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综合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CT定量观察
- 目的通过CT定量分析经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综合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简称脂肪肝)肝脏CT值变化情况,初步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中—重度脂肪肝患者38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20例给予我...
- 黄志华阎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治疗仪
- 文献传递
- 成人型戈谢病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例报道
- 2022年
- 患者男性,59岁,反复腹胀10余年。查体: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肝肋下未触及,脾剑突下及肋下可触及约20cm,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75×10^(9)/L,红细胞计数2.92×10^(12)/L,血红蛋白97.00g/L,血小板计数22.00×10^(9)/L;甲胎蛋白近9个月内由2.2μg/L上升到82.25μg/L,甲胎蛋白异质体3.0μg/L。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病毒性肝炎e抗原阳性。上腹部CT及MRI检查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腹水、原发性肝癌和多发脾动脉瘤等。基因检测结果:GBA基因检测到染色体位置1q22纯和的可疑致病性变异,位置Exonll,cDNA水平:c.1448T>A,蛋白水平P.(Leu483Gln),与其一亲妹妹(确诊GD患者)基因检测一致。确诊为成人型戈谢病。
- 黄志华周美云雷凤
- 关键词:戈谢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脾肿大原发性肝癌
- 胸、上腹CT联合CD4^(+)、LDH诊断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胸、上腹螺旋CT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DH)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蓝状菌病(DTSM)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感染病医院(南昌市第九医院)2020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AIDS患者125例,经病原学确诊分DTSM组36例,非DTSM组8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胸、上腹部CT影像表现和CD4^(+)、LDH等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DTSM组影像表现:肺部斑片影4例(11.1%),结节12例(33.3%),斑片影及结节6例(17.1%),弥漫粟粒影7例(19.4%),单发空洞1例(2.7%),磨玻璃影1例(2.7%),肺部正常5例(13.9%)。合并空洞4例(11.1%),纵隔淋巴结增大27例(75.0%),腋窝淋巴结增大23例(63.9%),腹膜后淋巴结增大29例(80.1%),胸水或心包积液9例(25.0%)。非DTSM组:肺部斑片影52例(58.4%),结节10例(11.2%),斑片及结节4例(4.5%),弥漫粟粒2例(2.2%),磨玻璃影8例(9.0%),肺部正常13例(14.6%)。合并空洞2例(2.2%),纵隔淋巴结增大22例(24.7%),腋窝淋巴结增大18例(20.2%),腹膜后淋巴结增大15例(16.9%),胸水或心包积液8例(9.0%)。实验室检查:与非DTSM组比较,DTSM组血红蛋白(HGB)、CD4^(+)T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更低,而LDH、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明显减低(尤其是<50个/μL)而LDH不明原因异常升高,肺部出现斑片、结节、弥漫粟粒影,尤其纵隔、腋窝或腹膜后淋巴结增大时,应警惕是否合并DTSM。
- 黄志华周美云雷凤张晓霞
- 关键词:艾滋病
- 我院PACS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 2002年
- 黄志华田克凰罗江
-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HISPICS
-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CT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肺部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南昌市第九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CT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肺部表现为多节段性斑片状影,占18.75%,其中3例呈棉花团样;22例表现为局部小片状影,占27.50%;5例表现为细网格状磨玻璃样改变,占6.25%;2例表现为两肺多发小环状影改变,占2.50%;35例合并少-中量胸水,占43.75%;其他伴发病11例,包括肺结核、纵膈占位病变、转移瘤等,占13.75%。结论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CT影像表现多样,以肺泡及间质渗出和水肿等炎性改变为主,但缺乏特征性,早期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肺部CT扫描,有利于发现普通胸片难以发现的病灶,对其综合治疗有积极意义。
- 黄志华侯刚
- 关键词: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肺部
- 荷叶降脂煎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本院自制中药方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血脂康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脏CT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中重度肝脏CT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其中中度肝脏CT值由治疗前的(33.2±5.1)HU上升为治疗后的(42.7±6.2)HU,重度肝脏CT值由治疗前的(5.5±4.5)HU上升为治疗后的(12.7±8.4)HU;对照组治疗前后中重度肝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重度肝脏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脂肪肝程度,用CT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治疗效果。
- 黄志华邓秋华吴任泉熊林平阎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HD肝病治疗仪
- 原发性小肝癌经射频消融后的CT表现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对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评价。方法 22例原发性小肝癌(病灶直径≤30mm),共2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3d-12个月复查CT,分析肝内病灶术后的大小、密度、形态、强化方式等变化情况。结果小肝癌经RFA治疗后CT平扫表现主要为治疗区域较原灶范围更大的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或呈类圆形。3d-1个月内增强扫描治疗区整体呈均匀低密度,无强化17例;2例治疗区随时间推移范围略变小;1例见治疗区内壁不规则形小片状强化;2例见周边薄壁环状强化。3个月-12个月复查CT平扫4例范围略缩小,增强3例见内壁不规则结节样或小片状强化;3例周边环状强化,其中2例4个月后复查,环状强化消失。结论小肝癌经RFA治疗后的CT表现方式多样,用CT对RFA术后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射频消融效果。
- 黄志华吴国云罗晓东田克凰邓秋华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肝癌RFACT
- 甲型H1N1流感患者隔离床边胸部摄片评价与体会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患者隔离床边胸部传统摄片过程和评片,分析其特殊性和注意事项,为相关医院隔离摄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5~12月我院隔离床边胸部摄片共58例甲流患者胸片,进行评片,并对摄评片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甲级片12张,甲级摄片率仅20.7%。结论:基层医院甲流隔离摄片甲片率低,影响因素复杂,宜加大培训力度和政策支持。
- 黄志华吴任泉
- 关键词:H1N1床边X线摄影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提高术后肝脏局部形态改变的认识,评价其早期疗效。方法按病灶直径将41例原发性肝癌分为两组,直径≤30mm小肝癌25例,直径>30mm16例共41个病灶,经RFA治疗后1-2个月复查CT,分析病灶术后CT表现。结果直径≤30mm小肝癌组术后CT平扫主要表现为更大范围的均匀低密度影,边界较清,以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主,部分可见轻度分叶。增强扫描整体呈均匀低密度,无强化16例;周边环形低密度6例(其中5例于治疗后3-5个月消失,1例病灶扩大、复发);网格状强化2例;局部结节状强化并包膜下积液1例;合并斑点状含气影1例。6个月内复查,2例病灶扩大,1例出现肝内转移。直径>30mm肝癌组RFA治疗后CT平扫表现主要为较原灶等大或更大不规则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治疗区无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5例,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斑片状强化,2例伴斑点状气体影。6个月内复查,10例病灶扩大或肝内、外出现新发转移灶,肝内转移灶增强后呈"快进快出"或轻度强化改变。结论肝癌RFA术后CT表现多样,与术前病灶直径大小有一定关系,CT可以了解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早期效果。
- 黄志华吴任泉邓秋华余莉罗晓东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RF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