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南松
-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方法 28例患者均经禁食、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5.2 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3~7 d,多为手术创伤、腹腔内炎症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宜先行保守治疗,多数可以治愈.
- 严培军王荣泉俞南松
-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 vigileo连续监测不同气腹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应用vigileo连续监测系统观察不同腹内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vigileo连续监测系统的应用意义及确定适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最佳气腹压。方法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气腹压8mmHg、B组气腹压12mmHg、C组气腹压15mmHg。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连续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记录9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心输出量(CO),并观察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L时,A,B,C三组患者HR分别为(87.7±10.56)次/min,(93.8±11.54)次/min,(99.1±13.53)次/min,MAP分别为(98.7±12.95)mmHg,(101.5±12.47)mmHg,(116.4±11.73)mmHg,与L时比较,3组患者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增高,以C组的指标变化较为明显(P=0.023)。T6时3组HR及MAP均基本恢复至T0水平;而C组的MAP则在T7时恢复至T0水平;T3和T。时B组CO分别为(3.6±0.73)L/min,(4.8±1.31)L/min,与T0时比较,CO明显降低,且T3时明显低于A组;T3~L时C组的CO分别为(3.6±1.33)L/min,(4.8±1.31)L/min,(3.7±1.06)L/min,明显低于Tn时,且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组出现7例手术并发症,明显高于A、B组。结论采用FloTrac/Vigileo系统可连续方便检测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且确定12mmHg的腹内压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较小,较为适宜。
- 俞南松牟一平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压血流动力学
- 三管法治疗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57例探讨被引量:11
- 2005年
- 袁兴贵俞士梅任少平朱赐炎俞南松王荣泉任培土
- 关键词: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三管法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十二指肠瘘空肠造口致命性
- 304株胆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时胆汁中致病菌菌群及耐药变化趋势。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2月培养阳性的269例胆汁标本,共304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4株细菌中包含了52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9.5%,革兰阳性球菌占40.5%,排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0.4%、粪肠球菌16.8%、肺炎克雷伯菌11.2%、铜绿假单胞菌8.9%、阴沟肠杆菌7.9%;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结论胆道感染菌种在增加,菌群在变化,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在增加;治疗胆道感染应动态监测菌群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袁兴贵严培军俞南松朱小祥崔昱春鲁葆春
- 关键词:胆道感染致病菌药敏试验
- 187例肝外伤的诊治体会
- 2005年
- 目的总结创伤性肝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187例创伤性肝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交通事故伤113例,坠落伤49例,刀刺伤11例,殴斗伤7例,挤压伤5例,枪击伤2例,单纯肝损伤97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90例,合并失血性休克93例.手术治疗114例、肝修补65例、不规则肝切除49例,腹腔内出血800~10 000ml,平均1 400ml,保守治疗75例.保守治疗3例,术后肝内血肿3例,胆道出血1例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全组治愈175例(93.6%).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出血性休克、多器官损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抢救休克要快,严重肝创伤时边抢救休克边手术,多发伤时要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据伤情选择肝修补,不规则肝切除.肝介入治疗在保守治疗,对术后胆道出血、血肿的应用效果良好.
- 袁兴贵朱赐炎俞南松黄志坤王荣泉
- 关键词:肝损伤创伤出血肝切除
- 术中胆囊癌漏诊14例原因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术中胆囊癌漏诊的原因,提高术者警惕,减少胆囊癌漏诊。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期间各种手术术中漏诊胆囊癌1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胆囊癌漏诊原因。结果 14例漏诊患者中急诊手术漏诊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漏诊7例,术中冰冻病理未发现2例,行其他肿瘤手术漏诊1例。14例患者中再次手术5例,接受放疗1例,其他8例均密切随访中。结论术中可疑患者即刻送病理切片,术后诊断为胆囊癌的患者及时再次手术,切除标本一定要送病理检查。
- 俞南松袁兴贵
- 关键词:胆囊癌漏诊再次手术
- 开腹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结石取出术130例
- 2006年
- 严培军王荣泉俞南松
- 关键词:胆囊管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
- CT联合血清CA19-9、CEA、CA125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人选68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胰腺癌组(n=43)和非胰腺癌组(n=25),另收集健康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并将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CA19-9、CEA、CA125,分析CT联合血清CA19-9、CEA、CA125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8例患者中CT诊断为胰腺癌35例,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不够理想;非参数检验发现胰腺癌组血清CAl9-9、CEA、CAl25均高于非胰腺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胰腺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胰腺癌的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CT联合血清CA19-9、CEA、CA125可在不降低敏感度的前提下,提高特异度,从而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傅宏陈志良方剑锋俞南松
- 关键词:CT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125胰腺癌
- 肝癌肝切除术后条件生存率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估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条件生存率。方法556例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获得随访。3年条件生存率通过公式CS=S(X+3)/S(X)获得,代表患者在术后已经活过X年的条件下能够继续存活3年的概率。结果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69.4%、36.1%和25.2%。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列病理参数与生存率关联密切:肝癌分期、肿瘤分化、微血管侵犯、术中红细胞输入以及肝纤维化;多因素回归分析(COX回归)发现肝纤维化(RR=1.789;95%CI:1.046~3.059;P=0.034)、术中红细胞输入(RR=2.093;95%CI:1.252~4.746;P=0.021)以及肝癌分化(RR:0.279;95%CI:0.0752~0.936;P=0.029)是肝癌肝脏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条件生存率评价,鉴于已存活1、2、3、4、5年后患者的3年条件生存率分别为38.9%、51.7%、64.4%、76.7%和78.4%。从第3年开始,肿瘤相关因素对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减弱。结论本次研究表明,以肝癌切除术时间为基点的生存率评价是动态的;条件生存率评价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肝癌切除术后不同变量对总体生存率的影响不是同步的。
- 傅宏陈志良方剑锋俞南松
- 关键词:肝癌肝切除术预后
- 5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5
- 2007年
- 袁兴贵朱赐炎俞南松任培土洪德飞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围手术期处理原发性血小板破坏围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