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达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姜黄素
  • 1篇增殖
  • 1篇释药
  • 1篇他汀
  • 1篇体外
  • 1篇体外释药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增殖
  • 1篇坏死因子
  • 1篇缓释
  • 1篇缓释药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表达
  • 1篇骨保护素
  • 1篇骨密度
  • 1篇骨微结构
  • 1篇骨细胞
  • 1篇伐他汀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九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杨茂伟
  • 4篇高志达
  • 2篇王铜浩
  • 2篇初立伟
  • 2篇杨蕾
  • 2篇颜培培
  • 1篇梁单
  • 1篇郭宝磊
  • 1篇郭晓东
  • 1篇梁栋
  • 1篇曹军军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姜黄素对APP/PS1转基因鼠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应用Micro-CT定量研究用姜黄素治疗前后APP/PS1转基因鼠胫骨近端的骨微结构及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3月龄雌性小鼠(n=6/组)分为以下3组:野生型小鼠(对照组),APP/PS1转基因鼠(模型组)和APP/PS1转基因鼠+姜黄素(用药组)。对照组和模型组自由摄食和饮水;用药组,姜黄素按600mg·kg-1加入正常小鼠饲料,3组小鼠喂养至12月龄时处死,取其胫骨,应用Micro-CT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APP/PS1转基因组小鼠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P<0.05);APP/PS1转基因小鼠用药后胫骨近端骨微结构、骨密度参数明显大于用药前(P<0.05),接近于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姜黄素有助于提高APP/PS1转基因组小鼠的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密度,对APP/PS1转基因组小鼠骨微结构的改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杨茂伟王铜浩颜培培初立伟高志达
关键词:姜黄素骨微结构骨密度
不同浓度锌对成骨细胞MC3T3-E1骨保护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锌对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小鼠的成骨细胞系MC3T3-E1培养并随机分为4组,A组加入10μmol/L硫酸锌;B组加入50μmol/L硫酸锌;C组加入200μmol/L硫酸锌;D组作为空白对照。培养48h后提取细胞RNA,RT-PCR分析成骨细胞骨保护素(OPG)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骨保护素表达水平。MTT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率。结果 A组、B组、C组与D组细胞骨保护素基因表达比值分别为0.461±0.051、1.068±0.123、0.244±0.044、0.548±0.089,A组与D组差异不明显,B组高于D组(P<0.01),C组低于D组(P<0.01)。Elisa结果与RT-PCR相同。细胞增殖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高于D组(P<0.01),C组低于D组(P<0.01)。结论 50μmol/L的锌促进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200μmol/L的锌则抑制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而10μmol/L的锌对成骨细胞骨保护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大。
杨茂伟梁单郭宝磊曹军军杨蕾郭晓东高志达
关键词:成骨细胞骨保护素细胞增殖
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复合膜的制备及体外缓释药的研究
2011年
目的制备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复合薄膜,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相关评价。方法用复乳法制备3种不同含药量的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压膜后在PBS缓冲液中进行体外缓释药实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绘制累积释药曲线。结果分别用50、75和125mg氟伐他汀钠制作不同含药量的微球复合膜。其28d内累积释放量分别为95.49%、96.40%和98.45%,在5~28d释药后期药物释放平稳而缓慢。结论制备得到了缓释时间为28d的氟伐他汀钠-PLGA微球复合膜,其缓释时间及缓释特性能够满足下一步的动物体内实验,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需要。
高志达杨茂伟梁栋杨蕾
关键词:体外释药缓释
姜黄素对APP/PS1转基因鼠TNF-α、IL-6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APP/PS1转基因鼠体内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药量的姜黄素对其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 6月龄雌性小鼠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n=9),APP/PS1转基因鼠(模型组,n=9)和APP/PS1转基因鼠+姜黄素(用药组,n=27)。对照组和模型组自由摄食和饮水;用药组,姜黄素按60,160,600mg·kg-1加入小鼠饲料,各组小鼠每次取3只分别于9,12,18月龄时处死,应用ELISA检测其大脑、血清中的细胞因子TNF-α和IL-6。结果 (1)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鼠脑组织、血清中的TNF-α和IL-6于9月龄时开始升高,12月龄时差异显著(P<0.05),18月龄时差异更加显著(P<0.01);(2)应用姜黄素60mg·kg-1治疗后,APP/PS1转基因鼠脑组织、血清中的TNF-α和IL-6表达水平降低,姜黄素160mg·kg-1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600mg·kg-1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 APP/PS1转基因鼠随着病情发展脑组织、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逐渐升高,应用姜黄素治疗后细胞因子TNF-α和IL-6逐渐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
王铜浩杨茂伟颜培培初立伟高志达
关键词:姜黄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