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斌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肾癌
  • 2篇肾肿瘤
  • 2篇肿瘤
  • 2篇癌组织
  • 1篇蛋白激酶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室
  • 1篇右室
  • 1篇右室心肌
  • 1篇右室心肌梗塞
  • 1篇右心
  • 1篇右心室
  • 1篇预后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机构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国斌
  • 3篇孔垂泽
  • 1篇刘海波
  • 1篇彭永文
  • 1篇董潇
  • 1篇傅勇
  • 1篇杨悦
  • 1篇曾定尹
  • 1篇单广夷
  • 1篇刘贤奎
  • 1篇张哲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199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纯右室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探讨
1994年
单纯右室心肌梗塞心电图诊断探讨彭永文,傅勇,刘国斌,曾定尹,杨悦(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循环内科)(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内科)关键词心肌梗塞;体表心电图1临床资料单纯右室心肌梗塞(RVI)少见,占心肌梗塞1.7%~2.4%。心肌梗塞定位诊断主要依靠...
彭永文傅勇刘国斌曾定尹杨悦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电图右心室
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90例膀胱癌(观察组)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对照组)中的CDC25B、14-3-3σ蛋白。结果观察组CDC25B蛋白阳性率为54.4%、14-3-3σ蛋白阳性率为72.2%,对照组分别为30.0%、100.0%,两组比较,P均<0.05。CDC25B、14-3-3σ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CDC25B与14-3-3σ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27,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CDC25B蛋白高表达、14-3-3σ蛋白低表达,二者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张哲刘国斌孔垂泽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酸性蛋白蛋白激酶
肾癌组织中mTOR、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其底物激酶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癌组织、正常肾脏组织中m TOR及P70S6K蛋白表达,并观察两者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 TOR蛋白在肾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23±0.125、0.667±0.106,两者比较,P<0.01;P70S6K在肾癌、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08±0.258、0.489±0.21,两者比较,P<0.01。m TOR、P70S6K蛋白阳性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肾癌组织中m TOR与P70S6K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02)。结论肾癌组织中m TOR、P70S6K蛋白表达升高,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刘国斌单广夷孔垂泽
关键词:肾肿瘤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偶发肾癌3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偶发肾癌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复习358例偶发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327例非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在发病年龄、患者性别、肿瘤位置和病理类型方面无明显差别;偶发肾癌与非偶发肾癌相比体积小,病理分期低,5年生存率高。结论B超和CT是发现偶发肾癌的主要方法;影响偶发肾癌的预后因素主要是病理分期。
董潇刘贤奎孔垂泽刘海波刘国斌
关键词:肾肿瘤偶发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