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文
- 作品数:37 被引量:164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拉网绞纲机水下转向装置
- 拉网绞纲机水下转向装置属于水产捕捞机械。它主要由转向轮及其固定架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架是由水平安装于绞纲机机架前端的装有上转向轮的固定轴、安装下转向轮的底盘、以及支撑杆,定位插杆构成,固定轴上位于上转向轮的两侧还各安装有...
- 刘启文张宇飞宓国强宋竞时伍俊
- 文献传递
- 鳙、鲢鱼对交流电连续和断续供电的感电反应被引量:1
- 1983年
- 迄今,国内外学者对于鱼类的感电反应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对不同性质电流的反应的电参数阈值不同,不同种类鱼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例如,在交流电对鱼的感电反应实验中,可以采取两种供电方式;一种是接通电源(较低电压)后缓慢升压连续供电,使鱼感电;另一种是缓慢升压断续供电,使鱼感电。
- 刘启文
- 关键词:鱼类供电方式交流电鳙鱼鲢鱼
- 鱤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 一种鱤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1.采用仿生态的“静流水结合、活饵投喂”的方法强化培育鱤鱼亲本,使4足龄鱤鱼性成熟率达100%;2.通过采取外源激素促熟催产、回流式产卵池流水刺激促产和孵化过程精心管理等技术措施,...
- 宓国强沈土山许谷星黄鲜明顾志敏刘启文朱惠新陈掌林贾永义
- 文献传递
- 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鲌产卵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04年
- 于2004年6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产卵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使用HCG、LRH-A、DOM3种激素组合的4种配伍的催产激素催产,都可获得排卵和产卵,排卵率为81.9%~100%,催产率为54%~100%,但在早期催产中,HCG+LRH-A+DOM的配伍其排卵率和催产率分别比对照组HCG+LRH-A低29.7%和14.5%。小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亲鱼能排卵,但不能自然产卵。产卵池条件下,亲鱼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和催产率,其值均在97.9%以上。
- 顾志敏宓国强黄鲜明刘启文胡廷尖许谷星
- 关键词:排卵率催产率翘嘴红鲌激素组合配伍
- 澳洲淡水养殖珍品——鳕鲈
- 2005年
- 顾志敏刘启文
- 关键词:淡水养殖人工繁殖淡水鱼甲壳动物最适生长温度
- SC-3型扫描式交流电赶鱼装置的研制被引量:1
- 1984年
- 1965年水库“赶、拦、刺、张”联合渔法的研究成功,促进了我国水库中上层鱼类捕捞的发展。但是,联合渔法在目前还存在赶鱼速度慢,使用网具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提高经济效益,近几年来,电赶渔法开始得到重视。
- 刘启文
- 红螯螯虾繁殖习性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0年
- :对红螯螯虾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性成熟的雌虾通常经过生殖蜕皮后交配、产卵 ,受精卵粘附于腹肢的刚毛上 ;在水温 2 8℃左右的条件下 ,幼体孵出约需 39天 。
- 赵云龙孟凡丽陈立侨顾志敏徐谷星刘启文
- 关键词:红螯螯虾交配孵化繁殖习性
- 翘嘴鳜与斑鳜的杂交繁殖方法
- 一种翘嘴鳜与斑鳜的杂交繁殖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骤:一、挑选翘嘴鳜作母本亲鱼和斑鳜作父本亲鱼并进行强化培育;二、采取注射外源激素促熟催产、流水刺激促产、人工干法授精和孵化过程精心管理等技术措施,使亲鱼的催产率达80%以上,受...
- 宓国强许谷星黄鲜明贾永义胡廷尖王雨辰顾志敏刘启文
- 文献传递
-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的研究:Ⅱ.消化系统的发生被引量:9
- 2001年
-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 ,研究了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化系统的发生。红螯螯虾的消化系统由前肠、中肠和后肠 3部分组成 ,前肠和后肠由外胚层形成 ,而中肠源自原肠期由胚胎表面向囊胚内迁移的中内胚层细胞团。前无节幼体期前肠开始发生 ,至后无节幼体期先后形成口道、食道和胃等结构 ;中肠起始于后无节幼体期的次级卵黄锥 ,包括管状中肠和 1对囊状消化腺 -中肠腺 ;后肠端部是前无节幼体期形成的肛道 。
- 孟凡丽赵云龙陈立侨顾志敏徐谷星刘启文
- 关键词:红螯螯虾胚胎发育
- 红螯螯虾的室内人工育苗被引量:29
- 2003年
-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虾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虾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内人工育苗成活率可达60%以上。
- 顾志敏许谷星黄鲜明刘启文宓国强
- 关键词: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越冬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