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依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宋代
  • 1篇党校
  • 1篇党校教育
  • 1篇读史
  • 1篇徐复观
  • 1篇艺术
  • 1篇儒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身份危机
  • 1篇石刻
  • 1篇史评
  • 1篇疏离
  • 1篇书法
  • 1篇书法史
  • 1篇宋代理学

机构

  • 7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刘依平
  • 1篇邓志斌

传媒

  • 2篇吉首大学学报...
  • 2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深圳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历史教学(下...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朝阳岩石刻的书法美学价值——《零陵朝阳岩小史》、《零陵朝阳岩诗辑注》二书读后
2012年
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保存了由唐迄今的一百五十余幅书法作品。其中多幅名家名作,各自呈现出独特的书法美学意蕴,就其整体观之,也标明了时代书风的变迁。故朝阳岩摩崖石刻既是历代书法名家作品的荟萃,也是一部凝固的书法史。
刘依平
关键词:朝阳岩摩崖石刻书法书法史
胡寅和他的《读史管见》
2012年
《读史管见》是胡寅的史论专著,其传世版本大约有四系、六种。该书作为宋代义理化史学的代表作,继承了《春秋》"褒贬书法"和宋代理学的一般观念,采取"以经断史"的方式,对《资治通鉴》以前的历史进行了理学化的评价。其主要内容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礼学、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胡寅对理想君子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期待。
刘依平
关键词:历史评价
《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与宋代理学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大学》经典地位的抬升和确立是宋代理学发展的产物。北宋学者对《大学》的理学化诠释推动了《大学》由礼学研究范式转向理学研究范式,也使得《大学》由经典诠释的边缘迅速进入中心。南宋朱熹最终赋予了《大学》权威性、超越性、完整性、普适性、系统性和唯一性的经典属性,确立了《大学》"四书之首"和"群经之要"的经典地位。《大学》作为宋明理学发展的文献符号,蕴含了宋代理学的整个目标,也表征了理学发展的整个过程。
刘依平
关键词:礼学理学
朱子“新民”诠释的理论意蕴及其内在紧张被引量:1
2009年
朱熹认为古本《大学》首句"在亲民"当作"在新民",并在"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的整体关联中诠释了"新民"的理论意蕴,即以"明明德"为根基、以"止于至善"为意义指向、以政教为手段实现社会整体的归化。若以周文王典范,"新民"则成为道德主体由内而外自我开显的历时性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若以孔子为典范,"新民"则成为主体成德过程中一个受时势限制的偶然性事件,只具备纯粹的外王意义。相互否定的"文王之道"和"孔子之道"在朱注中的并存凸显出高度的内在紧张,并消解了成德的确定性和必然性。
刘依平
关键词:孔子之道
“仁”、“乐”的会通与疏离——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的冲突和建构被引量:1
2010年
仁(道德)与乐(艺术)在其极致处必然会通为本体的"乐"境,是徐复观对儒学艺术精神的基本体认。而他对儒学艺术精神转化与没落的判断,又表明他在事实层面承认了仁、乐关系的疏离。仁、乐关系在本体层面与经验层面的断裂与冲突,源自儒学理想与历史现实的长期冲突,也源自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与其所欲规导的多元现代艺术之间的冲突。儒学艺术精神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成的过程,正在此冲突中不断建构。
刘依平
关键词:艺术徐复观
胡寅的佛学批判与宋代儒学的自我认同
2012年
在宋代儒释文化会通、儒学遭遇身份危机的背景下,胡寅以灵魂不灭、佛性慈悲、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佛学、佛教基本理论为对象,从学理和经验两个方面展开了严正的批判,严格区分了儒学和佛学宇宙论、形神论、心性论、工夫论等理论的根本差异。他的批判上承二程、张载,下启朱熹,呈现出鲜明的理学特点,代表了儒释之间的文化冲突面相,对宋代儒学自我认同的重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依平
关键词:儒学身份危机
高校党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被引量:6
2008年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论述是党对过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总结。
邓志斌刘依平
关键词:党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