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传进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5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社会学更多>>
- 主体——对象审美关系新论
- 2002年
-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主体———对象关系范畴进行了重新阐释 ,具体论述了审美主体、对象的双向互动关系、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对象的存在特征。从而 。
- 习传进
- 关键词:实践美学审美主体审美对象美学思想
- 八九十年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转型研究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美国非裔(黑人)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基本上摆脱了片面的意识形态批评的困境,克服了二三十年代的泛非主义批评、四五十年代的种族融合主义批评、六七十年代的文化民族主义的黑...
- 习传进
- 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化身份
- 走向人类学诗学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被引量:5
- 2006年
-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主要特征:人类学转向、文化与审美的双重阐释、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辩证统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对话与开放,并指出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走向了人类学诗学。
- 习传进
- 关键词:文化审美
- 走向文化人类学的批评——斯狄芬·亨德森黑人诗学研究
- 2004年
- 斯狄芬·亨德森的黑人诗学体现了美国非洲裔文学批评由政治抗议向文化人类学的转型。本文着重分析了亨德森黑人诗学的价值取向、基本范式、范畴及其理论意义。同时也指出了这一理论的局限性。
- 习传进
- 关键词:诗学研究文学批评黑人文化人类学基本范式
- “海枯石烂”——中英爱情诗体现的中英爱情观差异
- 2012年
- 爱情,以不同的形式扮演着人际关系的助推剂的角色,并且能时刻影响人的心境,因而成为了人类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主题。而爱情观会随着时间等其他具有影响力的因素而改变从而产生差异,比如:社会习俗,文化信仰,文化表象,价值观念等等因素。在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有关的经典之作。现世是有着诸多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爱情观,而适宜的爱情观对正常的社会生活而言是必须铭记于心而且是必不可少的。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英爱情诗的对比来浅析影响中西方爱情观的重要因素,并且对两种爱情观进行简要的对比,甚至进一步达到宣扬合理的爱情观的目的。
- 甘露习传进
- 关键词:爱情观
-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空间叙事被引量:2
- 2008年
- 电影通过镜头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空间的转换,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化的空间解读背后的社会空间议题及潜藏的意义结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镜头展示了外在的监狱空间、内在的精神空间以及由这两层空间引发的思考三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空间所蕴涵的权力关系,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化的空间看到了人物所呈现的精神空间。
- 肖文习传进
-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转型特征被引量:1
- 2005年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美国非裔文学批评转型具有五大特征:即人类学转向,种族本真性的质疑,回归文学本体,学院派批评精神的形成,走向跨学科性、开放性和对话性。
- 习传进
-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跨学科性
- 论《宠儿》中怪诞的双重性被引量:21
- 2003年
- 怪诞是当代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诗性批判”风格的重要形成因素。本文着重探讨了莫里森小说《宠儿》中怪诞的双重性特征 ,指出莫里森把怪诞的恐惧性与再生性融为一体 ,形成了否定性与肯定性之间的辩证张力 ;这种双重性使怪诞与崇高和优美有机结合 ,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 习传进
- 关键词:怪诞
- 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探微
- 2005年
- 探讨了八九十年代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的合法性,语境化及其自传叙事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认为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注重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的结合,揭示了美国非洲裔自传与美国非洲裔历史文化、生存境遇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美国非洲裔自传的内省或经验化特征和叙述特征,并指出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非洲裔自传诗学由先前的社会历史批评转向了多元的自传文学批评。
- 习传进
- 关键词:合法性语境化叙事策略
- 文学人类学的哲学思考
- 2004年
-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着重论述了文学人类学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文学与人同构和互动的关系 ;现实、虚构和想象三元合一的关系 ;文学的审美修辞性与人的生成智慧性的关系 ;各民族文学“主体间性”的对话交往关系。并指出文学人类学体现了一种以人类的本质特征为基础的人学本体论 。
- 习传进李社教
- 关键词:文学人类学哲学思考主体间性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