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钟
- 作品数:31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4-(4-三氟甲基)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与BSA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合成了一种单晶化合物4-(4-三氟甲基)苯基-2,6-二(4-氨基苯基)吡啶(MPAPP),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力显微镜法(AFM),电化学阻抗谱法和圆二色谱法(CD)研究了其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AFM发现BSA与MPAPP发生了作用,电化学阻抗法表明BSA与MPAPP是以形成复合物的形式相互作用。由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MPAPP对BSA的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温度在299 K,305K,311 K时,BSA与MPAPP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4.53×106L/mol、4.33×105L/mol、4.47×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8、1.08、0.88。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获得ΔH、ΔS和ΔG的值分别为-160.32 kJ/mol、-423.33 J/mol/K、-33.74 kJ/mol,推断出二者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得到BSA与MPAPP的结合距离r为1.17 nm(299 K),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和CD研究了MPAPP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MPAPP的加入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
- 徐丽繁王瑞玲黄振钟盛寿日
- 关键词:牛血清蛋白
- N-苯并噻唑基正丁基酰亚胺萃取汞的研究
- 2011年
- 以2-氨基苯并噻唑和正丁酰氯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萃取剂N-苯并噻唑基正丁基酰亚胺(简写成HY)。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HY萃取剂是通过其酰亚胺-NH基团中的N和羰基中的氧与Hg2+配合形成HgY2螯合物。考查了HY浓度、pH值、温度和水中的一些常见阳离子及阴离子对Hg2+萃取的影响。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用该萃取剂萃取1.0mmol/L Hg2+离子,500 mmol/L NO3-,400 mmol/L SO42-,50 mmol/L Ni2+、Zn2+、Cd2+,40 mmol/L Cu2+、Pd2+,20 mmol/L Fe3+,10 mmol/L PO43-不干扰HY对Hg2+的萃取。根据分配比与温度的关系求出了萃取反应的ΔH0值,此值表明了该萃取反应为吸热反应。
- 陈莉莉邱祖民黄娟黄振钟
- 关键词:萃取剂汞
- 3,8-二甲基-4'-甲氧基黄酮的合成及其与BS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3,8-二甲基-4'-甲氧基黄酮(DMMOF),通过1H NMR、13C NMR、I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DMMOF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MOF与BSA粒径大小分别为2.747、2.284 nm,二者混合后为17.705nm;DMMOF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DMMOF与BSA的结合常数及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出ΔH、ΔS和ΔG的值分别为-116.86 kJ.mol-1、-279.55 J.mol-1.K-1、-32.14 kJ.mol-1,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DMMOF与BSA的结合距离为1.22 nm(306 K)。同时运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DMMOF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DM-MOF的加入并未引起BSA构象的改变,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推测DMMOF的A环与BSA的134位色氨酸残基及酪氨酸残基发生结合。
- 王瑞玲韩二伟黄丹丹徐丽繁黄振钟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相互作用
- 高锰酸钾对莰烯的氧化反应研究
- 1996年
- 利用气相色谱及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研究了高锰酸钾对莰烯的氧化反应,着重就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反应温度、溶剂等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黄智敏傅海萍黄振钟黄振钟
- 关键词:莰烯高锰酸钾
- PEG-(NH_4)_2SO_4-8Q5SAC双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微量铜被引量:7
- 2006年
- 建立PEG-(NH4)2SO4-8Q5SAC双水相体系测定铜的方法.实验表明,铜与试剂8Q5SAC在pH=9.26的NH4Cl-NH3·H2O双水相体系中显色形成稳定的紫色络合物,以试剂最大吸收波长665 nm为参比波长,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565 nm为测量波长,用双波长吸光光度法测得摩尔吸光系数为5.37×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5 μg/mL.用于工业废水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黄振钟吴欣欣陈莉莉陈受惠张华香
- 关键词:双水相
- 氧化还原等当点电位的求算通式
- 1995年
- 该文导出了一个计算氧化还原等当点电位的统一公式:并对该公式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 黄振钟李先春刘静之
- 关键词:氧化还原滴定等当点电位
- 胡椒基荧光酮与镓的显色反应被引量:3
- 2000年
- 用连续光源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对胡椒基荧光酮 (PIF)与镓的显色反应进行了研究 .在表面活性剂CPB存在下 ,镓与胡椒基荧光酮形成 1∶4蓝紫色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在 56 0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9.53× 10 4 ,镓量在 0~ 0 .5μg/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干扰离子可用乙酸丁酯分离 .
- 黄振钟衷明华黄晓宾
-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仪镓显色反应胡椒基荧光酮
- 8Q5SAC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被引量:3
- 2010年
- 建立了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1,8-二羟基-3,6-萘二磺酸(8Q5SAC)同步荧光猝灭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3.32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随着BSA的加入,8Q5SAC的同步荧光峰λex=350.67 nm(Δλ=20 nm)发生猝灭,猝灭程度与BSA的浓度成正比,线性范围为6~24μg/mL,检测限为63.5 ng/mL.测定方法简单、快速.该法用于合成样品中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结果满意.
- 倪永标黄振钟陈信忠
-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
- 分析化学课程典型教学案例的设计及实施被引量:2
- 2020年
- 在化学核心课程中发挥协同育人效果,是眼下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江西师范大学分析化学教学团队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设计编写的课程案例,围绕分析化学课程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案例,融入课程育人元素,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 汪莉宋永海黄振钟
-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 偏最小二乘法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应用──钴和铟的同时测定被引量:5
- 1996年
- 本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校正了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中In252.137nm对Co252.136nm的吸收线重叠干扰,对混合样中Co和I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 黄振钟衷明华邱学婷郑衍生
-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钴铟原子吸收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