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运筹与控制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然科学总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AQM有多类数据流输入的多服务台节点模型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区分各类数据流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容量有限、多优先级、多服务台排队系统的AQM管理模型,该模型假定到达过程为泊松过程,服务台处理任一类数据包的时间是相同的.通过分析该模型的总体性能,推导出了系统的平均队长、响应时间、丢包率、吞吐量和平均等待时间.最后的数值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服务台个数和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 黎锁平何志鹏刘存明
- 关键词:随机早期检测多优先级拥塞控制
- 基于噪声信道的ARQ系统时延性能及最小滑动窗口控制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基于噪声干扰信道(包括正向链路和反馈链路),并考虑到达信息包的随机拆分、滑动窗口长度、分组长度以及数据链路上的传播时延等影响因素,建立了传输分组批到达情况下链路层上退回N步ARQ系统(GBN-ARQ)和选择重发式ARQ系统(SR-ARQ)的M^([X])/G/1排队时延模型.求得了两系统时延以及归一化的最大吞吐量的表达式.进而获得了在既定系统传输条件下确定最小滑动窗口长度、实施窗口控制的模型和方法.仿真表明,通过自适应地改变滑动窗口长度可以降低GBN-ARQ系统的时延,提高其传输效率,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GBN-ARQ代替SR-ARQ而避免后者较高的系统实现复杂度.
- 黎锁平刘存明
- 无线通信链路自动请求重传协议研究及排队性能分析
- 本文研究的内容为无线通信网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链路层重要差错控制技术--自动请求重传(ARQ)协议的时延性能。作为重要的差错控制技术,基本ARQ系统其主要的缺点是随着信道错误率的增加(如在卫星通信链路),特别是随着重传周期...
- 刘存明
- 关键词:时延性能
- 文献传递
- 基于噪声信道的三种单模式GBN-ARQ系统时延性能分析与比较被引量:3
- 2008年
- 在考虑发送端到达信息包随机拆分情况和分组长度的影响下,建立分组批到达情况下的自动请求重传GBN-ARQ系统的排队时延模型,给出其时延性能表达式.基于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为一般噪声信道,通过对3种单模式GBN-ARQ系统(SGBN-ARQ,CGBN-ARQ,nGBN-ARQ)的传输时延性能进行解析研究、数值分析和比较,构造一种具有更小平均服务时延的自适应AGBN-ARQ传输机制.该系统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地采用CGBN-ARQ和nGBN-ARQ两种传输模式进行传输,这种自适应机制兼顾了两种传输机制的优点,克服了基本的GBN-ARQ系统随着信道错误率的提高时延迅速增加的缺点,具有较低的系统实现复杂度.
- 刘存明黎锁平
- 带休假的返回n-ARQ系统时延性能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在对返回 n 步自动重传请求协议(返回 n-ARQ)的系统传输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等效服务时延的思想简洁有效地建立了返回 n-ARQ 系统的休假排队模型,求得了该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分组平均等待时延、平均服务时延以及归一化最大吞吐量等的表达式,给出确定最佳滑动窗口长度以及最佳分组长度的理论模型;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分组传输正确率、滑动窗口长度以及分组长度对系统时延的影响,并分析论证了最佳滑动窗口长度以及最佳分组长度的存在性和可确定性及其变动规律.
- 黎锁平刘存明
- 无线数据传输的GBN-ARQ和SR-ARQ系统时延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自动请求重传协议GBN-ARQ和SR-ARQ是无线通信系统中重要的差错控制技术。在研究其传输机制的基础上考虑分组长度、数据链路的传播时延、处理时延以及反馈时延的影响,基于等效服务时延的思想建立了分组长度为m的GBN-ARQ和SR-ARQ系统排队时延模型,求得了两系统的分组平均等待时延和平均服务时延的解析式,也即对两系统实施滑动窗口长度控制的理论模型。由此可以通过检测系统传输环境的改变而自适应的改变窗口长度,实现最佳的系统时延性能以及吞吐量性能。基于该模型的仿真分析又说明了窗口长度以及分组长度的改变对GBN-ARQ系统时延的影响要大于SR-ARQ系统,在理论上证实了SR-ARQ系统发送效率确实优于GBN-ARQ系统。
- 黎锁平刘存明何志鹏
- 关键词:M/G/1排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