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燕

作品数:83 被引量:336H指数:12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轻工技术与工...
  • 44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普洱茶
  • 14篇发酵
  • 11篇熟茶
  • 11篇普洱熟茶
  • 9篇学成
  • 9篇微生物
  • 9篇化学成分
  • 8篇速溶
  • 8篇茶树
  • 6篇乙醇
  • 6篇生化成分
  • 6篇茶叶
  • 5篇色谱
  • 5篇食用乙醇
  • 5篇速溶粉
  • 5篇提取物
  • 5篇微生物群落
  • 5篇香气
  • 5篇活性
  • 5篇感官

机构

  • 83篇云南农业大学
  • 11篇宜宾职业技术...
  • 9篇普洱市茶叶科...
  • 2篇普洱茶树良种...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华全国供销...
  • 1篇云南省科学技...
  • 1篇普洱茶研究院
  • 1篇云南双江勐库...
  • 1篇云南下关沱茶...
  • 1篇云南省普洱茶...
  • 1篇普洱南药庄园...

作者

  • 83篇马燕
  • 75篇赵明
  • 18篇苏小琴
  • 18篇陈立佼
  • 14篇张冬莲
  • 10篇刘琨毅
  • 8篇吕才有
  • 7篇袁文侠
  • 6篇杨生超
  • 4篇周红杰
  • 4篇陈军文
  • 4篇张广辉
  • 4篇李家华
  • 4篇郭天杰
  • 3篇高峻
  • 3篇段红星
  • 3篇杨四润
  • 2篇杨明容
  • 2篇张高菊
  • 2篇杨广容

传媒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食品工业
  • 3篇第十六届中国...
  • 2篇食品科技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茶叶通讯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茶叶科学
  • 1篇福建茶叶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年份

  • 10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2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改善肾阴虚导致的睡眠障碍的组合物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善肾阴虚导致的睡眠障碍的组合物制备方法,以具有滋阴养润功效的铁皮石斛花1‑2份和温润补肾作用的九制黄精2‑3份组合配比,经过提取干燥得到提取物,在提取物中加入具有镇静安神功效的茶氨酸制备得到具有改善睡眠障...
马燕赵明陈立佼刘倩葶施扬梁正维李崇萍蒋宾念波焦文文刘明丽张正艳安江珊李红叶刘琨毅
文献传递
陶罐烤茶和芭蕉叶烤茶的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陶罐和芭蕉叶烤茶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饮茶方式,但对这两种烤茶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缺乏科学研究,本研究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比较了陶罐和芭蕉叶烤制前后茶叶化学成分变化,并进行了茶叶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经芭蕉叶烤制后,游离氨基酸、6种儿茶素组分(C、EC、EGC、EGCG、ECG、GG)及总量、没食子酸和咖啡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经陶罐烤制后,茶样水浸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儿茶素总量和单一组分(EGC、C、EC、ECG)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没食子酸、咖啡因和2种儿茶素单一组分(EGCG和GG)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感官审评显示:烤制后茶汤滋味更浓强,香气增强并改变,芭蕉叶烤茶呈现较浓郁的清香,陶罐烤茶为浓郁的烘烤香。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陶罐和芭蕉叶烤茶的化学成分与感官变化,为此类烤茶的品饮、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科学依据。
万晶琼段双梅赵雪段红星苏小琴赵明马燕
关键词:烤制烤茶化学成分儿茶素
云南大叶种茶籽油脂肪酸组分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云南地理标志范围内广泛栽培的茶树品种,在栽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茶籽。文章以大叶种茶树的茶籽为材料,经去壳、干燥、加热压榨等步骤提取得到初制油,提油率为13.20%。初制油再经过水化脱胶、碱炼、脱色、脱臭等工艺精制得到浅黄、清澈明亮的精制油,提油率、酸价、过氧化值分别为10.15%、0.84和2.11。气相色谱法测得精制油含棕榈酸(15.40%)、硬脂酸(3.59%)、油酸(59.00%)、亚油酸(20.10%)和亚麻酸(0.34%)。云南大叶种茶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张正艳蒋宾马奔刘明丽姚启萍陈立佼马燕王兴华赵明
关键词:茶籽油综合利用
酸茶发酵样品微生物与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运用分光光度、高效液相色谱、纯培养和Illumina MiSeq测序等技术研究德昂族酸茶发酵过程化学成分与微生物变化,为品质改善、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测定发现:发酵A的水浸出物、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没食子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没食子酸儿茶素、水解单宁显著上升(p<0.05);发酵B中,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外(p<0.05),其他成分无显著差异(p>0.05)。分离鉴定出芽孢杆菌(Bacillus)、不动杆菌(Acinetobacte)、根毛霉(Rhizomucor)、Lachancea、酵母(Saccharomycetales)。二代测序发现优势细菌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etes);鉴定到乳杆菌(Lactobacillus)、乳球菌(Lactococcus)、肠球菌(Enterococcus)等益生菌。综上,酸茶富含益生菌,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郭天杰王利妍段双梅石星云赵明马燕
关键词:乳酸菌ILLUMINA
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及加工工艺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以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等为原料,按茶叶与体积分数为20%-50%的食用乙醇以1:5-1:30的质量比混合,封闭浸泡,室温静置24~96小时过滤得茶汤...
马燕赵明夏斐苏小琴张冬莲段双梅
文献传递
一种调控茶树谷氨酸合成酶基因的miRNA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茶树谷氨酸合成酶基因的miRNA及其应用,涉及植物学技术领域,所述miRNA为gma‑miR1507c‑3p,所述gma‑miR1507c‑3p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gma‑miR1...
刘志薇赵明马燕李思琪梁惠敏雷鑫王启何小芳高峻
紫娟茶提取物作果脯天然着色剂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紫娟是一种富含花青素的特种茶,具有作为天然食品着色剂的应用潜力。该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发现紫娟晒青茶含6种花青素,其中飞燕草色素含量最高,达1.98 mg/g;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感官评价,建立紫娟茶佛手果脯加工工艺。加工得到的佛手果脯为紫红色、半透明、韧性适中、酸甜适中、有茶味,花青素含量为1.006 mg/g。研究建立一种以紫娟茶作为天然着色剂的紫红色佛手果脯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刘明丽蒋宾张正艳石兴云刘倩葶焦文文王兴华郑文中王力川马燕赵明
关键词:着色剂花青素佛手果脯
一种普洱熟茶发酵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普洱熟茶发酵箱,针对现有的普洱熟茶在渥堆发酵时,需要进行通风,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通风频率也不同,上述发酵箱使用时,不能对普洱熟茶进行良好的通风,进而导致发酵茶叶出现酸馊、影响发酵质量的问题,现提出如下...
赵明王藤马燕李若愚刘琨毅肖艳琴伯年国王启
普洱茶发酵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454 pyrosequencing研究
微生物在云南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品质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应用454 pyrosequencing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对12个样品(原料、1-5翻,每个样品重复2次)的细菌16S rRNA基因的V1–V3区、真菌18S...
赵明张冬莲袁文侠苏小琴段双梅马燕
关键词:茶学PYROSEQUENCING微生物多样性普洱茶
文献传递
滇黄精酸奶的配方优化及品质评价
2024年
以奶粉、滇黄精膏、蔗糖为主要原料,发酵研制滇黄精酸奶。通过感官审评、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到滇黄精酸奶的最佳配方。此外,以优化后的配方制备酸奶,比较滇黄精酸奶与原味酸奶(未添加滇黄精)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滇黄精酸奶的最佳配方为滇黄精膏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10%,发酵剂添加量0.02%。滇黄精酸奶口感细腻,酸甜比适中,带有清淡的滇黄精风味,感官评分为87.62分。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抗氧化能力与质构分析表明,与原味酸奶相比,添加滇黄精膏显著提升了酸奶的抗氧化能力与稳定性。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滇黄精膏与乳蛋白紧密结合,形成了结构致密的乳凝胶,改善了酸奶的黏度值。综上,复配滇黄精膏开发了一种功能酸奶,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王藤蒋帅涵刘琨毅李若愚梁正维伯年国马燕唐卿雁赵明
关键词:酸奶产品品质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