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酿酒生物技术及应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轻工技术与工程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响应面法优化浓香型白酒调味方案的分析研究 2023年 调味是白酒生产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对浓香型白酒调味方案进行优化。选取陈香调味酒、窖香调味酒和翻沙调味酒的使用比例为自变量,试验样品与标准样品感官分数的欧氏距离为响应值,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方案,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拟合性好,3种调味酒比例分别为0.023%、0.021%和0.033%时,与标准样品之间的欧氏距离最小。经鉴评,按照该调味配方得到的酒样与标准样品相符,能够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需求。 邵燕 代宇 张宿义 周军 秦辉 刘世龙 郭佳 唐榕 许驰 任云 高紫瑶关键词:浓香型白酒 调味 响应面法 提高发酵母糟活力微生物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以不同方式将酯化酶和己酸菌液应用于传统浓香型白酒发酵。结果表明,酯化酶和己酸菌液的加入可使出酒率提高7%左右,特别是3#窖池,优质品率提高10%以上,增强了浓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 税梁扬 杨艳 张宿义 吴衍庸 宋文江 罗珩 范相巍 杨明永 郑伟 张炼 刘世龙 宋艳关键词:酯化酶 己酸菌液 浓香型白酒 一种可视化快速鉴别白酒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白酒主体香味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是白酒香型风格的"构成要素"。针对白酒的主体香味成分,选择筛选出特异性敏感元件20种,构建5×4比色传感阵列芯片,建立了一种可视化快速鉴别白酒新方法。新阵列芯片检测性能明显优于已报道的通用阵列,可精确识别出不同风味白酒,且能反映出不同白酒中主体香味成分的差异。对15种白酒进行检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对识别的贡献率依次为酯、醛、缩醛类物质(34.5%),酸类物质(19.2%)和乙醇(11.9%)。聚类分析发现同一品牌的白酒能正确归类,不同品牌同种香型白酒能率先聚为一类。各白酒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聚类图上有较好的体现,不同香型白酒间的距离远近与白酒的生产原料、糖化发酵剂、酿造工艺密切相关。 霍丹群 宋春霞 李俊杰 汪治宏 李永娇 周军 刘世龙 侯长军关键词:白酒 香味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基于三元络合反应的高粱中单宁测定新方法 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铁(Ⅲ)可与硫氰酸根离子和单宁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稳定的三元离子络合物的性质,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高粱中单宁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显色剂与单宁反应后溶液颜色变化显著,在575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在优化后的条件下,单宁浓度在0.001~0.06g/L范围内服从朗伯一比耳定律,回归方程为Y=13.664X+0.0389,相关系数R2=0.9993。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95.77%~101.60%范围内,RSD〈1%。以此方法应用于高粱样品中单宁酸含量的测定,与国标检测方法(GBT15686—2008)结果一致。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抗干扰性能力强,测定的结果准确,可应用于高粱中单宁的检测。 周荣灵 周军 刘世龙 张宿义 侯长军 霍丹群关键词:高粱 分光光度法 龙眼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以龙眼果汁为主要原料进行酒精发酵,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初始pH、初始糖度、SO2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选取酒精度(20℃)和总香味物质含量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糖度28.5%,初始pH3.96,SO2添加量58.8mg/L最优条件下,得到最大酒精度(20℃)和总香味物质含量分别为15.17°和2.322g/L,接近于理论预测值为15.28°和2.329g/L,表明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工艺参数准确,对工艺设计和生产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宋兴兴 张宿义 冯丹 李琼 周军 刘世龙 侯长军 霍丹群关键词:龙眼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浓香型白酒翻沙糟发酵过程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在浓香型白酒翻沙糟的发酵过程中,跟踪糟醅温度,对糟醅定期取样进行常规理化和微生物分析,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揭示了浓香型白酒翻沙糟发酵过程中各理化指标、微生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糟醅的酒精含量并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由多种因素协调作用决定的,其中,水分、还原糖以及淀粉含量对其影响较大。 刘义会 张宿义 税梁扬 蔡小波 郑伟 宋艳 刘世龙关键词:微生物 低氘白酒对人体心率变异性和自主神经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连续8 d急性摄入不同剂量自制酒精饮料、传统白酒和低氘白酒对人体心率变异性(HRV)和自主神经调控作用。方法 11例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体质量(64.7±4.5)kg,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3.7岁。分为7个试验组,①本底(对照)(CK组),不饮用任何含酒精饮品;②低剂量酒精(A-L组),每天饮用50 m L 52度自制酒精+200 m L普通饮用水;③高剂量酒精(A-H组),每天饮用100 m L 52度自制酒精+200 m L普通饮用水;④低剂量白酒(L-L组),每天饮用50 m L52度泸州老窖特曲+200 m L普通饮用水;⑤高剂量白酒(L-H组),每天饮用100 m L 52度泸州老窖特曲+200 m L普通饮用水;⑥低剂量低氘白酒(DDL-L组),每天饮用50 m L 52度泸州老窖特曲+200 m L低氘水;⑦高剂量低氘白酒(DDL-H组),每天饮用100 m L 52度泸州老窖特曲+200 m L低氘水。连续8 d。用心动周期信号(HPS)分析系统检测饮酒半小时后受试者的HRV,以评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结果饮用自制酒精饮料和传统白酒使自主神经的交感神经活性及迷走神经活性变化,以交感神经活性升高最为突出活性。饮用低氘白酒后未见有交感和迷走神经活性的明显变化,即HRV的波动。结论相对于自制酒精饮料和传统白酒,低氘白酒能使人体自主神经协调和平衡性维持在较高水平。 夏红蕾 石路 沈才洪 刘洪涛 周军 曾娜 刘世龙 李云辉 丛峰松关键词:心率变异性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21 2013年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有机磷为代表的农药的大量使用,在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如何进行快速高效的农药残留检测是当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基于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在该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总结了现阶段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不足与发展方向,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李俊杰 侯长军 霍丹群 杨眉 刘世龙 刘世龙 付琛娜 邱登荣关键词:有机磷农药 食品安全 生物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浓香型基酒降度后贮存过程中酒体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对酒样进行降度后贮存,同时跟踪检测酒样中各成分的变化情况,探索创新过滤工艺。 王飞 张宿义 周健 郑伟 刘世龙 宋艳 李云辉关键词:降度 香味物质 浓香型白酒絮状悬浮物富集分离方法的探讨 2014年 通过对浓香型白酒絮状悬浮物物理性质系统分析,得出有效的富集分离方法。在20~25℃环境下,静止25~35 d絮状悬浮物量多,且稳定,利用加长针管最大限度吸取酒液,得到量多且稳定的絮状悬浮物,便于分析主成分,为预防白酒出现絮状悬浮物提供技术支撑。 刘世龙 张宿义 周军 代宇 李云辉 郑伟 张炼 罗明 郭佳关键词:浓香型白酒 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