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动脉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5篇造影
  • 4篇心肌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血运
  • 3篇血运重建
  • 3篇急性冠状动脉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冠状动脉造影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3篇冠状动脉粥样...
  • 3篇病患

机构

  • 15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韩静
  • 7篇李南
  • 5篇李响
  • 5篇贾若飞
  • 5篇杨铎
  • 4篇宋荟芬
  • 4篇李红
  • 4篇金泽宁
  • 3篇孟帅
  • 3篇聂绍平
  • 3篇严研
  • 2篇冯斯婷
  • 2篇朱华刚
  • 2篇段小春
  • 1篇魏永祥
  • 1篇林運
  • 1篇刘新
  • 1篇李爱军
  • 1篇那润萍
  • 1篇李志忠

传媒

  • 6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降脂方案治疗他汀不耐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对他汀不耐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采用每天依折麦布治疗方案或每周2次间断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或每周2次间断阿托伐他汀联合每天依折麦布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综合病房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不耐受每日他汀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1例,完全随机分为依折麦布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41例)、联合用药组(40例)。依折麦布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次、每周2次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依折麦布10 mg/d联合阿托伐他汀10 mg/次、每周2次治疗。比较3组用药12周后血脂水平及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12周后,依折麦布组、联合用药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用药前[依折麦布组:(1.4±0.4)mmol/L比(2.2±0.6)mmol/L、(4.2±0.7)mmol/L比(5.2±0.9)mmol/L、(3.2±0.6)mmol/L比(3.9±0.7)mmol/L;联合用药组:(1.4±0.4)mmol/L比(2.2±0.6)mmol/L、(3.8±0.6)mmol/L比(5.2±0.8)mmol/L、(2.8±0.5)mmol/LL比(3.9±0.7)mmol/L],阿托伐他汀组总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用药前[(4.2±0.8)mmol/L比(5.3±0.7)mmol/L、(3.1±0.6)mmol/L比(3.9±0.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用药12周后总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依折麦布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用药组用药12周后LDL-C达标率明显高于依折麦布组和阿托伐他汀组[22.5%(9/40)比2.5%(1/40)、2.4%(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他汀不耐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间断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他汀使用的依从性,并加强降脂效应,提高降脂治疗的达标率。
韩静王松涛聂绍平段小春
关键词:依折麦布
认知行为干预对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2014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29例围生期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随访(24.0±0.2)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短期和长期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9.33±6.5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5.88±5.47)分;对照组病人出院前SAS评分为(44.17±6.86)分,SDS评分为(50.02±6.5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病人依从性较好,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及时的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改善病人的心理状况和心功能情况。
那润萍韩静
关键词:围生期心肌病认知行为干预心力衰竭护理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诊断为ACS的患者767例,其中男637例,女130例。所有患者行睡眠呼吸监测检查,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中/重度OSA组(AHI≥15,n=389)和无/轻度OSA组(AHI<15,n=78),分析超声心动图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差异。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中/重度OSA组患者体质指数(BMI)[(27.8±3.6)比(25.8±3.4)kg/m2,t=-7.854,P<0.01]、颈围[(41.1±4.2)比(39.3±3.2)cm,t=-6.717,P<0.01]及腰臀比(0.99±0.54比0.97±0.53,t=-4.735,P<0.01)明显高于无/轻度OSA组。与无/轻度OSA组相比,中/重度OSA组左室舒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右房内径明显升高,E峰/A峰明显下降(t=-2.130、0.278、-3.045、-2.241、2.260,均P<0.05)。结论中重度OSA可能加重ACS患者心脏重构及舒张功能不全。
韩静王晓范靖尧聂绍平魏永祥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脏结构心脏功能
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对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特点与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12例因冠状动脉痉挛致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内科治疗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正常或仅管腔不规则,其中2例术中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经3~6个月随访这2例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院外曾多次发作胸痛伴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抬高,喷服硝酸甘油缓解,余患者规律服用药物再无胸痛发作.结论 冠状动脉痉挛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对常规钙离子拮抗剂及硝酸甘油无效,对此类患者介入治疗尚无明确指征.对药物强化治疗无效、有反复缺血症状患者植入冠状动脉支架可能是有益的选择.
张捷刘新李爱军李南韩静孙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
心源性休克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以回顾性方法序贯入选2009--2012年心脏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并于ECMO辅助的患者,对其采用统一的监测与管理方法,从而获取数据资料,并采用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比较患者存活与死亡的各项变量。结果在入选的29例患者中,7例患者不能撤离ECMO,占总数的24.1%,而在成功撤离ECMO的22例患者中,仍有5例患者不能存活,占总数的22.7%。死亡患者平均年龄(60±12)岁,存活患者(51±11)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MO辅助24h后的高乳酸水平[死亡组:(6.8±2.7)mmol/L,存活组:(2.3±1.8)mmol/L,P〈0.01]、长时间ECMO辅助[死亡组:(81±52)h,存活组:(61±37)h,P〈0.01]也是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评估心外手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是否能从ECMO获益的独立预测因子,血乳酸水平是ECMO治疗后不良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李南冯斯婷韩静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体外膜肺氧合心源性休克心外科术后
卡托普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3例,年龄均≥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干预组59例。2组在水化基础上,分别于应用造影剂前7 d至术后2 d口服安慰剂或卡托普利,观察2组应用造影剂后肾小球功能及CIN的发生情况。结果与造影前相比,对照组和干预组造影后48 h血清肌酐(SCr)水平明显增高,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CFR)则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组的肾小球功能损伤程度均轻于对照组(P<0.05);造影后72 h,2组上述指标较造影后48 h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可基本恢复至造影前水平,但对照组的血清GFR、SCr和CCr与造影前水平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干预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总发生率为4.87%(6/123),干预组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9%vs 6.25%,P<0.05)。结论造影剂可影响患者的肾小球功能,卡托普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肾损害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李南严研韩静
关键词:冠心病卡托普利老年
体外膜肺氧合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及时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完成冠脉造影检查,并行血运重建术(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术,1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均无胸部不适症状,可耐受正常活动。另1例死亡。结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和/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治疗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发挥重大作用。
李南韩静冯斯婷周玉杰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度狭窄病变药物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指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中度狭窄病变药物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7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CAG显示为冠脉中度狭窄病变且行FFR检查FFR值〉0.8的ACS患者98例(FFR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及同时期仅行CAG的ACS患者冠脉中度狭窄病变仅接受药物治疗病例151例(CAG组);比较两组平均10个月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FFR组和CAG组发生主要终点事件共计29例,FFR组6例(6.5%),CAG组23例(16.2%),P=0.036。两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5.4%比14.8%,P=0.04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2.2%比3.5%,P=0.242;两组均无死亡病例。FFR组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P=0.033)及住院费用(P=0.001)显著高于CAG指导组。结论在ACS患者中,FFR结合CAG指导的药物治疗较单纯CAG指导的药物治疗可显著减少靶血管血运重建及MACE事件发生率,但伴随着住院费用增加。
宋荟芬李红李响杨铎韩静贾若飞孟帅金泽宁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血流储备分数血运重建
X综合征与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无创检查方法对X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的检测,探讨颈动脉IMT、肱动脉FMD与X综合征的相关性,从而了解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硬化程度对X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择X综合征患者63例(X综合征组),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应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2组的颈动脉IMT、肱动脉FM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综合征组肱动脉FMD明显低于对照组[(3.25±2.36)%vs(5.99±3.63)%,P<0.01],颈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1.03±0.36)mmvs(0.79±0.09)mm,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FMD与IMT呈负相关(r=-0.249,P=0.01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吸烟是肱动脉FMD的高风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是肱动脉FMD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X综合征患者较健康体检者颈动脉IMT明显增厚,肱动脉FMD明显降低。肱动脉FMD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
李南严研韩静
关键词:微血管性心绞痛动脉硬化颈动脉疾病内皮血管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冠状动脉造影中降低帧率和电影曝光剂量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设备参数设定,患者一般情况及术中医师的策略都会影响X线的放射剂量。评估造影时降低帧率(f/s)和曝光剂量时X线的总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纳入21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剂量管理组(DMP组)2组。对照组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中应用标准帧率和标准曝光剂量(15 f/s和0.200μGy/fr);DMP组在冠脉造影中降低帧率和曝光剂量(7.5 f/s和0.120μGy/fr)。主要终点为总放射线剂量(AK;m Gy),次要终点为放射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图像质量。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匹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P组的X线总放射剂量明显减低(181.4 vs.352.7 m Gy;P<0.01)。两组间的次要终点无统计学差异。DMP组在图像质量评分上不劣于对照组(8.79±1.05 vs.8.91±0.91;P=0.37)。结论冠脉造影中应用低帧率和曝光剂量模式,在不改变图像质量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总放射线剂量。
韩静贾若飞李响杨铎李南聂绍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荧光透视图像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