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丕骞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随机振动疲劳频域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 研究了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估算中窄带过程和宽带过程的不同机理,并通过广泛的数字算例对比研究,以时域计算结果为基准分析了多种频域方法(包括作者提出的一种简化双模态法)的精度,得到这些频域方法的适用范围。另外,对于工程中通常遇到...
- 曹明红葛森齐丕骞
- 关键词:功率谱频域分析
- 文献传递
- 基于响应面方法的多支柱起落架着陆缓冲性能优化被引量:15
- 2010年
- 基于起落架缓冲系统受力分析,在MSC.ADAM S平台上建立了某型飞机多支柱主起虚拟样机模型,在给定的投放质量和下沉速度下分析了该起落架的缓冲系统行程、轮胎垂直力和功量曲线。为降低飞机着陆载荷,选取对缓冲器性能敏感程度较大的参数为优化参数,包括空气腔初始容积、初始充气压力及主油孔面积,以着陆时轮胎最大垂直载荷为优化目标。通过基于正交设计的响应面方法,建立优化变量和优化目标间的数学关系,求解方法为模拟退火法。优化后,对新设计参数进行了虚拟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降低着陆总载荷8.3%,明显改善了起落架着陆缓冲性能。
- 刘小川马晓利孙侠生牟让科齐丕骞
- 关键词:正交设计
- 宽带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的频域分析与试验对比研究被引量:18
- 2013年
-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宽带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频域估算方法,包括P.H.Wirsching窄带假设法,Dirlik法,Bi-modal法和简化的Bi-modal法等。并专门设计若干组具有明显双模态响应的悬臂梁随机振动疲劳试验,通过采集到的应变数据获得应力数据,采用上面介绍的各种频域估算方法估算试件的振动疲劳寿命,并与试验寿命比较,以此验证各种频域估算方法的适用性和估算精度。
- 曹明红邵闯齐丕骞
- 关键词:疲劳寿命估算频域分析
- 机翼/外挂系统颤振优化设计
- 本文研究在不付出机翼结构增重代价的条件下,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优化设计及其建模技术。最终将问题归结为以颤振速度为目标函数,以外挂模态的频率为约束条件,以外挂弦向布局位置和连接刚度为设计变量的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优化设计问...
- 许光启张凌霞齐丕骞王彬文
- 关键词:颤振优化设计
- 文献传递
- AC500型飞机操纵面破损颤振分析
-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机操纵面破损颤振分析的工程方法.本方法是为了适应适航CCAR§23.629条例关于:全机操纵面颤振分析要考虑主飞行操纵系统中任何单个舵面元件损坏、失效或断开情况的要求而提出的,利用经地面振动试验验证的AC...
- 张凌霞许光启齐丕骞
- 关键词:飞机操纵面颤振速度有限元模型
- 文献传递
- 机翼/外挂系统颤振优化设计
- 2004年
- 研究在不付出机翼结构增重代价的条件下,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优化设计及其建模技术。最终将问题归结为以颤振速度为目标函数,以外挂模态的频率为约束条件,以外挂弦向布局位置和连接刚度为设计变量的机翼/外挂系统的颤振优化设计问题。数值考核计算表明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 许光启张凌霞齐丕骞王彬文
- 关键词:机翼结构颤振模态建模技术外挂
- 一种自适应双腔缓冲器动力特性研究被引量:16
- 2001年
- 建立了一种基于弹簧自适应控制油孔面积的双气腔双油腔缓冲器动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 ,同时也建立了一种三维摇臂式起落架着陆动力学模型。对某型号飞机起落架着陆缓冲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 ,并进行了落震试验验证 ,结果证明了本文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是正确的 ,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
- 牟让科齐丕骞吴启荣彭宗梁
- 关键词:起落架缓冲器自适应控制着陆载荷落震试验
- 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对结构动特性影响的探讨
- 2004年
- 飞机全机地面振动试验是新机研制和飞机改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试验。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试验系统中飞机支托设备上盖附加质量及激振器动圈附加质量和附加刚度对飞机的动特性(频率和振型)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介绍了怎样通过工程计算的方法消除附加刚度和附加质量的影响,为共振试验中飞机结构模态试验结果的修正提供一种工程处理方法。
- 李晓东齐丕骞许光启
- 关键词:地面振动试验模型修正飞机
- 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工程方法的应用
- 本文介绍机翼/外挂布局颤振设计工程方法在机翼/三外挂仿真模型布局颤振设计中的应用.机翼多外挂布局颤振设计在不改变机翼结构条件下,对翼下悬吊的各外挂物的弦向布局位置和外挂联接刚度进行设计,使颤振速度在满足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
- 许光启张凌霞齐丕骞王彬文
- 关键词:优化设计机翼设计机翼结构
- 文献传递
- 一种悬浮支持飞机的空气弹簧
- 一种悬浮支持飞机的空气弹簧。万向节(8)、下支筒(9)和上支筒(10)位于贮气罐(1)内。下支筒与万向节连接,万向节与上支筒连接;上支筒与下部橡胶囊内压环(11)连接。橡胶囊支撑筒(12)位于贮气罐上端。上层橡胶囊(5)...
- 杜修德李晓东林雯刘凡齐丕骞李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