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东如

作品数:41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地质
  • 6篇地层
  • 6篇盆地
  • 5篇造山带
  • 5篇同位素
  • 5篇年代学
  • 5篇合肥盆地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意义
  • 4篇断裂带
  • 4篇推覆
  • 4篇区域地质
  • 4篇裂带
  • 3篇地层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同位素年代
  • 3篇同位素年代学
  • 3篇推覆构造
  • 3篇逆冲

机构

  • 41篇安徽省地质调...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西北大学
  • 3篇山东省鲁南地...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安徽省公益性...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作者

  • 41篇储东如
  • 16篇江来利
  • 9篇刘家云
  • 7篇吴跃东
  • 7篇吴维平
  • 7篇王朝
  • 6篇汪德华
  • 5篇吴维平
  • 5篇童劲松
  • 5篇陆小三
  • 4篇吴海权
  • 4篇徐锦龙
  • 4篇杜森官
  • 4篇宋明水
  • 4篇李学田
  • 4篇张勇
  • 3篇夏军
  • 3篇徐春华
  • 3篇刘贻灿
  • 3篇周存亭

传媒

  • 8篇安徽地质
  • 4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层学杂志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上海地质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 1篇华东地质
  • 1篇2004年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淮阳东缘新元古代花岗质侵入体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北淮阳构造带东缘广泛出露新元古代变形花岗质岩体,其岩石成因对于认识北淮阳构造带的岩浆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出露于万佛湖北侧的变形花岗质岩体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旨在查明其成岩时代和成因类型。结果表明,岩体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778 Ma,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A/CNK=0.98~1.21,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为泥岩及砂岩。根据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岩体应为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与大别地块碰撞产物。
张晋喆沈仕豪储东如陆小三管后春刘家云
关键词:年代学S型花岗岩
皖南地区汤口断裂带磁组构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断裂带的区域构造应力特征是研究其活动性的重要依据。在应变指示较少的地区,磁组构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的有效手段。在安徽1∶5万后山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汤口断裂带进行系统的岩石磁组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沉积地层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岩石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形"为主,显示其在原生沉积组构的基础上叠加了弱变形组构。磁化率椭球体的最大轴Kmax沿NEE-SWW向、最小轴Kmin沿NNWSEE向,反映汤口断裂带晚期受NNW-SEE向的挤压应力,兼较弱的NEE-SWW向拉张应力作用,说明喜山期汤口断裂带为近EW向正断拉张,兼具左行平移,时限为中新世—早更新世。
王朝储东如李阳张赞赞吴雪峰
关键词:磁组构特征构造应力磁性矿物
从断层擦痕反演的郯庐断裂带南段合肥盆地白垩纪构造应力场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通过断层擦痕应力场反演方法,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合肥盆地白垩纪伸展活动进行了详细研究,厘清了郯庐断裂带南段合肥盆地白垩纪拉伸方向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从早白垩世早-中期、晚期到晚白垩世,拉伸方向由NWW-SEE向、NW-SE向到近SN向转变,具顺时针旋转特征。与西太平洋区大洋板块运动方向对比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南段合肥盆地白垩纪伸展活动发生在弧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下,拉伸方向的演变可能是西太平洋区大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结果。
邓佳良储东如王翔汪雅菲吴昊沈仕豪刘家云吴家富
关键词:合肥盆地应力场反演动力学背景
皖南泾县地区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皖南泾县地区花岗闪长岩为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弱的Eu负异常,略微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岩浆源区可能存在斜长石、石榴石残留,形成于由挤压向拉张环境过渡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
狄勤松侯克斌王翔汪雅菲白茹玉储东如徐锦龙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大别山北部卢镇关杂岩的Pb同位素特征及大地构造属性被引量:5
2004年
 Pb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卢镇关杂岩中花岗片麻岩的204Pb为1.366%~1.392%(平均为1.381%)、206Pb/204Pb为17.083~17.874(平均为17.463)和208Pb/204Pb为38.161~38.794(平均为38.438);斜长角闪岩的204Pb为1.386%~1.412%(平均1.400%),其206Pb/204Pb为17.001~17.492(平均17.227)和208Pb/204Pb37.390~38.151(平均37.713)。二者的总平均为:204Pb1.389%,206Pb/204Pb17.362,208Pb/204Pb38.127。与北部杂岩带和南部超高压变质带比较,卢镇关杂岩明显类似于南部超高压变质带的Pb同位素组成即表现为贫非放射成因铅和富集放射成因铅,表明它们应属于扬子大陆板块的一部分。考虑到北部杂岩带在地壳结构上应位于南部超高压带之下,以及北大别正片麻岩具有中、下地壳性质而南大别花岗片麻岩则具有上地壳特征。因此,卢镇关杂岩也应属于扬子大陆的上地壳,华北与扬子两个陆块之间的缝合线应在卢镇关杂岩以北。但是,由于在北淮阳带中一直未发现榴辉岩或榴辉岩相岩石等高压-超高压岩石以及有关印支期变质作用记录,说明至少卢镇关杂岩在印支期未卷入深俯冲,大别山的印支期俯冲带应位于卢镇关杂岩的南侧即磨子潭-晓天断裂附近,大别山印支期深俯冲应属于扬子板块的陆内俯冲。
刘贻灿江来利储东如吴维平
关键词:PB同位素超高压变质带上地壳花岗片麻岩
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1:25万合、六、蚌三幅第四纪钻孔录入为例
在安徽省1:25万合肥、六安、蚌埠三幅的数字填图试点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对第四纪钻孔的录入,我们初步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第四纪钻孔录入及其柱状图生成过程的工作方法。已基本上达到了第四纪钻孔录入的推广应用的“实...
王志伟童劲松储东如吴维平汪德华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
安徽肥东地区乌龟山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东地区阚集—桥头集构造带西侧的乌龟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测年,获得785±10Ma的加权平均年龄,为新元古代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分析表明,乌龟山岩体属高硅、富...
陆小三储东如管远才耿晓光
关键词:地质构造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被引量:19
2002年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逆冲为特征。合肥盆地经过坳陷、断陷两大阶段的沉陷。合肥盆地的坳陷形成强烈受到扬子陆块基底持续俯冲和大别山隆起的控制,晚白垩世后的断陷明显受到大别山差异隆起的影响,并表现出良好的构造耦合关系。合肥盆地东南的舒城坳陷是进一步寻找油气的构造有利地区。
宋明水江来利李学田储东如杜森官
关键词:合肥盆地石油地质
合肥市幅(H50C001003)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
2015年
合肥市幅(H50 C 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较全面地总结了本次调查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测区的区域地质特征。成果全面清理和建立了区内的构造地层单元和岩石地层系统,论述了各地层单位的岩石、古生物、沉积相与古地理等特征,建立了青白口纪-石炭纪的层序地层与地层格架;厘定了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阐明了不同时代、不同岩石类型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对不同盆地、不同旋回的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来源、构造环境和成矿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对比,划分了火山岩岩石系列组合与火山机构类型;系统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系统总结了前陆带的逆冲推覆构造、前陆盆地和断陷盆地构造的特征,探讨了与造山带演化的关系;全面论述了区内第四纪地质特征,编制了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并对区内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背景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
储东如童劲松昊维平耿晓光夏军管远才刘家云汪德华邱军强
关键词:区域地质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
试论合肥盆地燕山运动古城幕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04年
合肥盆地是中国东部目前勘探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的复合型残留盆地。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合肥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并利用野外露头资料、沉积学资料和地震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论证了晚白垩世内幕存在一次大规模的由南向北的挤压推覆运动,并建议将该期构造运动命名为燕山运动古城幕;通过对下侏罗统防虎山组和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主要生烃过程的分析,认为下侏罗统防虎山组烃源岩在晚侏罗-早白垩世时开始生烃,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主要在燕山运动古城幕之前开始生烃。燕山运动古城幕对下侏罗统防虎山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利于所生成油气的排烃,不利的一面是早期聚集形成的油气藏可能遭到改造和破坏;对下白垩统朱巷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主要排烃期与圈闭形成期相匹配,有利于油气的排烃和聚集成藏,据此指出了合肥盆地大桥向斜的勘探思路,即应以寻找古背斜及其上形成的披覆构造以及浅层的盖层条件较好的构造圈闭,这种类型的圈闭受构造运动改造较弱,保存条件较好,是寻找原生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区。
刘伟徐春华宋明水李学田雷敏徐佑德邱连贵江来利杜森官储东如
关键词:烃源岩演化燕山运动地质勘探合肥盆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