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湛镰

作品数:20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慢性
  • 8篇肝炎
  • 7篇乙型
  • 7篇慢性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 6篇病毒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纤维化
  • 3篇米夫
  • 3篇拉米夫定
  • 3篇拉米夫定治疗
  • 3篇非创伤性
  • 3篇肺炎
  • 3篇肝纤维化
  • 3篇艾滋病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肝炎
  • 2篇短程
  • 2篇乙肝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20篇黄湛镰
  • 8篇高志良
  • 5篇赵志新
  • 4篇崇雨田
  • 3篇林潮双
  • 3篇彭亮
  • 2篇张宇锋
  • 2篇谢冬英
  • 2篇谢奇峰
  • 2篇林炳亮
  • 2篇郑玉宝
  • 2篇陈谐捷
  • 1篇姚集鲁
  • 1篇卢翠容
  • 1篇罗宇燕
  • 1篇颜婵
  • 1篇何达秋
  • 1篇徐启桓
  • 1篇朱翔
  • 1篇万秀兰

传媒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信行”调查及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相关态度和行为,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就诊的18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其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结果】共回收问卷549份,有效问卷503份,有效率为91.6%。503名调查对象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平均知识评分、态度评分、行为评分为(14.58±8.49)分、(25.21±6.92)分、(47.58±3.33)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分别为36.46%、63.02%、95.16%。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业人群的知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教育程度、医保状态对知识评分影响显著(P<0.05);不同教育程度人群的态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年龄、职业、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对行为评分影响显著(P<0.05);患者期望获得药师的药学服务,主要形式包括面对面沟通、网络平台咨询和电话咨询。用药知识需求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及应对措施、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漏服药的应对办法并提高依从性的措施。【结论】广州市某三甲医院HIV感染者对艾滋病用药安全行为风险的合理用药意识良好,但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高,个别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服药依从性,导致用药安全隐患。患者对开展艾滋病合理用药相关药学服务的需求迫切。
罗宇燕肖云妃郑子林李雅茜马嘉怡翁艺芳郑伟旋黄湛镰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晓率
肝衰竭的三重打击及治疗策略被引量:38
2014年
肝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病死率高。免疫损伤、缺血缺氧和内毒素血症“三重打击”是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推动机制,肝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临床上存在上升前期、上升期、平台期、恢复期4个时相,肝衰竭应该根据不同的时相给予不同的治疗,现详述如下。
黄湛镰高志良
关键词:肝衰竭
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黄湛镰赵志新江元森
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肝病病理学改变非创伤性预后判断
原膜菌脑膜炎一例被引量:2
2004年
林潮双黄湛镰谢奇峰徐启桓何达秋姚集鲁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颅内压真菌感染细菌培养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的一些实际问题被引量:2
2010年
慢性乙型肝炎的反复活动会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部分患者会发展为肝细胞癌、重型肝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HBV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活动的根本原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疾病的进展,
高志良黄湛镰崇雨田陈幼明
15例AIDS患者合并HCMV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艾滋病患者合并HCMv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提出提高对艾滋病患者合并HCMV肺部感染的诊断水平的方法。
陈谐捷黄湛镰
关键词:艾滋病合并症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X线表现分析——附32例报告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依据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总结经临床及X线诊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2例,分析其临床、X线表现特征。结果32例均有发热, 21例干咳,13例有全身酸痛、乏力,4例患者以发热、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29例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胸片表现可分为三期:即肺间质性炎变期(25例)、肺实变期(32例)、吸收消散期(转归期)。结论本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综合分析X线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
陈秀萍吴政光黄湛镰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X线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胸部影像学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患者胸部影像学特点的分析,提高对PCP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并计算不同影像学表现的合并感染率。结果:25例PCP患者胸部X线片或CT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9例(36%)[其中4例(44%)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双肺间质性改变(肺炎)4例(16%)[其中3例(75%)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双肺弥漫性感染12例(48%)[其中10例(83%)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结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为艾滋病合并单纯PCP的最常见胸部影像学表现,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则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感染病变或双肺间质性肺炎。
陈秀萍黄湛镰
关键词: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影像学特点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四年或以上耐药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分析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4年或以上的耐药情况及疗效,以优化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法 54例入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若患者HBV DNA载量连续两次(间隔1个月)超出检测下限1.0log10拷贝/ml时,则采用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长期治疗;而另一部分患者在拉米夫定100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3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单用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结果末次随访时,45例患者(83%)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52例患者(9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31例HBeAg(+)患者中出现HBeg血清学转换者14例(45%),无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17例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过程中出现病毒学突破,需加用或换用阿德福韦酯,在3年内出现病毒学突破需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13例,占需要更改治疗方案患者人数的76%;曾停药患者7例,停药后均出现HBV DNA反弹,其中伴ALT升高者6例,再次服药后全部病例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恢复正常。结论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安全性好,70%以上的病毒学突破发生在治疗3年内,若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可使80%以上的患者维持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90%以上的患者ALT正常;拉米夫定停药后容易复发,但再次使用拉米夫定仍有效。
黄湛镰张宇锋崇雨田谢冬英林炳亮赵志新高志良
关键词:拉米夫定耐药分析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短程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乙肝疗效及免疫机制初探
[研究目的]根据目前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仍欠理想,治疗1年约为22%-27%,为此,寻找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治疗是提高干扰素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
黄湛镰
关键词:干扰素联合疗法免疫机制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