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隽箕
- 作品数:13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诱导成熟、产卵的初步试验被引量:1
- 1989年
-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是一种大型虾类,一般体长15~20cm。体重60~100g,最大者体长将近30cm,体重250g,是对虾科中生长最快的品种。斑节对虾主要分布于日本南部、我国东南沿海、台湾、福建、广东、菲律宾、东印度群岛及印度洋。
- 严隽箕目云雷李桂珍
- 关键词:斑节对虾池塘养殖
- 生产性加工及采集贻贝(Mytilus edulis L.)卵的方法
- 1985年
- 在对虾工厂化育苗中,饵料培养,特别是动物性饵料轮虫的生产性培养,目前尚有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因为需要一定规模的培养设备和条件,同时,尚需一定的培养方法与技术。因此,目前大部分生产单位在对虾人工育苗中所使用的活体动物性饵料主要以卤虫(Artemia salina)无节幼体为主,
- 严隽箕
- 关键词:对虾贻贝动物性饵料饵料培养分生工厂化育苗
- 中国对虾“黄鳃病”病原菌的回接及其药物防治试验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从患黄鳃病的中国对虾(P.orientalis)的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AE1。经浸染及肌肉注射方法感染的健康对虾,并对发病过程及症状进行观察,证明被感染对虾出现的症状与原发病的虾相同;幼虾死亡率与水体中含菌量密切相关;注射AE1菌的对虾死亡率达100%,经专家鉴定病原菌AE1是鳗弧菌Ⅱ型(VibrioanguillarumBergmanⅡ)。抗菌药物氯霉素等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繁殖及病菌对健康虾的感染。
- 邓欢刘军刘亚杰严隽箕
- 关键词:对虾黄鳃病药物防治中国对虾
- 虾池内混养魁蚶度夏、越冬初探被引量:1
- 1992年
- 选用14亩虾池,水深1.5m,泥底,投放平均壳长3.8cm的1龄魁蚶苗500kg(每亩2143枚)和平均体长3.0cm的中国对虾苗28万尾(每亩2万尾)。经1990至1991两年试验观察,证明魁蚶能在虾池内顺利度夏和越冬,其成活率分别为74.0%和94.5%,当年(越冬前)魁蚶平均壳长达到4.9cm,平均体重33.0g,至翌年10月收获,平均壳长为6.4cm,平均体重49.2g,快于自然海区筏式养殖。
- 严隽箕
- 关键词:魁蚶混养度夏越冬
- 养殖对虾一种似痘状病毒的电镜观察及其传播途径的推测被引量:9
- 1995年
- 本文根据1994年在养殖中国对虾的防病研究工作中,通过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发现在对虾尚未发病前的幼虾阶段(平均体长3cm),对虾肠组织的细胞内存有大量的球状颗粒,大小约为80nm(纳米)。这些球状颗粒在细胞核内呈簇状分布,数个或10余个。后又根据池养对虾发病情况推测,其传播途径,可能通过垂直传播后,又经水平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染,蔓延和扩散。
- 严隽箕
- 关键词:对虾中国对虾
- 药物对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7
- 1993年
- 本文报道了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对26种抗生素和15种中草药的敏感性及3种常用杀菌剂的杀菌效力。结果表明:对抗生素中氯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高度敏感;对白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四环素、痢特灵中度敏感;对中草药黄岑、黄柏、大黄、黄连高度敏感,对地榆、苦参、野菊花、桉叶敏感。在每ml含有4×10~6个细菌悬液中,经1ppm漂白粉、20ppm生石灰、0.5ppm硫酸铜杀伤作用60min后,存活率基本为零。为防治对虾红腿病的用药选择提供依据。
- 许美美郭平严隽箕刘亚杰
- 关键词:药物对虾红腿病
- 渤海秋汛对虾数量预报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 1981年
- 渤海秋汛对虾的数量预报,是我国渔业预报中比较成功的报例之一。本文简述了此项预报工作的发展过程,介绍取得预报指标——相对资源量的原则和方法、加权系数的推算以及对各种回归方程的预报效果的检验结果,提出了针对不同资源水平的预报计算方法。此外,还对有争议的预报中的渔捞努力量因素问题进行了讨论。
- 刘传桢严隽箕崔维喜
- 关键词:对虾秋汛渔业素问
- 泰国斑节对虾养殖技术
- 1988年
- 泰国位於北纬6-20度之间,中南半岛中部,属热带风节气候。年平均气温22—30℃,沿岸虾类分布系属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区系,共有虾类9属44种,其中对虾属(Penaeus)共计有8种,目前主要养殖的品种为斑节对虾(P.monodon)养殖面积约3万莱,产量约8000吨。
- 严隽箕
- 关键词:斑节对虾虾类虾养殖节气养殖面积
- 弧菌感染中国对虾患“肌肉白浊病”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从患肌肉白浊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液中分离获得的两株弧菌AE_6和AE_7,运用浸染及肌肉注射法感染健康对虾,并对发病过程及症状进行观察,证明被感染的对虾出现的症状与原发病的相同,幼虾死亡率与水体中含菌量密切相关,注射病菌的对虾死亡率达100%,抗菌药可有效地抑制病菌感染。
- 邓欢严隽箕刘亚杰刘军
- 关键词:弧菌对虾肌肉白浊病
- 虾池中病毒介体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5年
- 1994年至1995年,作者调查了大连地区有关虾池中病毒介体──底栖甲壳动物。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虾池中的蟹和蝼蛄虾的肠组织的细胞中存有杆状病毒粒子和细菌。这种底栖甲壳动物是虾池中对虾病毒的介体(病毒携带者)和传染源。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蝼蛄虾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时养殖对虾的危害情况。同时对刚入池的养殖虾苗(平均体长1cm)和纳潮时进入网中的近海钩虾进行了电镜观察。两行的胃、肠等组织细胞中均未见到有杆状病毒。
- 严隽箕
- 关键词:虾池杆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