9)/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AIgA、PAIgG、PAIgM水平分别为(7.05±1.34)ng/10^(7)PA、(50.26±12.39)ng/10^(7)PA、(7.03±1.26)ng/10^(7)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1.70)ng/10^(7)PA、(75.92±16.01)ng/10^(7)PA、(10.36±3.27)ng/10^(7)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略高于对照组的13.8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序贯泼尼松联合rHuTPO注射液辅助治疗ITP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计数,提高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赵婷刘安生王华高文瑾傅蔷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地塞米松泼尼松
- 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时两种水化、碱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进一步降低大剂量甲氨喋呤(HD-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时的毒副作用。方法 通过在HD-MTX治疗时应用两种不同的水化、碱化方法,观察其尿酸碱反应(pH值)、MTX的血清浓度、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 (1)尿pH值的检测结果:A组共检测456例次,其中pH值<7为28例次,检出率为6.14%。B组共检测672例次,其中pH值<7为18例次,检出率为2.68%。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323,P<0.01)。(2)≥Ⅲ级毒副作用的发生率:A组:19例患儿共30例次,占29.7%。B组:28例患儿共16例次,占14.29%。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7.445,P<0.01)。(3)两组在用HD-MTX开始后44 h、68 h时MTX浓度异常者分别为7例次、5例次和5例次、2例次,两者相比较有差异(X244h=4.165,X268h=5.245,P<0.05)。(4)两组结果:A组:随访13-24个月,平均18.54±3.28月,13例(68.42%)处于完全缓解中且无髓处白血病的发生,复发4例,死亡1例,失访1例。B组:随访13-25个月,平均19.05±3.40月,22例(78.57%)处于完全缓解中且无髓外白血病的发生,失访1例,复发4例,1例因BUN升高改用HD-Ara-C。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613,P<0.01)。结论 B组碱化、水化方法优于A组方法。
- 刘安生庞菊萍饶强
- 关键词:MTX大剂量甲氨喋呤急性白血病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