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e”一词不能承受如此之重——与张斗和先生商榷兼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解读视角被引量:3
- 2012年
- 张斗和先生的《“Ade”:从无意到深意》以语码分析的方法将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个德语词“Ade”解出了深意.解出了它与主旨间重要的情感联系.进而推论出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与百草园的快乐时光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 马志英
-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书生活情感联系教学
- 语文学习任务的层递性与跃迁性被引量:1
- 2024年
- 语文课程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依据语文实践活动类型的学段差异,设立了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群。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保持多重呼应与联结,同一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逐步递进、延伸、拓展、深化。任务群下的单元学习任务是对单元课文内容的重组与整合,覆盖阅读、写作、交流等多个综合性学习任务,多个任务间互相连缀聚合,由核心任务总领,自下而上支撑任务群学习目标的实现。认识、把握语文学习任务的层递性与跃迁性,是进行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的首要前提,也是以结构化、情境化学习任务取代原双基模式下的语文学科知识、学科技能训练活动的教学实施重要转型,对于达到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多层次学习目标具有深远影响。
- 马志英于丹丹
- 关键词:层递贯通跃迁
- 构建言语主体的精神世界
- 2014年
- 前段时间,一组对于语文课程性质再认识的文章接连发表,这些文章总的立场是不大认同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与描述。例如,郭金庭《回到语文那里去》(《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9期)认为工具性重于人文性,不应将二者并列起来:“不分轻重、主次地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平起平坐地‘统一’起来,必然使语文学科的外延变大,必然削弱语文学科的本质内涵;而用‘人文性’压制‘工具性’甚至挤掉、剿灭‘工具性’,那简直是犯下了关于语文课程的灭门之罪。”
- 马志英
- 关键词:言语主体语文课程性质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人文性
- 我的怀念就是我的愧疚——《老王》《小狗包弟》比较阅读
- 2017年
- 《老王》和《小狗包弟》两篇散文在写作动机、写作理由和写作主旨上都很接近,我的怀念就是我的愧疚,我的愧疚就是我的承诺。愧疚、忏悔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寻求良心的短暂安放,卸下压迫精神的重负,而是在于呈现“我”对自身责任的拷问和思想行为的批判,“我”作为知识分子对自身道德人格的追问。解读这类怀念忏悔性散文文本,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因何而忏悔,更应重点剖析忏悔的目的和结果,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其特有的人作为人的救赎、人作为人的品质存在的文学价值。
- 马志英
- 关键词:怀念愧疚承诺道德人格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项目化学习方案与实施被引量:1
- 2022年
- 高中语文任务群项目化学习是围绕任务群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提取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设计项目学习结构系统,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一体化的学习组织形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学习的核心知识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格局、文学精神和审美特性,与核心知识对应的关键能力为审美理解力、鉴赏力与创造力,项目学习结构系统由总项目、子项目、学习任务三级任务组成,将文学作品阅读与写作的静态学习形式转变为举办文学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自觉深入地探寻、理解作品蕴含的文学精神,以文学时代使命感带动文学短篇创作和文学短评写作。
- 马志英郭笑研
- 关键词:核心知识文学精神
- 欧阳修的滁州“三亭”
- 2015年
-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王叔文等革新派的新政运动而被贬滁州,出任知县。滁州地方偏僻、公事清简,闲暇之时,欧阳修常常到滁州西南的琅琊山寻幽访胜,他先发现了高踞于酿泉边的一座亭子,命名为"醉翁亭",后又在距城南百步丰山的幽深溪谷中找到了一道清澈的泉水,在泉边建造了丰乐亭,由丰乐亭平行往东几百步,选了山势高的地块,建造了醒心亭,这就是有名的滁州三亭。
- 马志英
- 关键词:王叔文《醉翁亭记》城南
- 一个俄罗斯“圣徒”的内在悲剧——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解读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世界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做传的作家不少,与其他版本的《托尔斯泰传》相比,茨威格的可谓独树一帜:1.不以展现托尔斯泰完整的生平事迹为目的,而把他当作一种描述自我的艺术家类型进行描绘;2.从作家精神追求发生转向的五十岁叙起,此前的生活历程、情感活动、创作状态很少提及;3.专注于作家心灵面貌和灵魂的演化;4.对传主持鲜明的二重态度——心存敬仰挚爱的同时又进行质疑批判。
- 马志英
- 关键词: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文学巨匠《童年》
- 有声当彻天 有泪当彻泉——苏东坡情殇之作《江城子》的语码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在妻子王弗死后十年即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时所作,开悼亡入词的先河.金代王若虚《澽南诗话》评价苏轼的词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然此词字字浸着血泪,其情深、其意真可达天地,诗人痛心裂肺之状如在目前.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曾用"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评赞此词,情殇是本词的主调.
- 马志英
- 关键词:《江城子》悼亡词
- 公正:夏洛克的社会诉求——《威尼斯商人》(节选)反思性解读
- 2015年
- 《威尼斯商人》(节选)入选初中语文教材以来,语文教学将文本主题基本定位于善恶斗争,对人物形象夏洛克的剖析也大都当作反面人物典型。近几年来,一些教学研究从其作为受害者的身份角度切入,着重分析他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把夏洛克当作生命人而不是单一符号(恶人)的解读,无疑是语文文学欣赏教学的进步。
- 马志英
-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夏洛克社会诉求节选思性公正
-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的群链体系与项目化实施被引量:10
- 2022年
- 以学习任务群组合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是对语文课程实践性本质的凸显,也是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层级结构功能的强化。三层级学习任务由上至下统辖、由下而上支撑构成群链体系,群链体系的结构化、情境化特点体现了语文课程教学对具身认知理论的接纳与吸收,对缄默知识类型的重视。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的项目化实施,不仅需要设置能够激发学习者探究意愿的驱动性问题,而且要使问题的提出、解决有助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形成。
- 马志英
- 关键词:情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