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华 作品数:9 被引量:10 H指数:2 发文基金: 福建省气象局基层科技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2013年5月16日闽北大暴雨过程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常规资料和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3年5月16日闽北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强降水过程是发生在高层有低槽东移和低层为低涡切变东移南压(并有西南风急流配合)、切变南侧的风速辐合的有利天气形势下。从物理场看,该次强降水过程暴雨区有充足的水汽供应,暴雨区上空有强的上升运动(涡度场上为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散度场上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从雷达资料看,上游地区不断有对流单体补充并入主体回波,回波移向与强核回波带走向一致,产生明显的"列车效应",是导致该次强降水持续的主要原因。 余建华 黄国力 李冬梅关键词: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列车效应 闽北一次春季冰雹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常规资料和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4月26日闽北冰雹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雹属于南支槽型中的低空切变降雹,南支槽、低层低涡切变、高低空西南风急流及地面倒槽是其主要影响系统;雹云回波是本地生成的,具有回波强度强、强回波区面积大、维持时间长,并出现移动路径"右旋"、中高层强回波悬垂、低层弱回波区、VIL"跃增"及"中气旋"等特征。 黄国力 余建华 张洵关键词:冰雹 中气旋 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逐时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逐时六要素气象资料,对一些物理量公式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自动生成逐时的水汽压、相对湿度、本站气压、位温及14:00浮力共5个物理量产品,并把它保存为能被M icaps系统调阅的第三类数据格式文件。通过对2009年发生在南平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应用这些新增加的物理量产品,将提高对中小尺度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的短时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 黄元森 谢丹 郑琳 余建华关键词:水汽压 相对湿度 气压 位温 闽北“4.16”强对流天气过程初步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受低层切变及高空低槽东移影响,4月16日08时至017日08时闽北(即福建省南平市,下同)出现了强雷电、冰雹及短时强降水(暴雨)等强对流天气。16日午后闽北的光泽县北部的司前乡台山村、王方村及寨里镇桥湾村等地先后出现降雹(降雹时间分别为12:50—15:00及14:00左右),降雹持续时间3~5分钟,冰雹最大直径约3cm。 刘东鸣 余建华 沈丽芬关键词:强对流天气过程 持续时间 短时强降水 地市级城镇天气预报制作及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012年 在城镇精细化预报制作和传输特点及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地市级城镇天气预报制作与传输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实现和系统应用。系统选取PowerBuilder 7.0开发环境,PowerScript可视化编程语言,在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上研制而成。由人机交互、预报自动传输和预报查询3个子系统构成,可制作城镇精细化、短时、评分、城区、城区上下班等多项预报,可随时查询利用该系统制作和传输到本地服务器上的各项预报,可用人工与自动两种方式向省局传输所需的预报。该系统为省级以下气象台的预报员提供了一个可靠、高效的预报制作、传输平台,为预报服务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预报查询平台。 刘春风 周立伟 余建华 张玉霞关键词:地市级 六要素气象自动站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应用 2009年 本文通过对逐时六要素气象自动站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逐时六要素气象资料,对一些物理量公式进行计算机编程计算,自动生成逐时的水汽压、相对湿度、本站气压、位温及14时浮力共五个物理量产品。并将这些物理量产品保存为能被Micaps系统调阅的第三类数据格式文件。本文对2009年发生在南平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应用这些新增加的物理量产品,将提高对中小尺度系统,特别是强对流天气的短时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 黄元森 谢丹 郑琳 余建华关键词:水汽压 相对湿度 位温 闽北一次冬季强对流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2014年 利用建阳雷达站多普勒雷达资料,从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组合反射率因子综合特征表的部分参数特征和回波顶高分析了2007年2月9日闽北建瓯东游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1)造成建瓯东游降雹的冰雹云回波最初在建瓯吉阳的西南方形成,经建瓯徐墩、小松、东游、水源等乡镇进入屏南,最后在屏南境内减弱消散,生命史约2个小时。雹云回波发展最强盛时的最大回波强度、强核高度、最大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风暴顶高TOP、回波顶高ET等均已达到该季节可能降雹的指标。(2)组合反射率因子特征表摘要地给出由风暴算法产生的每个被识别的风暴的主要特征,用在强对流风暴形势分析中相当有效。 李冬梅 傅伟辉 黄国力 余建华关键词:多普勒雷达 雹云 闽北一次罕见冰雹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2015年 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一次影响闽北的雹云回波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该次降雹属于南支槽型中的低空切变降雹。500 h Pa中高纬地区的一槽一脊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为该次降雹过程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低层有逆温层,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之间呈向上开口喇叭状的下湿上干配置有利于产生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雹云A是影响闽北最强的一块雹云回波,具有回波强度强、强回波区面积大、维持时间长、并出现"三体散射"现象、逐体扫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跃增"及速度"逆风区"等特征。 李冬梅 黄国力 余建华关键词:冰雹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变化及影响系统和物理量特征异同点分析 被引量:1 2009年 强对流天气是闽北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闽北春季(3~4月)、汛期(5~6月)、台风季(7~9月)三个不同季节的强对流天气的一些异同点,找出不同季节闽北强对流天气的一些气候特征,为闽北不同季节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依据。 张信华 余建华 范明福 周博扬 罗旭关键词: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