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意膏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4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肿意膏外敷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确诊为颈淋巴结核的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肿意膏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发热、乏力及颈部疼痛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转手术率分别为2.50%和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15.00%(P<0.05);观察组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白细胞计数下降及局部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意膏外敷联合常规治疗颈部淋巴结核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较低,且并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何益平 钟骏慧关键词:淋巴结核 临床疗效 BRAF基因突变情况与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保存的结直肠癌手术标本174例,采用直接测序技术检测BRAF基因突变情况。174例患者标本中,检测到BRAF基因突变8例,突变率仅为4.60%,突变类型主要以Exon15-codon600突变为主(87.50%);低分化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为20.00%,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BRAF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TNM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术前CA199升高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为10.17%,明显高于术前CA199正常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较低,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且与术前CA199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何益平 罗真春关键词:BRAF基因 突变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胰血症:一种极其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 2018年 寻找出血原因是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胰血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根据现有的研究,胰血症是目前为止发生率最少的一种消化道出血,其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占比仅为1/1500。虽然其发生率极低,但不可否认的是,胰血症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由于报道较少,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较高,有时很难明确出血部位,以致其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而目前为止,由于多方原因,国内对其命名及定义尚无明确统一意见。本文旨在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阐述该疾病。 余芃 何益平关键词:病因 应用超声微泡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2018年 为了探讨超声微泡在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健康雄性8周龄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超声微泡组,每组15只,其中模型组和超声微泡组大鼠建立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模型,超声微泡组给予1.0 W/cm2超声辐照处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以检测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尿酸氮(BUN),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表达。发现模型组和超声微泡组Scr和BUN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Ccr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超声微泡组Scr和BUN值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而Ccr值较模型组有所上升(p〈0.05);模型组和超声微泡组HGF和EGF蛋白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超声微泡组HGF和EGF蛋白表达分别为(0.398±0.054)和(0.454±0.040),较模型组有所上升(p〈0.05);假手术组肾脏组织ICAM-1、MCP-1蛋白无表达,模型组ICAM-1、MCP-1蛋白表达明显,而超声微泡组ICAM-1、MCP-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所减弱。说明超声微泡对感染性休克致急性肾损伤有改善作用,可降低肾脏组织ICAM-1和MCP-1蛋白表达,抑制HGF和EGF蛋白的表达,因此本研究的各项指标均作为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和术后检测的指标,为寻找准确有效的急性肾损伤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何益平 罗真春关键词:超声辐照 微泡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血症疗效及对血清PCT、TNF-α、IL-1、IL-10的影响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21年1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0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加清温败毒饮治疗,2组治疗周期为1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血清PCT、TNF-α、IL-1、IL-10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清PCT、TNF-α、IL-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低于西医组(P均<0.05);2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中西医结合组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0%,明显高于西医组的8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清瘟败毒饮治疗脓毒血症效果更佳,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 崔吉文 崔勇 何益平 黄霞关键词:脓毒血症 清瘟败毒饮 降钙素原 1例从咽痛、乏力症状到确诊肺癌个案 2019年 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胸痛、气闷等,肺癌晚期可有面、颈部水肿,声嘶,气促等表现[1]。但以咽痛、乏力[2]症状作为主诉就诊,而最终确诊肺癌实属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既往体健。来诊前3 d于受凉后出现咽痛,全身乏力、酸痛,畏寒及发热,体温未测,无咳嗽咯痰,无胸痛胸闷,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纳差。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查体:T36.8摄氏度,呼吸22次/分,心率106次/分,血压123/83 mm Hg;神志清醒,精神好,咽喉充血,咽喉壁可见大量淋巴滤泡,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未见脓性分泌物。 何益平 瞿荣兰 王晓飞关键词:乏力 高钙血症 肺癌 Tim-4对kupffer细胞分泌Th1/Th2类细胞因子及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Tim)-4对肝脏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KCs)分泌Th1/Th2类细胞因子及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非连续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KCs,随机分为对照组、过表达Tim-4组、Tim-4-shRNAs组、Tim-4单克隆抗体组,以过表达Tim-4、Tim-4-shRNAs质粒及Tim-4单克隆抗体处理KCs,以100 ng/ml脂多糖(LPS)活化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Tim-4表达;免疫组化鉴定KCs,台盼蓝染色判断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Th1类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KCs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CD80、CD86、CD40表达水平;分离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制备纯化T细胞,与上述各组KCs共培养,噻唑蓝(MTT)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膜联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法观察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进而检测KCs抗原呈递功能。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Cs表面特异性分子CD68表达强阳性,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KCs拒染蓝染,其活性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Tim-4组细胞Tim-4表达、IL-10水平、T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TNF-α、IL-1β、IFN-γ水平明显降低,MHC-Ⅱ、CD80、CD86、CD4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降低(均P<0.05);Tim-4-shRNAs组细胞Tim-4表达、IL-10水平、T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TNF-α、IL-1β、IFN-γ水平明显升高,MHC-Ⅱ、CD80、CD86、CD4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升高(均P<0.05);Tim-4单克隆抗体组细胞Tim-4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其他指标变化趋势与Tim-4-shRNAs组相同。结论上调Tim-4可促进KCS分泌Th2类细胞因子,抑制其分泌Th1类细胞因子,降低其抗原呈递功能。 陶劲 何益平 赵常春 樊艺关键词:TH1/TH2 细胞因子 早期CRRT联合大黄对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替代疗法(CRRT)联合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2例S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CRRT组(B组)、联合组(C组)。在确诊SAP后48h内实施CRRT,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病死率等情况。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C组的存活率优于其他两组,病死率低于另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IL-22、IL-1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和C组IL-22、IL-18、TNF-α水平明显低于A组相同时间点(P<0.05),而C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APACHEⅡ评分较另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CRRT联合大黄治疗能更好清除SAP患者IL-22、IL-18、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使SAP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 何益平 陈光辉关键词:白细胞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