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艳丽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3篇油藏
  • 3篇油田
  • 3篇濮城油田
  • 2篇挖潜
  • 1篇单砂体
  • 1篇应用及效果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藏开发
  • 1篇油藏剩余油
  • 1篇油藏剩余油分...
  • 1篇油气层
  • 1篇有机氯
  • 1篇原油
  • 1篇三次采油
  • 1篇三次采油技术
  • 1篇砂体
  • 1篇剩余油
  • 1篇剩余油分布
  • 1篇气层
  • 1篇驱油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5篇马艳丽
  • 2篇吏济莲
  • 2篇姬彦庆
  • 2篇徐建
  • 2篇王春兰
  • 1篇张银军
  • 1篇程兰英
  • 1篇耿秋红
  • 1篇刘运霞
  • 1篇李军
  • 1篇梁培文
  • 1篇王子卫
  • 1篇贾艳花
  • 1篇蔡娟
  • 1篇祁洪奎
  • 1篇栗华
  • 1篇李敏
  • 1篇张坤峰
  • 1篇张岩

传媒

  • 4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浅析原油有机氯含量测定的影响因素
了ZFK-2001微机硫氯分析仪在测定原油有机氯含量时,仪器偏压、采样电阻、气体流量、进样速度、进样量等因素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实验比对,分析总结出ZFK-2001微机硫氯分析仪测定原油有机氯含量时需要注意...
栗华梁培文马艳丽
关键词:有机氯
CO_2驱油技术在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的应用及效果
2010年
濮城油田沙一下油藏从1980年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实施了CO2混相驱油的先导试验,达到了降水增油的目的,探索出了一条适合特高含水油藏后期开发的新路子。
刘运霞王子卫马艳丽张银军程兰英
关键词:CO2混相驱三次采油技术濮城油田
濮城油田东沙二上1油藏单砂体精细挖潜研究
2012年
主要研究了油藏最优井网密度、单井可采储量经济界限、分类储层合理注采井距与注采压力系统。开展以井网优化重组、单砂体注水、全封再射为主导的单砂体剩余油挖潜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姬彦庆王春兰马艳丽吏济莲徐建祁洪奎贾艳花
关键词:濮城油田油藏开发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剩余油分布及调整对策
2012年
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沙层厚度大,渗透率平均级差大于20,投入开发以来为全层位开采,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出现了注入水沿着固定方向推进,注入水波及体积下降,剩余油分布难以识别,导致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开展《濮城西区沙二上2+3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挖潜研究》,根据剩余油分布类型分为5大类:油气过渡带、气顶附近、平面低渗透带、局部向微构造高点、断层附近、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域。针对不同类型进行不同挖潜策略:建立二、三类差层注采井网、抽稀主力井网、实施调剖、调驱技术、分层注水、间歇换向注水,通过配套措施治理,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连续三年年产油保持在2.2×104t以上。
姬彦庆王春兰马艳丽吏济莲徐建李敏
关键词:可采储量剩余油挖潜对策
提高识别精度增加区块产能
2010年
在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油藏的治理中,对该区块东西区结合部构造进行精细研究,对整个区块油气富集规律、油气藏特征及类型有了新的认识和判别油气层的新突破,关键在于提高了油气层的识别精度。
马艳丽张坤峰耿秋红李军张岩蔡娟
关键词:油气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