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建江

作品数:2 被引量:134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学研究
  • 1篇行为主义
  • 1篇有机体
  • 1篇斯金纳
  • 1篇主义
  • 1篇自我效能
  • 1篇理学
  • 1篇班杜拉
  • 1篇刺激物

机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高建江

传媒

  • 2篇心理科学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9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斯金纳的个性理论要点
1990年
一、心理学个性研究的主要目的:预测和控制行为斯金纳一贯坚持心理学研究的两个主要目的是预测和控制行为。这就必须建构一种环境中的先行条件(也就是“自变量”)及由此导致的行为之间的机能关系来实现这些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种科学的心理学,才能发掘出一套正确的心理学法则。通过恰当的实验控制可使最理想的心理学法则得到验证,也可使先行条件的变化及行为的变化得到观察和测量,此过程在实验室外面也可能实现,此时,行为间的机能关系就建构起来了。
高建江
关键词:斯金纳心理学研究刺激物行为主义有机体
班杜拉论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被引量:134
1992年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班杜拉《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1977年)一文中。之后,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基础上,班杜拉及其同事提出了自我效能原理,班杜拉在荣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授奖大会上(1980年),做了题为《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的讲演,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原理。
高建江
关键词:班杜拉自我效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